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这位女人第一天出手这么大方,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上海人。我只能说她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因为我知道农村盖房子的人,并不是很有钱的人,钱都是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从嘴巴里面节省下来的。做乡活的特点就是包工不包料,伙食也包给建筑队,自己买菜做饭。一般农村人厚道,讲究包干不包净,自己菜园里种着菜,想吃啥吃啥,让我自己去园里摘。但大鱼大肉,人家的饭桌子上自己都很少吃,这个送不了。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子,前依山后傍河,上海女人就住在这个村子里,她是这个村子里正宗的农妇。她家正在盖楼房,借用了别人家一间空屋,让我在里面做饭。拆房子的第一天,我在做饭的屋子里面摘菜,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上海女人,她给我送来了一条大鲢鱼,一个大脸盆都装不下的鱼。一条大鱼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位上海女人,用草绳拎来一条鱼,也许是鱼有点重,也许拎过来的路有点远,她一进门就把鱼丢到地上,那鱼一着地的瞬间,头和尾巴还翘了起来,是活的!

某些场景,某些惊喜,是能在人的记忆中储存一辈子的,今天我又想到了她,那位上海女人。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1)

遥远的小村

1990年,我跟随老公的建筑队给干活的人做饭,每天做一顿午饭。建筑队承包的活叫乡活,90年代初,村民们手里都攒下一些钱,很多人正筹划着拆掉土坯屋,起楼房。那时建筑队的活路很繁忙。

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子,前依山后傍河,上海女人就住在这个村子里,她是这个村子里正宗的农妇。她家正在盖楼房,借用了别人家一间空屋,让我在里面做饭。

拆房子的第一天,我在做饭的屋子里面摘菜,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上海女人,她给我送来了一条大鲢鱼,一个大脸盆都装不下的鱼。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2)

一条大鱼

做乡活的特点就是包工不包料,伙食也包给建筑队,自己买菜做饭。一般农村人厚道,讲究包干不包净,自己菜园里种着菜,想吃啥吃啥,让我自己去园里摘。但大鱼大肉,人家的饭桌子上自己都很少吃,这个送不了。

这位女人第一天出手这么大方,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上海人。我只能说她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因为我知道农村盖房子的人,并不是很有钱的人,钱都是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从嘴巴里面节省下来的。

这家的情况更特别,上海女人不到50岁,家里三个儿子都成小伙子了,男人却早在三年前就不在,境况比其他人还要艰难。但第一次见面,她就送来这么大一条鱼,自己舍不得吃也要让干活的师傅们吃好,小家子气的人一般做不来。

按我们乡间的开口腔,做饭的称大师傅,她用普通话也喊我大师傅,说:“大师傅,干活的人辛苦,这条鱼送给你们,你做给他们吃,得让他们吃好点。”

如此有同情心,说话还有道理,一听就不是普通农家妇女的格局,还有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话,令我听起来感觉非常亲切,于是我情不自禁和她交谈起来。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3)

下放知青

我说:你是上海人,我大嫂也是上海人,我大哥大嫂现在还在上海,大嫂年轻的时候下放去过黑龙江。

想着她和我大嫂一样,应该也是下放知青,一番话果真拉近了我俩的距离。到了下午,她在我做饭的屋子前面的土场上,正收稻谷,我看着她用粗糙的手在地上一捧一捧地拢谷子,心生同情,深感这位从上海来到湖北当媳妇的女人,身世一定不同寻常。

只见她中等身材,一身普通装扮和村里其他女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鼻梁上架着眼镜,加上她说的普通话,在村子里面就显得非常出众。我帮她牵着麻袋,她朝里惯着晒干了的谷子,我们一边聊,聊了很长时间。

她叫素琴,果然是一名上海下放知青,只是当年去了新疆兵团,在那里认识了一位湖北青年,两人相恋成家。在新疆,他们相继生下三个儿后,兵团情况渐渐不太好,她随湖北丈夫回到了湖北老家,也就是现在的村子。

回来正遇上包产到户,他们分得了自己的田地。一个是当兵去的新疆,一个是上海下放的知青,虽然夫妻俩都不太会干农活,但他们有一股肯吃苦,不认输的劲头,夫妻俩带着三个十多岁的儿子,一起努力学着种田。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4)

学会插秧

丈夫刻苦学会使牛犁田,素琴挽起裤腿,用心学着扯秧插秧,鼻梁上面的眼镜掉到了泥田里,她双眼一摸瞎,摸鱼一般在水里摸到眼镜,撩起衣襟擦掉上面浑黄的泥浆,戴在鼻梁上接着再干活。

丈夫和儿子心疼她,让她回家休息,有四条汉子能养活她。

但她心疼丈夫,心疼儿子,农活抢季节,多一双手就多一份力量,她虽然干得慢,但是能给一家人鼓舞士气,生活虽然艰苦,一家人却其乐融融。

这天还剩最后一亩田的秧苗没有插上,马上胜利在望,一家人心情轻松许多。中午12点,素琴回家做饭,丈夫在河边牵着水牛,在整理着那块田。她和孩子们正在家赶紧吃饭,准备早点下田,却有村人叫着跑进他们家来说,快!出事了,出事了!

盛夏屋外本来气温高,太阳晒得人心里毛扎扎,来人的高喊,更让一家人心神不安。大儿子,二儿子放下碗就跑出去了,小儿子陪着素琴一起也朝门外奔。

来到河边,丈夫已被村民从河里救了上来,却没了气息。知情的人说,只怪他是生犊子,不识牛性不识水性,老牛挣脱了额头,直接扑向河里游泳,丈夫被牛绳也拖进了水里,他是只旱鸭,离开老家多年,不知道这里是深潭,在水里扑腾起来,枉丢了性命。

待远处田里干活的人,看见情况不对,赶紧过来施救,却没能救回他的命。

当时大儿子十七岁,老二老三分别十五岁,十三岁,素琴的天当时是真塌了,但是她带着儿子们不敢过度沉溺悲伤,憋着一股劲,非得活出人样。在很多人想着盖楼房,却还在积积攒攒时,她们娘儿四人硬是先人一步盖楼房,撑起了今天这片天。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5)

盖楼房

90年代能起楼房的人,多是家庭劳动力齐全,或者是脑子灵活会做生意的人,这样的人在哪个村子里面也并不多。所以村里有人盖房子,也是一件很骄傲很喜庆的事情。

在我做饭的这个屋子里,经常有村里人进来闲聊,他们说这家起楼不容易,他们家老大,就是素琴的大儿子最能干会挣钱,父亲去世后他就从学校回来,挑起了家的大梁。

十八九岁挑着卖鸡的篓子四处游乡,卖鸡卖鸭。娘四个只会辛苦挣钱攒钱,从来都不乱花一分钱,家里日子过得很节约,平时厨房做菜,酱油都舍不得买。

听着村里人说着素琴家的不容易,想着他们家盖房子,一个多月以来,素琴平均三两天就会去一次七八里路的镇上赶集,买回来不是鱼就是肉,给我们这些干活的人增加营养,原来他们自己的日子却是如此艰苦。

多少年过去了,我心里一直没忘记当年,那位上海女人最初送给我们的那条鱼,至少这家人善良,和我投缘。

房子盖好了以后,他们家也不像有的人家一样,工钱付一半掉一半,而是一次性付清,非常慷慨。

情感往事随笔(流年记事一上海女人送来的那条鱼今天突然从岁月中游到了眼前)(6)

希望之家

当时我就看中了这一家人,虽然是个小户人家,但是人善良勤劳,有希望。素琴的大儿子,正是二十二三岁的小伙子,还未提亲,婆家侄女和他年龄相仿,我人生第一次想学当媒婆。

有兴趣的朋友接着请看下篇,流年记事(二)待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