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合分手能走到最后吗(也许并不是真实分手原因)
性格不合分手能走到最后吗(也许并不是真实分手原因)这类宝宝并不会产生太多分离焦虑,却在父母回来时候主动回避接触。3. 回避型占20%当父母离开时,会显得心烦意乱。父母回来时,会很快安静下来,得到安慰。2.焦虑,抵抗型 20%或更少这类宝宝在分离时显得极为痛苦,在父母回来后会有明显矛盾,难以平静。既想得到父母安慰,又想惩罚父母。
谈到前任和分手,我们常常以性格不合搪塞过去。又或者被分手的时候被迫得到好人卡,和性格不合的这种无厘头原因。“你没做错什么,只是我们性格不太合适。”
其实我们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忍不住扪心自问,找对象到底是找性格相似更容易沟通,还是找性格互补的互相接纳呢?所谓万事都有因,心理学上从依恋关系来看,我们其实更容易接受从抚养者那里带来的情感联结体验。这也更指引着我们对于恋人的选择。
来自英国的依恋理论提出者,约翰.鲍尔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针对于12个月大的宝宝,在陌生环境里,父母会离开他们一段时间,之后再回来,宝宝会出现以下三种依恋类型。
1.安全型宝宝60%
当父母离开时,会显得心烦意乱。父母回来时,会很快安静下来,得到安慰。
2.焦虑,抵抗型 20%或更少
这类宝宝在分离时显得极为痛苦,在父母回来后会有明显矛盾,难以平静。既想得到父母安慰,又想惩罚父母。
3. 回避型占20%
这类宝宝并不会产生太多分离焦虑,却在父母回来时候主动回避接触。
从上面实验来看,其实恋人的相恋,与婴幼儿时期的依恋关系类型有着很高的相似性。
- 如安全型的女生在等待伴侣到来时会焦虑地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见到伴侣后一切都平静下来;
- 焦虑-抵抗型的女生在伴侣很晚回家时,明明想和他亲密,却偏偏翻白眼,不理不睬以示抵抗和惩罚;
- 回避型的男生会较为冷淡,好像伴侣在与不在他都是一个样。
一个婴儿从抚养者那里建立的依恋关系,长大后他就更倾向于找一个可以延续依恋关系感觉的对象。他就会选择和抚养者性格相近的恋人。
如果这个人讨厌小时候的依恋模式,那么她大概会找一个和抚养者性格不同的恋人。
如此看来,不管是性格相似还是互补,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更爱彼此的理由。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慢慢的磨合去面对关系里的冲突事件。
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吵架的原因也并不真的在于彼此性格是否互补。而是我们想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冲突。然而很多人却把锅甩给了性格不合。
所以,性格相近与性格互补的情侣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但是双方价值观一致,是很好的相处前提。其实分手都不是性格的事儿,下次分手,记得别让性格不合“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