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放在现代依然有现实意义的婚姻悲剧)
婚姻悲剧产生的原因(放在现代依然有现实意义的婚姻悲剧)《孔雀东南飞》作为广受称赞的作品,自然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二则是他们自身的激进。过于强烈的情感给予他们勇气,也夺走了一部分理智。寻死觅活伤春悲秋固然是无奈之举,但事实上转机仍有,凡事还未到绝境。越是无望的境况下就越应当保持理性,如此或可寻得一丝生机。不安成了现实,刘兰芝被逼再嫁,焦仲卿匆匆赶回却发现已无力回天。妻子即将成为他人妇,磐石蒲草的许诺显得单薄而可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幸福的生活无法挽回,二人最后一次相约,一同赴死。(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然而却因为种种外力的迫使而不得不分开。这让我们气愤,却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沦落到如今的地步?其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学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其中在婚姻制度方面就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诗歌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最后双双走向自杀结局的故事。
焦仲卿孝顺却软弱,为了妻子与母亲理论,(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却因此惹得母亲大怒,定要将刘兰芝休弃。焦仲卿无法,只得含泪送别妻子,并与她相约日后再将之接回。(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刘兰芝则是一位善良美丽,多才多艺的女子。(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然而长期劳苦的生活快要将她压垮,婆母的严厉更是让她难以承受。被休弃后,面对丈夫的承诺,她却隐隐感到了不安。(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不安成了现实,刘兰芝被逼再嫁,焦仲卿匆匆赶回却发现已无力回天。妻子即将成为他人妇,磐石蒲草的许诺显得单薄而可笑。(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幸福的生活无法挽回,二人最后一次相约,一同赴死。(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然而却因为种种外力的迫使而不得不分开。这让我们气愤,却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沦落到如今的地步?
其一,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学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其中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严苛的理论制度限制了焦、刘二人的爱情,是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
其二则是他们自身的激进。过于强烈的情感给予他们勇气,也夺走了一部分理智。寻死觅活伤春悲秋固然是无奈之举,但事实上转机仍有,凡事还未到绝境。越是无望的境况下就越应当保持理性,如此或可寻得一丝生机。
《孔雀东南飞》作为广受称赞的作品,自然有许多独到之处。
首先就是大家熟知的比兴手法。例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起兴手法兴起焦、刘二人的眷恋难舍,为全诗奠定了忧伤的气氛。又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象征了二人爱情的永续和对世道命运的控诉。
其次是对人物的塑造。个性化的语言,精炼的笔墨将主人公们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人物虽不少但完全不显杂乱,各有特色,协调统一。
诗歌的双线结构也是它的特色之一。一位刘焦二人的爱情,二为亲子间的关系。文章不长却因选材详略得当,笔墨精简灵动而奇整有序,使得结构完整且紧凑,细密。
《孔雀东南飞》虽描写小家,却意在大家。它反映的是全社会成员对自由美好爱情的期盼,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