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果爱情有神话(或许爱情有神话)

如果爱情有神话(或许爱情有神话)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若是多了这样一位中年文艺大叔,好像故事就应该变成“三个女人争抢一个男人”的狗血故事了。好在这部电影里,三个女人都跟中年老白有关,也都跟老白有点爱情的相关元素,但是处理得却极为灵动而清新。作为故事中的男主角,这位离婚单身的“大龄剩男”老白,他也跟其他影视剧中的中年男人不大一样。他在年轻时候做过小学的美术老师,在电视台担任过舞美总监;人到中年,离异单身,他不求名利,收着房租,在自己的小洋楼的院子里开设素描班,学生都是街坊邻居的老头老太太们,以及那位有钱有闲的格洛瑞亚。我想若是你看过了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爱情神话》,那么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一些答案。我不能说这答案适合你,因为它同样也不适合现在的我——若是从作为一位年过四十,经历过婚姻,然后离异单身女性的角度来说的话——显然,我还没有处于那个阶段。但是,好在人类的某种共同性,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其实难保有一天

爱情这件事情,一开始的时候,固然是电光火石,怦然心动的。但是一旦进入到中段,以及接近尾声的时候,就彰显出来了它极为狼狈不堪的一面。所以,开启浪漫不难,难的是结束得体面。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爱情故事,都带着剧烈的冲突,以至于到最后扭转成一种恨意。即便是没有那么鸡飞狗跳的,也大约是伴随着岁月流逝,爱情过渡成为亲情,变成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

想来古人云,或者那些所谓的“过来人”之言,常常教导或者嘱托年轻人的是这一句,“趁年轻,好好去爱。”——对于前者,我们自然知道,时光飞逝,应当珍惜韶华;而偏偏对于后者,何为“好好”地去爱,我们并没有什么参考

总是等到一切结束,你从爱情中脱身,或者落荒而逃,然后成为了过来人,于是才拥有了那么几分经验,关于爱情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说,若是能够重来,我是否可以比之前更加学会如何去爱——爱自己,爱别人,以及,敬畏爱情本身这件事?

我想若是你看过了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爱情神话》,那么或许你会在其中找到一些答案。我不能说这答案适合你,因为它同样也不适合现在的我——若是从作为一位年过四十,经历过婚姻,然后离异单身女性的角度来说的话——显然,我还没有处于那个阶段。

但是,好在人类的某种共同性,那些你以为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其实难保有一天它就真的发生了。所以,其说是防患于未然,不如说,我是借用这部电影,窥探到了当代中年女性在情感生活中的选择,以及对于人生中段的优先顺序安排所呈现出来的价值体系

电影聚焦的是几位中年男女的生活以及爱情关系:故事中的李小姐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白领,跟老外丈夫离婚,带着混血的女儿住在母亲的家里,房子拥挤也温馨,只是难免被老妈数落;那么对比来看,格洛瑞亚就是一位名正言顺的“小野猫”了——用她的话来说,“最喜欢现在的生活,有钱有闲,老公失踪”——她学习画画,也去酒吧里跟年轻的男孩们寻欢作乐;至于第三位女性蓓蓓,更是那种洒脱的少数派——即便离了婚,但是依旧保持自己的感性以及文艺,更难得的是那份大女人心态的体面,无论是对于前婆婆还是前夫,她都处理得妥当舒适,不给人难堪,但是也不让自己委屈。

作为故事中的男主角,这位离婚单身的“大龄剩男”老白,他也跟其他影视剧中的中年男人不大一样。他在年轻时候做过小学的美术老师,在电视台担任过舞美总监;人到中年,离异单身,他不求名利,收着房租,在自己的小洋楼的院子里开设素描班,学生都是街坊邻居的老头老太太们,以及那位有钱有闲的格洛瑞亚。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若是多了这样一位中年文艺大叔,好像故事就应该变成“三个女人争抢一个男人”的狗血故事了。好在这部电影里,三个女人都跟中年老白有关,也都跟老白有点爱情的相关元素,但是处理得却极为灵动而清新。

李小姐是现任跟老白约会的女子,她跟老白一起看话剧,工作上有交集,生活也相互帮衬着,属于“试探中”模式;格洛瑞亚属于可能心底喜欢老白,但是却并不打算真正投入的“小野猫”模式;至于蓓蓓,作为“前妻”模式,她也倒是干净利落,跟老白交流关于儿子的事情,偶尔说起过往种种,也极为风轻云淡。

看到好些人评价说这部电影拍出了上海的摩登跟烟火,也呈现出来沪语格调之中的温软跟飒爽。当在街头喝咖啡跟去杂货铺挑选打折商品的是同一类人,当谈论哲学艺术神话跟买菜做饭送孩子去上学的又是同一类人的时候,这些全方位的日常会让你感觉出来它的真诚本意。

而除了这部分的外相包裹之外,我想着最重要的,依旧是故事的内核本质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生过孩子是不完整。”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为自己活过是不完整的。”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挣过100万是不完整的。”

“一个女人这辈子没有浪迹天涯过是不完整的。”

当你看到这样的一连串台词,如果是出自于男人之口,一定会觉得这又是借用台本给女性群体施加的标签跟偏见。可是当这一系列句子出自三个女人之口——在那场处于电影高潮之一的饭局上,李小姐,格洛瑞亚,以及蓓蓓——她们之间的探讨之言的时候,就足以看出来这部电影的先锋了。

换句话说,同样作为参与者,但是在饭局上极少发表观点的男性老白,倒是像极了一张干干净净的画布:他给这三位女性角色各自送上一支画笔,让她们尽情挥洒,共同创作出来一幅“何为都市中年女性”的图景。

一方面看来,老白是极为有个性的:他心思细腻,贤惠顾家;他向往爱情,可却又胆怯矛盾。另一方面看来,老白却又是极为普通的那一类中年男人:他性格执拗,不了解前妻喜欢什么;他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市井生活中精打细算,也想通过丢掉平日的大短裤,Polo衫,换一身时髦的衬衫,强行拗年轻。

如果说,一个男人在年轻的时候个性张扬,到了中年尽显油腻跟狼狈,那么至少老白还算很给中年男性“挽尊”的那一个了。

以及,加上故事中的另外两个男人角色:老白的老友老乌,一位曾经留学欧洲,跟法国女星索菲亚·罗兰有过一段浪漫的“罗马之恋”的风趣大叔;老白经常光顾的修鞋“小皮匠”,一位经常给老白“分析”当前爱情进展局势,并且出谋献策的不婚大叔。老友之间聊的是咖啡,去哪里开画展,讨论的是擦鞋,修鞋,还有弄丢高跟鞋了要不要赔——这背后全都是关于生活的真理,关于男女审美之间的定义与差异。

没有树立男女对立,也没有所谓的“两女争抢一男而友谊破裂”的噱头,反而是很多的轻柔跟灵动:几位身份不同,价值观不同的女性,在同一张餐桌上理性地讨论对于爱情跟自身女性身份的见解;有的是两位中年男人相互吵架,如小孩子般“王不见王”的斗气,但是最后相互理解跟在乎的真挚;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没人说得清爱情到底存不存在,但是在那场老乌讲述自己的“罗马浪漫史”的时候,女人们真真是都掉下了眼泪。

或许就如同电影一开始呈现的,李小姐跟老白的约会,看的是同一场话剧,李小姐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老白却是呼呼大睡。到了尾声,老白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得体,带着些许尴尬;而后在结束约会后,发一首话剧相关的诗歌在朋友圈,想要试图“接近”李小姐的品味。

再到故事的中段,李小姐借用丢失的高跟鞋来回拒老白的那一句,“可能我去的地方,这个鞋子不合适吧。”——你看看,中年人的爱情修罗场,并不会因为年纪上来了,就显得可以比年轻人更为熟练,更为容易。

中年人的爱情,一样是小心翼翼,心怀不安;更多维度的考量,更多范畴的思虑;最后大多是无疾而终的叹息。

从这点上来看,它为中年人的爱情观提供了一些参考,同时也不失为是为年轻人提供了某种前瞻性的预见。那就是:无论你年岁几何,背负着怎样的所谓负担或者优劣势,你都无法得到某种完美的爱情回应——但凡起心动念,想要更进一步了解对方,进入对方的生活,就意味着要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

如果爱情有神话(或许爱情有神话)(1)

我想起来自己比现在年轻一些的时候,我的爱情观就是一生一世,矢志不渝,相互陪伴,白头到老。而等到自己经历过受伤,在疗愈的低谷中停留很久的时候,也想过放弃幻想,从此以后孤身一人,清静利落,一了百了。

得是从悲伤中走出来了,从“受害者”变身成为了“正常人”模式,于是才能够真正理解了这部电影中的那一句,“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衡量太多,不敢向前;衡量太少,代价惨重。——请你告诉我,我该如何去爱?——那时候我并没有答案。

那么这一刻,我选择成为听进去了老乌的那个浪漫爱情故事的听众——“他把他的第一次给了她,她给了他整个罗马。”——他们曾像恋人一样相互陪伴,也曾相约去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但最终分道扬镳,再也没有见面。

老乌的过往爱情故事是个传奇,令人着迷。即便到后来老乌始终孤身一人,独自生活;老乌在听到旧人恋人去世的消息后,第二日在醉酒中安然离世——而我依旧觉得,老乌得到了他的“爱情神话”之福泽。

无论老乌的爱情真真假假,无论中年人的爱情是个神话还是笑话,我觉得在这个故事里,大约能够得到的启迪仍旧是那一句:真真假假不重要,曾经有过,才最为重要。

因为所谓神话,它并非是一种常态性的恒久,但必定是惊心动魄发生过的,镌刻在你命运石头之上的痕迹之永恒,回忆之悠长。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