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路遥《人生》这是影响了路遥一生的一句话,是否也影响了你的一生?每当提起《人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高加林的选择。就如路遥在扉页中,改编自他的写作教父柳青《创业史》中的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你走错一步 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 也可以影响一生。”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1)

路遥《人生》封面

回看路遥的《人生》,感慨万千。

30多年过去了,这部发表于1982年的长篇小说(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是中篇),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沉浮,书海的波涛,但它依然至今还漂浮在读者的心中,深受着广大读者的喜爱。

不得不说,《人生》是路遥创造的第一个奇迹,让他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也是他打开《平凡的世界》这道神奇大门的钥匙,是路遥文学创作道路上最重要的作品,没有之一。

每当提起《人生》,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高加林的选择。

就如路遥在扉页中,改编自他的写作教父柳青《创业史》中的那句: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你走错一步 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 也可以影响一生。”

这是影响了路遥一生的一句话,是否也影响了你的一生?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2)

路遥《人生》

是的,初读《人生》时,我也曾被路遥的价值观所左右,总觉得高加林就是一个现代的陈世美,是一个忘恩负义,知恩不图报的小人,伪君子。

进而非常的同情刘巧珍,与不喜黄亚萍。

对于高加林抛弃刘巧珍,转而与黄亚萍在一起的卑劣行为以不耻。

以至于看到书中最后高加林因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时,还心生痛快。

对于他最后留下忏悔的泪水,听从顺德爷爷的话,要安心的当一个农民时,也是满心的赞同。

但是,时过境迁,就如《人生》中最后一章的标题为“并非结局”一样,今天的我们再读《人生》,对于书中的爱情,也有了更不同往日的理解了。

其实现在看来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恋的关系。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3)

路遥《人生》

如果抛去我们原来固有的偏见来看刘巧珍与黄亚萍,我们会发现其实她们都是好女子,只是由于生活状态不同,所展现出来的爱情观也不尽相同了。

刘巧珍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庭教育也很闭塞,所以她表现出来的都是非常传统的爱情观,是一种“依附式”的爱情,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爱情,是一种“无条件付出式”的爱情。

而黄亚萍与刘巧珍有了巨大的差别,她从小在城市长大,生活在干部家庭,知书达理,性情活波,懂得享受生活,所以她表现出来的爱情观就比较现代了,是一种追求的是志趣相投,男女平等,浪漫色彩的爱情。

虽然她们之间在对待爱情的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是她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是为了让高加林过得更好,并给予他更好的生活。

现在我们可以将刘巧珍代表的爱情简单的归纳为:传统爱情模式。

将黄亚萍代表的爱情简单的归纳为:现代爱情模式。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4)

路遥《人生》

对于路遥来说,他在《人生》中一方面倾向于传统的爱情模式,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对现代的爱情模式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正是由于他在这部作品中,描绘出的思想冲突,才引发了我们今天能够在这里讨论这两种爱情是非曲直,因果舍得。

现在看来,我们对于书中的高加林放弃刘巧珍进而选择黄亚萍,可以看成他是从传统爱情观向现代爱情观的一种转变,从某种观点上来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他们的三角恋情,就是传统爱情观与现代爱情观碰撞的具体表现,这也证明了现代爱情观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其实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才是我们理想化的爱情。

他们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文化素质匹配,乃至于人生理想都大致相同。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5)

路遥铜像

这如果放在《平凡的世界》里,那就是一对天造地设的情侣,比孙少平与田晓霞都更让人嫉妒。

但这是在《人生》里,此时的路遥对传统的道德标准还是太固化了,所以最终他人为的将黄亚萍给黑化了,并且以道德的手段惩罚了高加林。

这对于黄亚萍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因为现在的我们已经明白了,现代的爱情,本来就是依附于现代的生活方式而决定的。

如果离开了现代的生活方式,那么爱情也就会面临挑战,很容易变没有了。

于是故事也顺理成章的成了:由于高加林的公职被撤,迁回农村,又回归了农民身份,黄亚萍与高加林之间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而也没有了爱情的基础,那样他们就自然而然的分手了。

这不是黄亚萍的错,更不是高加林的错,这是社会发展跟不上爱情发展,造成的失衡。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6)

爱情的味道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刘巧珍与高加林的传统爱情。

其实刘巧珍对于爱情的设想来说,她也并非决对的传统,因为她并没有去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并且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相反她选择了高加林,其实就是选择了真正意义上的,最纯粹的“爱情"。

这与《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兰花如出一辙,孙兰花可以为了她的“逛鬼”老公王满银能够留在她的身边,能够容忍他什么都不干,只要陪着她就好。

刘巧珍对于高加林的表白也是一样的,只要她能够跟高加林组成一个家庭,那么她也可以下地干活,养着高加林,也只需要高加林做自己喜欢的事。

所以,在路遥自己看来,也认为刘巧珍对于这种爱情上的追求其实是很疯狂的。

她对于爱情的无私奉献,也充分的让我们看到了她品格的高贵。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7)

人生境界

所以,在书中,无论高加林对她做了什么,欺骗了她,抛弃了她,她都对高加林没有一丝的怨言,她的爱情终极目标,就是今天我们经常唱的那句: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所有快乐在你身边围绕。

爱情,对于人类来说,那就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是永恒的最打动人心的情感。

在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爱情的道路上,都各有各的曲折与感动。

从《人生》中黄亚萍与刘巧珍的传统与现代爱情的比拼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其实并不是现代爱情就一定比传统爱情更好,更理想。

我们最理想的爱情应该是:除了相互的爱之外,不应该有其它的任何附着了。

而现代我们的爱情故事,将爱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反而将车子,房子,票子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这不得不说,这是对爱的亵渎,是一种本末倒置,开历史倒车的爱情。

路遥人生高亚林为什么和巧珍分手(重读路遥人生三十多年后)(8)

爱情是什么颜色的?

于是路遥的《人生》存在的最重大的意义也是呼之欲出了:

他扛起了一杆道德的标杆,大旗上写着的“真善美”,才是真正诠释了“爱情”的本质。

原创文章,请收藏,转发,加关注,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如何正确评价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是否真的被高估了?

你不能错过的《平凡的世界》:带你深入探寻,书中隐藏的爱情标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