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从道具细节分析人物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与成长▶影片主题的呈现:简单的故事让人洞见世界的状态——没有恒久的乡愁,只有身份的转化,在线性叙事中讲述他乡即故乡她心乱如麻,一方面是思乡心切,另一方面布鲁克林已成为了第二故乡——还有她不忍离开的恋人。但姐姐的葬礼就在眼前了。为了让托尼放心,他们悄悄登记结了婚。可是回到爱尔兰,本来满心想要逃离的景象都成为了熟悉温暖的现实,她又遇到了善良的吉姆:家境优越且同她极其适合的良配。艾莉丝在现实和遥远的梦想之间纠结。影片末尾,她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心,回到了布鲁克林,正如影片海报呈现的那样:阳光铺满暗红的砖墙,而她笑容灿烂。没有什么悬念与反转,故事在静水流深中动人心魄。镜头对于女主人公的全方面展现、刻画与剖析,再加上正流行的复古元素,整部电影披上了诗意与浪漫的外衣。但是要更好地解读电影,自然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剧情。因此,下面我们将从三个层面进一步了解这部电

引言

近年来,优秀的女性题材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独立、自由的女性主角成了电影选题的宠儿。而女性主题再加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复古元素:精致的手推卷发、合身的套装、阳伞与珍珠,这样的镜头与画面让人更加舍不得拒绝。

比如《布鲁克林》,和很多由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一样,《布鲁克林》改编于科尔姆·托宾的同名小说,于2015年上映,曾获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提名。片如其名,它讲述的是发生在五十年代的纽约布鲁克林区的故事。油画般的色彩,恰到好处的配乐,富于年代感和复古气息的道具布景,浪漫的爱情线……这一切都造就了这部富于感染力的电影。

如果单讲故事,这部影片的故事线和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甚至可以称得上简单。影片开头,爱尔兰女孩艾莉丝背井离乡,离开母亲和姐姐,远渡重洋去美国寻找更加广阔的机会和未来。在布鲁克林区,她像一朵柔弱却又坚韧的花,在初来乍到的紧张与胆怯中吸取养分,蜕变为更加独立和勇敢的自己。在这样的蜕变中,她拥有了爱情——和一个意大利男孩,托尼。但好景不长,艾莉丝在布鲁克林的稳定生活被来自家乡的一封电报打断: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姐姐不幸去世。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1)

女主角艾莉丝

她心乱如麻,一方面是思乡心切,另一方面布鲁克林已成为了第二故乡——还有她不忍离开的恋人。但姐姐的葬礼就在眼前了。为了让托尼放心,他们悄悄登记结了婚。可是回到爱尔兰,本来满心想要逃离的景象都成为了熟悉温暖的现实,她又遇到了善良的吉姆:家境优越且同她极其适合的良配。艾莉丝在现实和遥远的梦想之间纠结。影片末尾,她还是听从了自己的心,回到了布鲁克林,正如影片海报呈现的那样:阳光铺满暗红的砖墙,而她笑容灿烂。

没有什么悬念与反转,故事在静水流深中动人心魄。镜头对于女主人公的全方面展现、刻画与剖析,再加上正流行的复古元素,整部电影披上了诗意与浪漫的外衣。但是要更好地解读电影,自然不能停留于简单的剧情。因此,下面我们将从三个层面进一步了解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电影背景及人物本身:以五十年代的移民“美国梦”内核,讲述复古元素与爱情故事中淡淡的乡愁

▶影片主题的呈现:简单的故事让人洞见世界的状态——没有恒久的乡愁,只有身份的转化,在线性叙事中讲述他乡即故乡

▶从道具细节分析人物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与成长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2)

角艾莉丝与妈妈

一、电影背景及人物本身:以五十年代的移民“美国梦”内核,讲述复古元素与爱情故事中淡淡的乡愁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布鲁克林这个地名时常出现。但是不了解美国历史的观者,可能不会太理解它的意义。众所周知的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如著名的“五月花号”。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聚集、交流乃至融合,既保留着自己民族的特色,又很好地融入环境,成为一抹独特的色彩。而布鲁克林,正是移民文化的典型代表。

作为纽约市五大区中人口最多的一区,布鲁克林拥有几乎来自全世界的移民。而这里复杂多样充满魅力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了许多知名人士的生长环境。作为这部影片的片名,它自然也具备了这样的含义。

这部影片的女主角艾莉丝,就是一个典型的爱尔兰移民形象。最早的爱尔兰移民是随着英国人一起来到美国的。为了建设北美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爱尔兰人就成为了最优选。而第二波爱尔兰移民大潮是由于1845年的“马铃薯瘟疫”。赖以为生的食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让更多的爱尔兰人选择漂洋过海去寻找一缕生机。据说,有几乎三分之一的爱尔兰人涌向了美国。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3)

布鲁克林的艾莉丝

虽然艾莉丝并非出生在那个年代,但影片中通过爱尔兰小镇与布鲁克林的对比已经展示给观者:虽然布鲁克林的生活条件也并不如何,但比起艾莉丝的故乡还是要好上许多的。她虽然还没有真正到达美国,可是对于家乡困窘、无聊的生活环境,她显然更期待那个想象中的美国。

这也正体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众多移民所深信不疑的理念:只要经过自己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拼搏,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艾莉丝虽是孤身一人,但是她折射出的是大时代下的众多小人物,是众多心怀梦想的移民群体的代言人。像给艾莉丝来信的神父、来到布鲁克林之后的女房东、无家可归的爱尔兰老人……这些都是早她一步来到美国的爱尔兰移民。是他们徒手缔造了高楼大厦、地铁火车、公路大桥等知名地标,可是这些名字并不会镌刻在铁轨上,注定沦为一个大众化的姓氏,一段漂泊他乡的旅人记忆,被卷入历史渺远的长河。

但就算如此,“美国梦”依旧让无数移民前仆后继,他们有的实现理想,正如导演对于艾莉丝结局的安排:她有了爱人,有了家庭,有了文凭与更加稳定的工作;但更多人仍然在现实的打磨中不断挣扎。可是我想他们并不会感到后悔,毕竟经历过、成长过,“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4)

惆怅的艾莉丝

二、影片主题的呈现:用简单的故事让人洞见世界的状态——没有恒久的乡愁,只有身份的转化,在线性叙事中讲述他乡即故乡

背井离乡,从来就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影片中通过色调与环境的对比,给观者展示了爱尔兰与布鲁克林的差异。爱尔兰的小镇,是雨季阴郁、暗淡的色调。街道空荡无人,艾莉丝的卷发也黯淡无光。在这里女孩子注定没有前程可言:不是像她和姐姐一样拼命工作养家糊口,连一件漂亮衣裳都买不起;就是打扮得漂亮些争取钓得金龟婿。这两种选择,都不是她想要的。所以艾莉丝选择离开,去到明丽而充满生机的布鲁克林。

色调的变幻几乎是立竿见影的:阳光与行道树都暗示着这是个充满梦想的城市。姐姐说,在故乡我可以为你买一辈子的衣服,我愿意这样做的。但是在故乡我却买不起一个你想要的未来,这是我送你离开的原因。故乡,就这样成了艾莉丝无法实现自我从而追寻远方的起点。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5)

成熟的艾莉丝

初到美国,一切都展示着艾莉丝的窘迫与格格不入:过分朴素的服饰、独特的爱尔兰口音,还有她迷茫又迫切想要融入的蓝眼睛。虽然一心期待着布鲁克林,可她的期待也只不过是个模糊的梦影,是和蔼的神父和稍显尖刻的女房东。电影开篇有个细节,是爱丽丝乘海轮去美国,颠簸在风浪之上,然而比汹涌海浪更吞噬人的是初次离家面对陌生的恐慌:陌生人的善意和敌意,都一样让人无所适从。

电影的后半段看似是艾莉丝在两段感情中的挣扎和游移,实则是借两段感情隐喻她的故乡与新家。托尼温柔贴心,是布鲁克林的熨帖与希望,是她扎根布鲁克林的证据。可是回到小镇,本来默默无闻的她“华丽转身”,自信从容给了她光彩和底气,这样的光彩和随之而来的夸赞给了她一种“在家乡也能找到幸福”的错觉。可是尖酸刻薄的杂货店老板将这种幻想重重击碎,故乡没变,还是那个她临行时厌恶至深的故乡。

“她回布鲁克林了“。艾莉丝知道,多年后,这句话会对听到它的人意义越来越浅,对她却越来越重。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最美好的。艾莉丝歪头靠在墙边,迎接马路对面的托尼,不远处就是托尼给他们许下的大房子——现在还是一块空地,将来就是他们的王国。未来之所以让人期待,不是因为必然美好,而是充满未知的希望,而这就是让我们奋不顾身地一次次从“故乡”走出,充满信心寻找浪漫的未知的原因。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6)

艾莉丝和托尼

三、从道具细节分析人物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蜕变与成长

这部影片最出色之处,就我看来在于对人物蜕变的细腻刻画。不是通过台词生硬地表达,而是通过道具、通过衣饰妆容的变化,暗示女主角心境的改变,可谓精妙。在爱尔兰时,女主角的生活是困窘的。她所有的行李加起来,也只不过只有一个看起来颇为轻巧的手提箱。而在这样的小镇,没有经济基础,更加没有什么所谓时尚的审美,她所能做的也只不过是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罢了。她不施粉黛,如果不是轮渡上的女人帮她添了红围巾,那就连生气也没有了。

而初到美国,虽然因为想家而满面愁容,色调的改变驱走了那种雨季的阴郁,取而代之的是明丽。遇到托尼开始恋爱之后,显而易见地有了妆容,虽然服装色彩还是偏严肃的深绿色,但已经有了首饰,领口的蝴蝶结和连衣裙的碎花也显露出几分活泼。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7)

穿鹅黄色裙子的艾莉丝

而这件鹅黄色的裙子也在片中出现了多次。第一次就是拿到文凭去给神父看的时候,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也是为今后稳定的生活取得了保障,这让艾莉丝觉得自己真的在布鲁克林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的出现是在回到爱尔兰小镇之后,本来平平无奇的艾莉丝经过了布鲁克林的熏陶与改变,也成了小镇难得一见的天鹅,她自信的微笑和神态都让她成了小镇为数不多的明丽色彩,她不再担忧别人的目光,而是真正成为了自己。就算是去给姐姐的墓地献花,她也穿着这件鹅黄色的裙子,也是对逆境之中仍有希望的暗示。

当她再次乘上开往美国的渡轮,和片头那次的对比已经是截然不同。艾莉丝有了精致的妆容、搭配得体的套装,更重要的是处变不惊的心境。与第一次远渡重洋、背井离乡不同,这次她知道自己已经完全把阴郁的过去抛在身后,布鲁克林真正成为了她的家。

此处安排进来的女孩子也很有意思,第一次登上去美国的船,和艾莉丝当时的经历完全如出一辙,对比更加鲜明,正映衬着女主角的成长。没有借人物之口表达对过去的反叛与摒弃,而是借她的“经验之谈”来展示新生活的开始。

你知道布鲁克林的故事吗(豆瓣7.8分布鲁克林)(8)

艾莉丝和吉姆

写在最后:

托尼是大洋彼岸浪漫的远方,吉姆是家乡触手可及的平淡温存。艾莉丝的挣扎、她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留恋应该是每一个漂泊异乡的人的感同身受。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女主角的饰演者西尔莎·罗南本人也正是爱尔兰移民的后代,也是她第一次在大银幕上展示她的爱尔兰口音。艾莉丝和西尔莎好像不同时代的一对镜像,历史总是毫无新意的相似,我们从中看到自己。

而“故乡”好像不只是个地理概念,也是个时间概念。当我们返乡时,陌生的亲邻有如杂货店老板一样代表着昨日的道德准则,而信息时代的裹挟,使得他们又前所未有地,把你所漂泊的远方视做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看过更远的远方,“物是人非”已经不足以描述那种奇妙尴尬的陌生,而终有一天我们可能会明白,有关故乡的记忆和情感其实承载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才是我们自己的故乡。

许多时候,重大的决定看似仓促,其实承载了长久的时机与命运。即使要背井离乡,舍弃安逸的现状,我们的骨子里仍是向往着比远方更远的远方,没有退路,不言后悔。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