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木易易经中的奇怪现象(易经大师预言灾异百发百中)

木易易经中的奇怪现象(易经大师预言灾异百发百中)遗憾的是,汉元帝不是一位英明善断的帝王,京房的命运在此时几乎就已经注定了。但京房不甘心,他趁汉元帝闲暇时,以周幽王、周厉王、秦二世等前朝旧事,劝谏汉元帝远离石显、五鹿充宗等危害国家的佞臣。京房主张以功举贤,反对以毁誉取人,重政绩而轻虚名,这是对的。但他的主张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所以,如果汉元帝没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京房的考功课吏法肯定无法得到大小官员赞同,而且还会令京房成为众矢之的。汉元帝即位以来几乎是年年有自然灾害,这是汉元帝心头之患。所以,京房认为,以功举贤反对以毁誉取人才能让灾异停止,正好说到了汉元帝的心坎上。汉元帝于是命京房主持拟定考功课吏法,然后让公卿朝臣与京房在温室殿举行讨论会。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时反对,后来转为支持。而其他大臣都认为京房的办法过于琐碎,使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侦察,不可施行。但汉元帝却倾向京房。当时,各州刺史正好都来到京师长安向朝廷奏报事宜,汉

《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包罗万象,纲纪群伦,是我国古代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也是古代能人异士所必修之学。

木易易经中的奇怪现象(易经大师预言灾异百发百中)(1)

而在历史所有修习《易经》的人中,京房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人物。他能运用《易经》的象数理论进行占验,预言灾异,十分灵验,《汉书·京房传》甚至说:“房言灾异,未尝不中。”南怀瑾大师在《历史的经验》一书中也曾说京房:“后世研究《易经》的专家,还没有能超过他的。”

那么,京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后来又是怎么死的呢?

京房字君明,本姓李,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师从易学大家焦延寿,学业有成,颇有心得。但焦延寿却常对人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

汉元帝即位以来几乎是年年有自然灾害,这是汉元帝心头之患。所以,京房认为,以功举贤反对以毁誉取人才能让灾异停止,正好说到了汉元帝的心坎上。

汉元帝于是命京房主持拟定考功课吏法,然后让公卿朝臣与京房在温室殿举行讨论会。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开始时反对,后来转为支持。而其他大臣都认为京房的办法过于琐碎,使上级和下级互相监督侦察,不可施行。

但汉元帝却倾向京房。当时,各州刺史正好都来到京师长安向朝廷奏报事宜,汉元帝于是召见他们,命京房向他们宣布考核之事,刺史们也认为不可施行。

京房主张以功举贤,反对以毁誉取人,重政绩而轻虚名,这是对的。但他的主张必然会损害既得利益者,所以,如果汉元帝没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京房的考功课吏法肯定无法得到大小官员赞同,而且还会令京房成为众矢之的。

遗憾的是,汉元帝不是一位英明善断的帝王,京房的命运在此时几乎就已经注定了。但京房不甘心,他趁汉元帝闲暇时,以周幽王、周厉王、秦二世等前朝旧事,劝谏汉元帝远离石显、五鹿充宗等危害国家的佞臣。

木易易经中的奇怪现象(易经大师预言灾异百发百中)(2)

京房对汉元帝的劝谏,不可谓不煞费苦心,循循善诱,道理也说得十分透彻。但汉元帝既无能又优柔寡断,最终还是没把石显怎么样。京房也因此进一步得罪了石显等。

石显、五鹿充宗为了让京房远离汉元帝,建议汉元帝让京房出任郡守。汉元帝遂任命京房当魏郡太守,允许他以考功法去治理本郡。

京房知道这是石显等人的阴谋诡计,不愿远离汉元帝,上书说:“臣出之后,恐为用事所蔽,身死而功不成,故愿岁尽乘传奏事,蒙哀见许。”又说:“昔秦时赵高用事,有正先者,非刺高而死,高威自此成,故秦之乱,正先趣之。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惟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异,当正先之死,为姚平所笑。”言辞哀哀,甚为可怜。

但汉元帝这次却极其难得地“果断”了一回,仍然坚定地让京房去魏郡当太守。京房离京不到半年,石显等便找到了他的罪名。而这个罪名,堪称是西汉时期的“闺蜜们”。

木易易经中的奇怪现象(易经大师预言灾异百发百中)(3)

汉元帝的弟弟淮阳宪王刘钦有个舅父叫。曾跟随京房学习《易经》,还把女儿嫁给京房。贪财,为了骗取钱财,他怂恿刘钦资助他去长安活动,让刘钦入朝辅政。

来到长安,钱花了不少,事情却没点头绪,于是便去找自己的老师兼女婿京房。

京房当时还在长安,并受汉元帝信任。他每次入宫朝见汉元帝,回家后都会把自己与汉元帝之间对话告诉。暗中记下京房所说的机密言语,并让京房代刘钦草拟请求入朝的奏章。他还把这些密语记录和奏章草稿都送给刘钦过目,作为他有替刘钦工作的证明。

京房离开长安后,有人把此事举告给石显。石显因此指控京房与通谋,诽谤治国措施,“把罪恶推到皇帝身上,贻误连累诸侯王”。于是,京房被捕入狱,斩首于街市,妻子儿女都被放逐到边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