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她们明明是被外部世界裹挟着,向男权社会的规则框架妥协,成了自我PUA的从属者,却还能在“有人爱”中找到莫名其妙的归属感。这三个女生都选择了结婚生子,并且理由分别是,30岁不结婚没法回老家,不结婚的压力太大,承受不了,以及签证、遗产、纳税等功能性原因。不得不说,这三个女生的言论中,充满了腐朽、落后和媚男,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她们,竟然还能呈现出一种傲慢的神色,隔着屏幕都让米粒妈感到不适。上野千鹤子是何许人?她是日本女权主义祖师奶,是家喻户晓的女性学领军人物。对女性学研究到炉火纯青的她,在面对这三个北大女生的时候,估计内心OS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

文 | 米粒妈

前几天,三个北大女生采访上野千鹤子的视频火了。

采访者是三位北大毕业十年的已婚女博主,受访者则是75岁的上野千鹤子,日本知名女性学、性别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年大火的《厌女》一书就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米粒妈还在这篇文章中:《北大女生对话75岁女教授遭群嘲,娇妻可以别出来丢人了吗》,专门写了这件事。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2)

不得不说,这三个女生的言论中,充满了腐朽、落后和媚男,而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的她们,竟然还能呈现出一种傲慢的神色,隔着屏幕都让米粒妈感到不适。

上野千鹤子是何许人?她是日本女权主义祖师奶,是家喻户晓的女性学领军人物。

对女性学研究到炉火纯青的她,在面对这三个北大女生的时候,估计内心OS只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这三个女生都选择了结婚生子,并且理由分别是,30岁不结婚没法回老家,不结婚的压力太大,承受不了,以及签证、遗产、纳税等功能性原因。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3)

她们明明是被外部世界裹挟着,向男权社会的规则框架妥协,成了自我PUA的从属者,却还能在“有人爱”中找到莫名其妙的归属感。

而上野千鹤子可不惯着她们,在回击中,她的言论字字珠玑、掷地有声,米粒妈直呼过瘾!具体内容戳这篇看:《北大女生对话75岁女教授遭群嘲,娇妻可以别出来丢人了吗》。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4)

拒绝蒙昧地盲从

上野千鹤子从求学阶段起,就一直有一个特别宝贵的特点,那就是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能力。

她不容易被带节奏,有独立思考的觉悟,所以后来,她成了一个战士:真正站出来执剑,为女性而战的铁血战士。

之所以说她是“战士”,是因为日本是特别严重的男权社会,而她坚持一生致力于女性主义研究,势必承受着巨大的阻碍,她从未丝毫退却,因为思考使她清醒。

上野千鹤子出生在日本富士县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家庭主妇。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5)

她的家庭结构就是典型的日式大男子主义家庭,母亲跟婆婆生活在一起,处处忍让,上野千鹤子从小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父亲对她非常疼爱,但她从很小就意识到,这是一种类似于对待宠物式的爱。

米粒妈觉得,她的这份清醒和思考能力就非常有慧根。毕竟都2023年了,包括三个北大女生在内的很多女性,依然把来自男性凝视的所谓宠爱,视作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

因为母亲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导致她的想法并没有被认可。母亲觉得她离经叛道的思想非常奇怪,所以上野离开了家。

18岁上大学,父母希望她上神户女子学院,而上野想去东京,结果父亲说“东京不是一个女孩子该去闯荡的地方”。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6)

为了快点离开父母,上野只好稍稍妥协,但还是自己选了京都大学,去念“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社会学。

在求学的过程中,她不断地发现社会问题。比如60年代,她发现男生们每天拿着棍棒上街“战斗”,而女生却常常只能为他们做饭、洗衣服,甚至主动提供性服务。

等到硕士毕业,她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她找不到工作。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7)

在日本社会,同等学历下,对男性来说非常雄厚的就业资本,对女性来说根本就不是优势。所有人默认女性结了婚就不工作了,所以根本不愿意要女员工。

直到30岁,她才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去学校当老师。

一路走来,她见识了日本社会女性地位有多么底下。上野决定真正踏上了女权主义之路,去欧美游历,在美国、德国、墨西哥、哥伦比亚的大学都做过客座研究员。

回到日本后,她去东京大学任教,一边教书一边攻读博士,65岁时正式拿到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8)

身体力行帮助女性

米粒妈有一个闺蜜,她现在在大学里当老师。她硕士的研究方向就是女性学。我跟她吃饭的时候,经常听她聊到自己同学、导师的事,还真挺让我惊讶的。

她说,她的导师虽然是在做关于女性主义的研究,但闲时聊天,竟然也会说:

女孩子结婚嫁人才是正途,像你们这些女硕士、女博士啊,将来都没有男人敢要,尤其还是研究咱这个方向的。

她的同学,也有不停参加相亲大会,恨嫁到焦虑的女孩。从内心深处,她们跟那三个北大女生一样,根本无法相信女性可以在这个社会上拥有话语权、人生选择权。

上野千鹤子的研究,则是最终指向普罗大众的。她不止做学术研究,也把她的理论播撒向整个世界。

她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为华裔女歌手陈美龄辩护,因为陈美龄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去工作被日本人狂喷,上野力挺陈美龄:每个职业母亲都不得不带着孩子。

她还是个高产的作家,写了30多本书,最出名的有《厌女》、《父权体制与资本主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始于极限》等,都有在中国出版,是我们都很熟悉的著作。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9)

在研究的道路上,她不断遭遇嘲讽,学术界鄙视她的研究方向是“愚蠢的二流学问”,但她在多次论战中,四两拨千斤地获胜,因为她的逻辑清晰,理论就是站得住脚。

她一生未婚未育,这些年一直在为日本的养老问题奔走。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0)

支援老年共享公寓,给低保老人送食物和医疗支持,一年有100多个通告:上节目、做演讲、跟很多日本名人都是好朋友。

上野的研究,永远是落地的,她的研究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空口说大话,她是在把所有她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给解决掉,尽管过程曲折,但她一直没有停下。

这种接地气的女性主义,才是真的实干。上野不停奔走,她就像波伏娃、张桂梅、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英国女权主义先驱)一样,不停呼喊着自由与平等,从未止息。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1)

自由不等于不被爱

就像她回怼三个北大女生说的那样:不结婚不等于不喜欢男人,恋爱是追求与他人深度磨合的关系,谈比不谈好。

上野所崇尚的女性主义,绝不是让女性变成男性,也不是让女性奉行独身主义,而是拥有独立的人格,被世人平等对待,拥有选择结婚、独身、恋爱等各种生活方式的决定权。

上野自己也会享受恋爱,前段时间,日本八卦杂志《文春周刊》还爆料上野秘密结婚,又上了一把热搜。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2)

但其实完全没有实锤,属于捕风捉影。

其实只是她和一个老爷爷20多年来频繁被看见在一起,两人都是东京大学教授。

老爷爷有个房子,两年前他去世后留给了上野,所以八卦杂志就觉得两人登记结婚了。后来采访到老爷爷的儿子,人家说两人就是志同道合,没结婚,房子送给她了。

当三个北大女生问及上野:

不想结婚是因为被男人伤害过吗?还是原生家庭有什么问题?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3)

这无异于自己打脸。因为上野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享受恋爱,也可以拥有幸福,并非只有走进婚姻才能实现。

自由并非不被爱,不结婚恰恰是一种更圆满的自我认同。上野根本不需要来自男性的认同,这些思想维度狭隘的人,竟然还以为她是没有人爱的。

70多岁的上野,依然在东京大学任教,她在新一届学生入学典礼上的演讲,轰动了整个日本。

她说:

请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来追逐个人的胜利,优越的环境塑造出来的能力优势,不是为了凌驾于那些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而应该帮助他们。

男女同权的精神要义,不是让女人变得像男人,也不是让弱者变成强者,而是弱者能以弱者的姿态得到尊重。

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提到了男权社会中,男性试图通过剥夺女性主体地位来获得女性的生育价值,以保证能为他们延续基因的观点:

主体只有在对立中才呈现出来,它力图作为本质得以确立,而将他者构成非本质,构成客体。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4)

张桂梅说过: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如果说波伏娃指出了问题,为女性发出了声音;张桂梅让女性站了起来,从柔弱走向刚毅;那上野千鹤子,则是用更加圆融的方式,让女性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平等和尊严。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5)

结婚是为了幸福,独身、恋爱也是为了幸福,重点是,这一定要是自由意志做出的决定。

真正的女性主义,根本就不是要对抗谁或者顺应谁,它是要让我们真正看见自己想要的,不被任何外界环境裹挟,去跟真正的自我和解。

3个子宫和一个大脑(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16)

作者简介:@米粒妈爱分享(欢迎关注哦),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0-5岁宝贝的科学养育、学习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5-12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频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