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徐家共育有四子四女,嫡长子徐辉祖承袭父亲魏国公位效忠朝廷,幼子徐增寿也被追封定国公,一门二公,徐家的男儿郎为家族荣耀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徐皇后既是嫡出也是徐达长女,说是徐达的掌上明珠也不为过。历史的烟尘太盛,这样美好的名字早已迷失在历史长河的波涛浩渺之间,无处寻觅,只在史书中留有“徐皇后”三字,就如同她的人生般,留给后人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簪缨世胄 女中诸生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军起义攻破大都城,灭元立明,新政初建四海初定,曾与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大将徐达受封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中山王,在六位开国第一功臣中位列首位

自古在诗人多情善感的词句里,惯以花朵比喻女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昔日的杨贵妃回眸一笑艳压六宫,自此君王不早朝。“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汉宫飞燕一曲掌上舞令汉成帝为之神魂颠倒无心朝政。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

但这样的女子们始终让人觉得妖艳无格,不似黄牡丹雍容华贵华彩斐然,“姚黄真是花中主。个个寻芳去。”黄牡丹花重瓣起楼,层层叠叠,初开时鹅黄色,盛开时乳黄色,瓣如着蜡,光彩照人,一时花开艳动全城。

北宋末年黄牡丹传至江南,文学家王灼遂既作诗,大赞黄牡丹不愧是花中之王,就如中宫宝座上的一国之母端庄持重气质非凡,而徐皇后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爱黄牡丹,人生亦如黄牡丹。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

她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的嫡女,又是成祖朱棣一生痴情的徐皇后,更是万民敬仰的一国之母,自出生便尊贵非常,她虽为女儿身却不输男儿郎,身在闺中却以女中诸生的才华名动京城,她身为人妻辅佐夫君夺下江山,贵为一国之母教化子民治世有方,徐皇后活成了所有女人都羡慕的模样,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共同走近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的一生。

历史的烟尘太盛,这样美好的名字早已迷失在历史长河的波涛浩渺之间,无处寻觅,只在史书中留有“徐皇后”三字,就如同她的人生般,留给后人无限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3)

簪缨世胄 女中诸生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率军起义攻破大都城,灭元立明,新政初建四海初定,曾与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的大将徐达受封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中山王,在六位开国第一功臣中位列首位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4)

徐皇后既是嫡出也是徐达长女,说是徐达的掌上明珠也不为过。

徐家共育有四子四女,嫡长子徐辉祖承袭父亲魏国公位效忠朝廷,幼子徐增寿也被追封定国公,一门二公,徐家的男儿郎为家族荣耀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方捷报频传,徐氏父子累受功封,前来结交攀附的各路访客络绎不绝,众人纷纷来到前厅多番寒暄,徐府上下热闹非凡。

而此时, 唯有徐皇后一人独处闺房内,两耳不闻窗外俗事,一心读着手中的圣贤书卷。即便于人前抛头露面时,年仅16岁的徐皇后的气质谈吐也丝毫不逊色于这些大夫儒生,这也让不少须眉男儿们为她冠上“女中诸生”的名号。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5)

“成祖仁孝皇后徐皇后,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明史··· 后妃传》

历史上对女子的褒义之词多是巾帼、才女的称谓,这样的评价已经算得上是盛赞。李清照就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被世人称有“林下之风”,言外之意说的都不过是女儿家的才情,独独到了徐皇后这里,一个“女中诸生”就不只是说闺房中的才情那么简单了。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6)

要知道,诸生一词,在明代是考中秀才的男子们才配拥有的名称,经科考录取后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称为生员,生员又分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统称为诸生。

科举制延续到明朝不仅制度完善,难度也随之增加,若想考中秀才须得在童子试中获得资格,再经过重重考试才能取得,这么一轮轮的筛选下来说要花十年时间寒窗苦读也真的不为过,所以,考中秀才时功名在身,得了诸生资格考中进士更是祖上冒烟的大喜事。

明代科举制度如此严格,男儿们想要考取功名都要费些周折,尚在深闺中的徐皇后却得此盛名,足可见她学识不俗。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处于碧玉年华的徐皇后就如她喜爱的黄牡丹一样,刚刚绽放就已惊艳众生。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7)

这样高门显贵的女子普天之下除了皇族只怕无人能配,也无人敢配。

与此同时,明朝政权初立,龙椅上的朱元璋正在为如何笼络军中人心巩固政权愁思满腹,听闻朝中大臣都说大将军徐达家中有一长女学识不凡,样貌也出落得楚楚动人。恰好自己的四皇子朱棣还未婚配,这不正是天作之合吗?

朱元璋特意召来本就有发小情谊的徐达商议婚事,听说是与天子结亲,哪还有不成的道理,徐达叩首谢恩接下了指婚的圣旨。而徐皇后的人生也从此真正拉开了序幕。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8)

“太祖闻后贤淑,召达谓曰:‘朕与卿,布衣交也。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达顿首谢。”——《明史·后妃传》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9)

女中将相 辅佐帝夫

洪武九年,16岁的徐皇后被册封为燕王妃嫁予燕王朱棣。将军嫁女,皇子娶妻,这样的阵仗早已轰动朝野上下,引来众人瞩目。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朝堂,从前是贵府长女如今是王府正妻,对于徐皇后来讲,自己的言行系着全族的荣耀兴衰,这也意味着徐皇后必须时时恭谨自束,不仅要保全婆家颜面,更要保得娘家周全。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0)

洪武十五年,就在徐皇后婚后的第六年,婆婆马皇后病逝,一国之母薨逝,对寻常百姓家来说是三年国丧,这对于燕王府来说既是国丧也是丁忧,同时也是一重考验。

明太祖朱元璋极其重视孝道,丁忧传统自汉代便有,明朝初立时在前人定下的制度之上又增设新规,其中一条就是“提高母服”(洪武初年制定《大明令》时依照唐宋之礼,规定父服斩衰三年,母服齐衰三年,庶母服缌三月。所谓斩衰、齐衰、缌,都是指丧服,衰也被写作“ 縗”,是指丧服的上衣。)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1)

马皇后

对于皇子们来说,既是人子也为人臣,要比寻常人家更要多出几分谨慎和周全,贤明过人的徐皇后非常清楚,国丧之期,若是在此时燕王不能顺应圣心,怕是又会被人诟病一番。

因此,身为人妻的徐皇后为婆婆守孝吃素三年之久,又将马皇后的遗言烂熟于心时常挂在嘴边,如此一来,燕王妃徐皇后贤名远扬,丈夫燕王也备受皇帝喜爱稳固了自身地位,娘家徐氏一族也再添一抹荣光。

“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高皇后深爱之。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高皇后遗言可诵者,后一一举之不遗。”——《明史·后妃传》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2)

妻贤夫祸少,娶妻当娶贤。得妻如此实在是朱棣的万幸,不过,朱棣和他的皇帝老爹都未曾想到,这徐家女儿不仅能在诡谲多变的权争中从容不迫得为夫君夺取一席之地,还有男儿般的刚果英勇,于沙场上临危不惧,亲自督战退敌,保全城池。

帝王治理国家惯用权衡之术,朱元璋在位时,便将就藩制度赖以为帝国屏障,但制度设计永远跟不上权利的变化,至建文帝登基时,各地藩王势力已经足够动摇皇权,当初朱元璋赖以为帝国屏障的就藩制度,如今成为威胁江山稳固的巨大障碍。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3)

新帝朱允炆自觉惴惴不安,自继位后进行大肆削藩,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的一天,湘王府燃气熊熊大火,被废为庶人的湘王难掩悲愤,带着阖宫家眷一起葬身火海,以死明志。

同日内,齐、代两位亲王也接连被废为庶人。一日之内连削三王,削藩之难来势汹汹,矛头直指势力最强盛的燕王朱棣,建文帝与燕王之间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4)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反击。同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国靖难”的名义起兵造反,朱棣亲自率大军从北平城出发前去突袭敌营,怎料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方竟趁此机会偷袭围剿北平城。大队人马已兵临城下大有破城之势,燕王在北平城中留守的将士已经所剩无几,双方兵力十分悬殊。

朱棣临走前,已将所有部署防御之事交予将门出身的徐皇后,这不仅是将一座城池交给了徐皇后,也是将燕王一脉的命运交到了她的手上。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5)

今日一战,若成,便名垂千古。若败,不止燕王府上下悉数遭劫,就连自己身后的徐氏一族也会遭受连累。

自古兵不厌诈,徐皇后当机立断,命人将士兵铠甲发放给军中女眷,自己也换上戎装铠甲,亲自登城督战上阵迎敌。虎父自然无犬女,北平城一战在徐皇后的指挥下大获全胜,同时也助燕王朱棣夺取了靖难之役的胜利。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6)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明史·后妃传》

旧时讲三从四德,三从中又有出嫁从夫之说,“从”字并非是顺从之意,而是要辅佐帮扶夫君,身为人妻,徐皇后以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作战头脑助夫君夺下江山,从德行上来讲已经是妇德的表率了。而她和丈夫朱棣不仅仅是从前的结发夫妻还拥有了患难真情。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7)

等苦尽甘来那一天,我愿用山河作为贺礼,许你一世繁华。靖难之时,若没有你以命相抵的勇气,恐怕我朱棣早已是刀下亡魂,又何来今日受众人叩拜的至尊之位。

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称帝,同年十一月,便册封燕王妃徐氏为皇后。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8)

“徐皇后,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济朕艰难同勤开国,今寰宇肃清朕登大宝允赖相成宜正位号,今特遣使奉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以奉神灵之统母仪天下。"——《明太宗实录》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19)

帝后情深 贤名远扬

从前那段艰难岁月里,徐皇后与丈夫朱棣相依为命,如今苦尽甘来,两个人的感情更胜从前。

朱棣登基称帝后,常常因为忙于政事而忘记吃饭,身为妻子的徐皇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你我夫妻本为一体,你尚在挨饿中,我哪里有一人享用食物的道理。

于是,在那时的大明宫中,宫人们都知道,如果皇帝不吃饭,也就不必为皇后传膳了,帝后情深同吃同寝,也是当时宫中的一段佳话。

“上勤于政事,或日昃未食,后亦不食。”——《明太宗实录》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0)

对于深宫中的女子来说,那些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并不是奢侈品,倒是皇帝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只取一瓢饮的专情才最难得。

徐皇后对朱棣倾心相付,朱棣也将自己所有的深情与专情都给了徐皇后一个人。据明史记载,朱棣与徐皇后共育有三子四女,在那段血气方刚的日子里,朱棣没有一个庶出子女,唯有徐皇后一人独承恩露。

只是,再恩爱的夫妻也会有误会和摩擦,徐皇后与朱棣也不例外。

当年靖难之役时,弟弟徐增寿因为给朱棣偷送敌方密报而被朱允炆亲手斩杀,这件事一直令朱棣心有愧疚,执意要追封他为定国公,但徐皇后十分清楚外戚势力日强,一定会遭人非议,因此并不同意追封一事,朱棣不顾徐皇后反对下旨追封,徐皇后不仅不谢恩还顶撞皇帝说:“这不是我的本意。”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1)

初,后弟增寿常以国情输之燕,为惠帝所诛,至是欲赠爵,后力言不可。帝不听,竟封定国公,命其子景昌袭,乃以告后。后曰:“非妾志也。”——《明史·后妃传》

这是徐皇后与朱棣唯一的一次争吵,既为家也为国。古代女子以贤名为荣,而徐皇后却做到了贤明,贤字易得,明字难求,一般女子甚少能像徐皇后这样深明大义,能做到不为眼前荣宠忽视大局。这一切都被丈夫朱棣看在眼里,也就对徐皇后更加宠爱。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2)

不过,即便拥有皇帝的万般娇宠,徐皇后也未曾忘记作为妻子的本分,丈夫朱棣常为前朝政事烦忧,徐皇后也十分明白后宫干政是大忌讳。为解决丈夫在前朝的困境,徐皇后召来大臣内眷进宫训话,教导命妇们要尽到妻子本分,应该时刻提点更正丈夫的出格行为。在徐皇后的影响下,前朝的君臣关系日渐睦。

以柔克刚,润物无痕,便是徐皇后的智慧所在。

“一日,问:‘陛下谁与图治者?’帝曰:‘六卿理政务,翰林职论思。’后因请悉召见其命妇,赐冠服钞币。谕曰:‘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明史·后妃传》

曾经的女诸生,如今已经是一国之母,既然是国母,就意味着要肩负为天下表率教化子民的重担。

徐皇后亲自采集史书编写《内训》二十篇和《劝善书》颁行天下。甚至徐皇后在病重卧榻之时,也不忘记提醒朱棣要仁政爱民,更不要骄纵自己的娘家人。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3)

“永乐五年七月,疾革,惟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毋骄畜外家。”——《明史·后妃传》

也许是连上天都在妒忌徐皇后的美好,不久后,年仅46岁的徐皇后在那个夏天香消玉殒。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大明宫内举行了一场规格最高的葬礼,满朝文武为徐皇后披麻戴孝超过百日。

朱棣对爱妻的思念一日胜过一日,以至于喜怒无常甚至在百日内都无法上朝听政。

(这么高规格的葬礼甚至超出部分明朝皇帝,在有明一代,葬礼有这种规格待遇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元璋的马皇后,一个就是徐皇后。自此之后,明朝的皇后、皇太后葬礼规格都只是斩衰三日,素服二十七日。)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4)

“是日百日行谥册礼毕,上及皇妃皇太子妃皇孙亲王及妃公主以下及在京文武官幷命妇皆致祭,礼部言初议丧礼辍朝不鸣钟鼓百日,百官服斩衰二十七日后,素服亦百日止,今已百日,请御正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易服浅色衣,上以梓宫未葬,视朝仍御西角门,不鸣钟鼓,百官仍素服。”——《明太宗实录》

最苦是思念,最远是阴阳。那一日,朱棣扶棺痛哭,沉痛万分难以自拔,亲手写下大段悼文:“肃靖京畿,奠安宗社,实后有以相成之也。朕主典神器,后正位中宫,不以既安而忘危,不以既尊而自足,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万方密囿于仁思,九族咸承于慈爱。德由成于天性,功实伟于古人。岂意盛龄,遽焉倾逝,朕心恸悼”。

朕的徐皇后,我的爱妻啊,你我正值盛年,本该共同享受这大好时光,一起白发偕老,怎么就抛下我一个人就去了呢,你叫我好伤心啊。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的情有独钟。永乐八年,三年国丧已满,但朱棣已决心不再立后。又一年,大明宫内的花儿开了,却独独少了那黄牡丹,朱棣一人踱步御花园内独自哽咽。或许看到这满园春色,他又不禁想起,那年徐皇后初入燕王府,她说她独爱高贵典雅的黄牡丹。

如今黄牡丹落了,任凭它什么花儿努力绽放,也不及她当时万分之一的风采。

历史上徐皇后的结局(虽是女儿身却有将相才)(2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