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莎翁三大欢庆喜剧(看完莎翁喜剧无事生非)

莎翁三大欢庆喜剧(看完莎翁喜剧无事生非)莎士比亚借助贝特丽丝之口,痛斥了那些“徒有其形、不具其灵”的伪男子可憎的面目。两对情侣能够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成为心心相印的枕边人,中间经历了多种波折和坎坷。父权家长制的催逼、心高气傲的脾气、世俗礼教的非难、好事者的暗中捣鬼等,都让爱情这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在还未盛放之前就惨遭“霜冻”,差点折断、几欲凋零。借助剧中男女主角之口,莎士比亚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勇的男子汉、真正的快乐、沉重的痛苦等的切身感受。此时,神父想出一个计策,让希罗假死,然后暗中派人查出真相。等到真相大白之时,希罗和克劳狄奥解除芥蒂、重归于好。而蓄意挑唆、不怀好意的约翰,到最后也受到惩罚。这样的婚姻模式,似乎比较符合当时男婚女嫁的传统。另一条线索是,希罗的堂姐贝特丽丝与少年贵族培尼狄克之间的爱情。在阿拉贡亲王唐▪彼德罗善意的圈套中,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两人都认为对方爱恋自己,因此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并且从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到投入真

莎翁三大欢庆喜剧(看完莎翁喜剧无事生非)(1)

图片

《无事生非》作为威廉▪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到底怎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催生爱情的养分与扼杀爱情的毒气会以怎样的形式存在,都是全剧启迪我们思考的中心话题。

先来了解一下剧作内容。全剧围绕求婚这一主题进行,总共有2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是,希罗和克劳狄奥。当克劳狄奥向希罗求婚时,得到了希罗父亲的许可。阿拉贡亲王的庶弟约翰由于嫉妒和无聊捏造谗言,致使克劳狄奥上当受骗、心生疑窦,以为希罗是水性杨花的女子。在婚礼上,约翰当面羞辱希罗,希罗蒙受不白之冤,几欲死去。

此时,神父想出一个计策,让希罗假死,然后暗中派人查出真相。等到真相大白之时,希罗和克劳狄奥解除芥蒂、重归于好。而蓄意挑唆、不怀好意的约翰,到最后也受到惩罚。这样的婚姻模式,似乎比较符合当时男婚女嫁的传统。

另一条线索是,希罗的堂姐贝特丽丝与少年贵族培尼狄克之间的爱情。

在阿拉贡亲王唐▪彼德罗善意的圈套中,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两人都认为对方爱恋自己,因此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并且从一开始的无动于衷到投入真情,最后二人弄假成真共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一对情侣的结合,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夫唱妇随的概念,蕴含着“不是冤家不聚首”的意味。

两对情侣能够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到成为心心相印的枕边人,中间经历了多种波折和坎坷。父权家长制的催逼、心高气傲的脾气、世俗礼教的非难、好事者的暗中捣鬼等,都让爱情这朵娇艳欲滴的玫瑰花在还未盛放之前就惨遭“霜冻”,差点折断、几欲凋零。借助剧中男女主角之口,莎士比亚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英勇的男子汉、真正的快乐、沉重的痛苦等的切身感受。

莎士比亚借助贝特丽丝之口,痛斥了那些“徒有其形、不具其灵”的伪男子可憎的面目。

“什么亲王!什么伯爵!好一个做见证的亲王!好一个甜言蜜语的风流伯爵!啊,为了他的缘故,我但愿自己是一个男人;或者我有什么朋友愿意为了我的缘故,做一个堂堂男子!

可是人们的丈夫气概,早已销磨在打恭作揖里,他们的豪侠精神,早已丧失在逢迎阿谀里了;他们已经变得只剩下一条善于拍马吹牛的舌头;谁会造最大的谣言,而且拿谣言来赌咒,谁就是个英雄好汉。我既然不能凭着我的愿望变成一个男子,所以我只好做一个女人在伤心中死去。”

贝特丽丝之前一直不肯接受他人的追求,不是因为她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而是因为在她心中没有谁是堂堂男子汉,身边的男子都不具备作丈夫的素质。反观培尼狄克,他对女性脱离实际、近乎苛刻的要求,是他拒绝爱情的重要原因。

在遇见贝特丽丝之前,培尼狄克心目中的女人必须有钱、贤惠、聪明、美貌、温柔、会讲话、精音乐。否则,就不配成为自己的妻子。虽然贝特丽丝并不完全符合他“女神”的定位,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由此可见,陷入爱中的人们,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相互理解、包容、信赖和支持。

剧中有一部分内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当神父建议希罗假死之时,希罗之父里奥那托说过一段关于痛苦的话。这段话是这样的:

“人们对于自己并不感觉到的痛苦,是会用空洞的话来劝告慰藉的,可是他们要是自己尝到了这种痛苦的滋味,他们的理性就会让感情来主宰了,他们就会觉得他们给人家服用的药饵,对自己也不会发生效力;极度的疯狂,是不能用一根丝线把它拴住的,就像空话不能止痛一样。

不,不,谁都会劝一个在悲哀的重压下辗转呻吟的人安心忍耐,可是谁也没有那样的修养和勇气,能够叫自己忍受同样的痛苦。所以不要给我劝告,我的悲哀的呼号会盖住劝告的声音。”

莎士比亚在此处想要表达的,应该是欢喜背后的悲凉、繁华背后的落寞。存活于世间的生命,各有各的欢乐,各有各的愁苦,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不能完全相通,“感同身受”只是一句空话。用来安慰别人的好话,同样地用在自己身上,不是好药,而是砒霜。

虽然希罗和克劳狄奥、贝特丽丝与培尼狄克这两对情侣,经历重重挑战最终白首成约、结为夫妻,但是全剧的欢乐中依然夹杂着不安、失落、沮丧的元素。正是因为许多“无事生非者”的存在,才让纯真美好的“恋爱之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摇摇晃晃,差点触礁沉没。不无理取闹、兴妖作怪,当属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

从剧作结局来看,有情人终成眷属,让全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正如剧中克劳狄奥所言:“静默是表示快乐的最好方法;要是我能够说出我的心里多么快乐,那么我的快乐只是有限度的。”阅读威廉莎士比亚的剧作,心灵所感受到的悸动和震撼,是难以一一言明的。这种单纯的、澄澈的、圣洁的快乐,总是能够给前行的人们点起一支一支小小的蜡烛,让即使在黑夜中行走的人们也能够看到温暖和希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