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二、国外情感类节目模式介绍2016年中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中国单身人数在不断的上升,年轻人对婚恋的渴望,促使婚恋节目持续地出现在市场上。而调解类情感节目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朋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一些最普遍的关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普通人的悲欢,观众在收看节目同时,经常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和节目监播数据,着眼于当前电视市场上情感服务类电视节目中的婚恋类和调解类节目,通过对其受众需求、节目模式创新及收视表现进行梳理,供读者参考。 一、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受众需求基础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是公众精神需求的产物。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也随之增大,婚恋问题、情感纠纷和家庭矛盾激增,由此产生的困惑、迷惘、焦虑的心理问题也被放大,这使很多人需要一个平台来缓解郁积心底的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

文丨刘蔚娜

来源丨《收视中国》(ID:shoushizhongguo)

2018年,在文化类节目、偶像养成节目、音乐类节目以及各种慢综艺交相迭起的市场中,情感类节目自带话题流量归来,它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篮子,承载了社会、民生、道德、时尚、欲望、隐私和家庭等多个情感内容,凭借对人性的精准把控,将中国人的婚嫁观念和道德观念不断进行着挖掘。

在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当下,情感类节目想一直走下去,拥有稳定的收视表现,就必须用一种创新的姿态去探索如何在内容上实现多纬度的呈现,只有这样,情感类节目的生命力才能常葆生机。

本文利用CSM媒介研究收视调查数据和节目监播数据,着眼于当前电视市场上情感服务类电视节目中的婚恋类和调解类节目,通过对其受众需求、节目模式创新及收视表现进行梳理,供读者参考。

一、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受众需求基础

情感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是公众精神需求的产物。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和压力也随之增大,婚恋问题、情感纠纷和家庭矛盾激增,由此产生的困惑、迷惘、焦虑的心理问题也被放大,这使很多人需要一个平台来缓解郁积心底的情绪。情感服务类节目恰恰满足了公众的这一需求,当事人通过媒体,找到内心郁结的情绪和抚慰心理创伤的途径。

2016年中国迎来第四次单身潮,中国单身人数在不断的上升,年轻人对婚恋的渴望,促使婚恋节目持续地出现在市场上。而调解类情感节目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朋友、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一些最普遍的关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普通人的悲欢,观众在收看节目同时,经常会从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能产生共鸣的故事,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回应。

二、国外情感类节目模式介绍

综艺节目模式的发展和变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历经模式引进、版权之争,“限模令”与“限韩令”又将国内的综艺节目引向原创。不难发现,国内存在着一个有趣的现象,流行综艺节目往往受到国际趋势的带动,每年戛纳电视节上推介的热门模式类型常常能在第二年国内的荧屏上出现。如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借鉴的就是英国的《见家长》,这是国外婚恋节目中难得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接近的一档模式,相亲的男女嘉宾面对的不是相亲对象本人,而是他们的父母,演播室里父母在挑选满意的女婿或媳妇的同时,还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子女“推销”出去。由于这档节目模式比较成熟,也符合国内父母操心子女婚恋的现状,所以国内很快就进行了本土化制作。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2)

另外一种情感类节目是情感治愈类,这个类型属于小体量的节目,并不算主流的节目类型,但是由于国外遭遇经济危机之后,人们对于情感慰藉的需求增多,所以情感治愈类的节目开始大量地出现。通过借鉴这类节目模式,或许有利于对国内的情感服务类节目进行升级改造。

以色列推出的一档《快进人生》与现在中国流行的穿越类模式较为相近,不同的是国内大多是穿越到过去,而这档节目是从现在穿越到未来,借助时空穿越来治愈人心。节目每个星期都有一对情侣通过特效化妆 变身20年后、40年后、60年后的模样,去体验“梦想成真”、“不得不面对的恐惧”以及“人生的遗憾”三种人生情景,以此反思他们当下的生活,解决情感的困难,并寻找新的人生答案。

另一档美国的《匿名信》是一档友情主题的节目,贴合了现在的闺蜜文化。节目中四个好朋友分别随机抽取一位朋友的名字 给对方写一封匿名信,表达自己对这位朋友最真实的想法,并提出一个期待对方改进的任务。一周时间内,每个人都要按照匿名信的要求生活,一边猜测信的作者,一边反思自己,最后四个朋友再次相聚,揭开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新的启发,同时友谊也在考验中得到升华。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3)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符合主流价值观,体现正能量的情感治愈节目。如英国版《客从何处来》原版团队打造的《回到过去》中,一些曾经度过艰难岁月的普通人带领观众回顾自己的人生,同时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帮助其他人。某种程度上,这档节目将治愈对象从个人上升到了社会集体的高度,赋予了情感治愈类节目更大的社会意义。

爱情的开始固然让人欣喜,但是当热情燃尽,婚姻走到尽头的那一地鸡毛又该如何打扫?于是当国外相亲交友类节目相对过剩时,一批“离婚”节目横空出世,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两档节目分别来自日本和以色列这两个在国际离婚榜上名列前茅的发达国家。《离婚旅行》是日本的一档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立意源自结婚后的蜜月旅行,既然一段婚姻始于旅行,那也应该终于旅行。每期有两对即将面临离婚的夫妻踏上一次34小时的“蜜月旅行”,重新游历那些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的地方。在旅行的终点,他们将做出最后的选择,决定是否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正式结束这一段婚姻。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4)

而以色列的另一档节目《爱的最后一次机会》则回到了情感更为浓烈的婚礼。每期节目一对夫妇将拜访一位富有经验的婚姻咨询师,进行四次诊所治疗,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三个情感成长任务,还要在与世隔绝的度假小屋中共度一天时光。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学着卸下心理防备,实现真正心与心的沟通。经过这样一段触及心灵的旅程之后,夫妻双方进一步了解对方,也更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将分别做出决定,愿意继续婚姻的人将来到最初举办婚礼的地方,等待对方。当两人都出现在婚礼现场时,意味着他们的婚姻将继续,否则这段婚姻宣告终结。

其实无论是《爱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吵吵闹闹,还是《离婚旅行》的温和而决绝,离婚类节目纵使模式千差万别,最终往往都以一个共同的悬念作为落点,那就是夫妻最终的抉择。经过调解的夫妻双方最后究竟是“始于离者终于合”的大团圆结局,还是劳燕分飞各奔东西?用夫妻恋爱和婚姻生活的点滴激发观众的代入感,调动观众对他们感情走向的关心与好奇,才能真正吸引观众看到最后。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5)

三、国内情感婚恋类节目创新特色及收视表现

延续2017年情感类节目的回暖趋势,从近期各大卫视和平台公布的消息看, 2018年各大卫视与视频平台纷纷跑马圈地,深耕情感类节目。老牌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改版后继续发力;上海东方卫视《中国式相亲》的全新升级版《中国新相亲》由国民月老张国立来主持;江苏卫视《新相亲时代》孟非继续在节目中担当“红娘”角色;《我们相爱吧》第四季依然与观众见面;湖北卫视《如果爱•为爱同行》也迎来第四季。婚恋相亲类节目深耕细作,纷纷加入“代际”沟通、户外生存、直播等新元素(表1)。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6)

1、《非诚勿扰》打破综艺火不过三季的“魔咒”

《非诚勿扰》一做就是8年,不难发现,《非诚勿扰》在观众心中已成为了一档有陪伴性质的国民节目。这些年间,《非诚勿扰》以“爆灯”、“爱转角”、“男神季”为代表的三大创新,广获好评。去年5月全新改版,舞台结构从“扇形”变“哑铃”,新增第二现场,男生登场时,位于第二现场,所有女生都看不见男生,但男生可以看到女生,在交流一段时间后,男生闪亮登场,避免了“只看颜值”的尴尬,让交流更“走心”。

除此之外,现场还新增了心动区和观察区,女嘉宾通过灭灯或者调节“温度计”装置来表达对男嘉宾的好感与否。节目中的喜爱偏好、男生展示、最终选择三大环节让男生和女生都拥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示和表达空间,另外,新增加的“喜好选择”和“盲选法”,使节目情感层次更为丰富,人物关系更为饱满,悬念和反转贯穿始终。在2018年1-7月的数据里可以看到,《非诚勿扰》在71个城市里面有19个城市收视率超过1%,近七成地区的收视超过0.5%,收视效果显著(图1)。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7)

2、突破“代际冲突”新切口,实现婚恋问题中两代人的同台探讨

单纯将婚恋问题放到节目中时,观众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并不太强烈,但是孩子和父母两代人对于婚恋的观念和态度,却成为众多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新相亲》和江苏卫视的《新相亲时代》,节目中将两代人放在一起,呈现出孩子和父母对于婚恋的观念和态度,成为了众多观众感兴趣的话题,“代际”相亲节目将这个话题进行了延伸,无论是观念还是择偶的条件或标准都被放大,在碰撞之下反映出来的是当下大多数人对于婚恋的态度。

两档节目在12期的播出过程中,《新相亲时代》收视持续走高,竞争力较强,《中国新相亲》早期节目收视较好,后期收视略有回落,但是走势较为稳定(图2)。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8)

另外还有一档深圳卫视的《爱情找对门》,妈妈、密友共同组合成三方模式并突破性地引入了大数据,根据主嘉宾的需求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此类节目打出了“代际”的概念,“爸妈”、“闺蜜”成了助攻节目的新元素。在中国,“见家长”一直都是婚恋过程的重要环节。孟非也说:年轻人可以通过父母、直系亲属,来看看未来的另一半来自什么家庭,这对我们选择另外一半非常重要。

跳脱“男女”视角的局限,拓展“群体”外延,添加新鲜的节目元素,将“相亲”的话题聚焦点延展到了代际沟通之上,让“相亲”走出两个人的小世界,进入两个家庭的沟通与对话,这无形中构建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相亲节目。

3、沿“一带一路”线路,打造恋爱版的海岛之旅

一系列加入直播、户外生存等新鲜元素的恋爱交友类综艺节目也纷纷上线。广东卫视的海岛爱情观察类真人秀《海岛之恋》将户外生存与婚恋交友相结合,节目组从全国征选了多位优质青年男女,通过类型各异的海岛情景设置,携手经历重重默契考验、生存挑战和情感抉择,完成不同的线索任务,逐步解开贯穿全季的神秘谜团,夺取锦标。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9)

节目每三期进行一次淘汰,并在下一期补位男女选手,最终决出通过考验的最佳男女组合。节目组出征全球,挑选原生态的绝美海岛作为拍摄地,融入海岛独特的文化风情。十三个主题任务,六大海岛法则,四对男女搭档,穿越丛林、深潜入海、荒岛求生。同时,节目还大量运用无人机航拍、海底拍摄、阿尔法高速机等高端拍摄手段,全面展现极致的海岛风光和独特的海洋文化,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的共生理念。

这档节目承载了新一代年轻人恋爱交友正能量,掀起了一阵海岛旅游狂潮,以嘉宾融合“海上丝绸之路”的东南亚海岛的美景,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当代青年蓬勃向上的活力。从微博的不同年龄段提及人数构成来看,该节目1980-1989年出生的人群和1990-1999年出生的人群占比较高,分别为33.26%和47.86%,可见节目在年轻观众群中获得了较高的话题(图3)。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0)

4、“素人 明星”的设置使节目跳脱明星“特殊”恋爱的桎梏

明星相亲真人秀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方面是对明星“特殊”恋爱的猎奇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情不自禁的代入是观众在收看一档节目时最重要的沉浸逻辑,通过观看节目从而实现自我投射,这两方面保证了节目的可看性。以《我们相爱吧》为代表的恋爱真人秀节目带动荧屏恋爱时代。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1)

《我们相爱吧》第三季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了创新,贯穿始终的演播室环节让演播室常态化,有了情感专家、情感作家、社会学家等资深人士“坐诊”,对恋爱心理和性别角色加以剖析,使得节目向更深更广的社会意义靠拢;另外,素人比重的增加,让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振。从呈现效果看,明星 素人的星素结合,构成了彼此呼应的关系,不仅从恋爱类型上丰富了节目的广度与深度,还在节目编排上调节了节奏的轻重缓急。

不管是从节目对焦的群体,还是到节目的场景环节设置,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类节目自我迭代的决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目前的婚恋相亲类节目已经不在局限于相亲、情感等方面,而是范围越来越宽泛,节目内外关于情感话题、代际矛盾和社会话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多。

四、情感调解类节目创新特色及收视表现

在快节奏的的当下,大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发生明显变化,人们面临渐多的情感困惑,情感需求日益增多,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作为媒体与人民调解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情感宣泄的渠道。可以说,情感调解类节目是市场驱动下产生的节目,契合了人们内心的需求。

1、贴近生活选题,反映真实的民生民情

情感调解类节目的选题都是来源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如夫妻关系、婆媳问题、情侣之间的矛盾等等,展现了普通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节目选取的案例都是电视受众情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高度的相关性俘获了受众的内心,当百姓家庭生活中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又不至于“对簿公堂”时,大多会选择人民调解这一渠道,由人民调解员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公正公开的进行调解,通过多方沟通与情理、法理相结合的调解方式把矛盾缩小化直至顺利解决。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2)

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调解得到了法律的认可。以此为契机,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有一些常青树节目至今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如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开播至今已经8年、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至今已连续播出7年;还有一些地面频道推出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也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如北京科教频道的《第三调解室》、杭州生活频道《杭州老大哥》、济南生活频道《有话好好说》、上海新娱乐频道《新老娘舅》、山西科教频道《小郭跑腿》和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等。

2、情感调解类节目收视表现上佳

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登场,给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和情感倾诉提供了空间和平台,提升了电视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以下就近年来我国卫视及地面频道的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做了简单汇总(表2)。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3)

2011年以来,情感调解类节目数量呈井喷式增长(表2)。在天津卫视、江西卫视、湖北卫视和江苏卫视等省级上星频道的带动下,地面频道也纷纷开始创办同类节目。从上面的节目列表可知,地面频道节目播出数量明显多于省级上星频道。相比省级上星频道,地面频道情感调解类节目的素材大多源于本地,相似的生活环境、地域特点和思想文化,使得受众容易产生亲切感,具有很强的地域优势。

笔者从以上收视较好的情感调解类节目中选取《爱情保卫战》节目为案例,研究该类节目的收视特点。从收看节目的观众构成来看(图4),女性、45岁以上的中年观众占比很高,这类观众在家庭和婚姻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困惑与难以调和的问题,通过节目的案例中获取经验和教训,从调解员的点评指导中学会缓解矛盾和解决纠纷的方法从收视表现上来看,《爱情保卫战》收视平稳,该节目通过鲜明的节目定位、固定的节目编排、创新的节目形式赢得了较佳的收视市场,并获得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图5)。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4)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5)

3、调解类节目积极扩大传播声量

● 精心把关选题,使节目内容新颖鲜活

纵观当下的电视调解类栏目,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金牌调解》和《爱情保卫战》,还是遭遇停播再复播的《新老娘舅》,多个栏目一直在持续播出,而且收视稳定,都还是所在频道的名牌栏目。可以这么说,电视媒体长期积累的公信力、社会资源和内容制作经验是播出调解类节目的坚实基础,至少新兴媒体短期内难以企及。

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年轻人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难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和婚姻观,尤其是80后、90后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承受着工作、家庭和情感等多方压力,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现代年轻人普遍共有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果节目过分追求技巧和手法,就会显得过于刻意和主观,整个节目就会变成一出戏。情感调解类节目的选题需从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入手,深入百姓,挖掘受众关注的焦点和舆论问题,选择与观众息息相关的话题,让不同群体之间实现交流和思想碰撞。

● 打造品牌主持人,增强节目存在感

主持人的风格魅力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核心要素,在节目中引入话题、引导当事人阐述矛盾的前因后果、控制现场节奏、调节现场气氛、适时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等工作。例如,江西卫视《金牌调解》的主持人章亭是一位智慧型主持人[7],主持风格优雅从容,在节目中更多是扮演“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给予调解双方平等的发言机会。作为节目主导者,她巧妙抓住重要细节和关键问题,深入提问,引导当事人将故事的真相真实的呈现出来,剥离矛盾冲突的核心,让专家顾问与受众清楚的了解问题的本质。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6)

《爱情保卫战》节目主持人赵川的主持风格理性亲和、真诚自然,主持个性鲜明独特,擅长调动当事人的情绪,引导当事人展现真实的自我和真情实感,他不仅善于倾听,更能够站在一个公正客观的立场来冷静分析事件,对当事人的不道德行为及时批评指正,并一针见血指出矛盾的核心,恰到好处。主持人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标签化”的主持风格是情感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特色,当主持人的个性和节目定位融为一体,主持人便成为节目的“灵魂”。

除了主持人以外,专业可信的调解团队承担着化解当事人矛盾的重任,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提出建议和方案,潜移默化地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为百姓排忧解难。许多情感调解类节目中的调解员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甚至形成了个人固定的调解风格,比如胡剑云、柏燕谊、涂磊,他们不仅知名度高,调解能力强,还拥有一定的受众群体,已然成为同类节目品牌元素和收视看点。

● 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节目传播效果

如今,社会的关注焦点由“90后”开始逐渐转移到“00后”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主导者“00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拜金主义”和“功利化”等负面思想侵蚀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由于过早频繁地接触互联网,“00后”能够借助手机、网络等不同媒介接触到海量信息,在思维方式上默默地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因此00后的价值观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特点,需要正确的引领。

随着第一批“00后”步入18岁,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和强烈的追求,有态度的敢于表达自我,在他们价值观和爱情观尚未成熟的时期,情感调解类节目可以尝试将节目视角对准“00后”这一代,通过符合他们心里状态和情感需求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新媒体互动方面,不少情感服务类节目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APP等都增加了年轻观众对节目的黏性。此外,这类节目与网络媒体积极开展深层次互动,构成了新媒体时代多渠道融合的方式。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7)

例如,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选择了与珍爱网、百合网等婚恋网站进行合作,互换资源,后者为前者提供节目人选,前者利用自身的媒体优势为后者进行宣传,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同时,江苏卫视还将合作的触角伸向了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非婚恋类网站,如京东商城、新浪微博等。具有代表性的有京东商城的《非诚勿扰》专区、《非诚勿扰》新浪微博520专场等[9]。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统情感服务类节目传播声量大大提高。

结语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变化,人们对自身情感的关注越发重视,而作为以受众为本的媒体必将把受众的情感纳入节目之中。无论是婚恋类节目还是调解类节目,均需要坚持节目的创新来保持节目的生命力,节目制作方应始终考虑社会价值观的引领,紧紧抓住时代特征与自身优势,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视节目。

情感类节目稿(情感类电视节目观察)(1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