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维纳斯真身(博物馆里的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维纳斯真身(博物馆里的希腊神话)在树中孕育的阿多尼斯一生下来就美貌绝伦,寓意着美与罪恶相伴而生。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传说塞浦路斯王卡尼拉斯(Cyniras)的女儿密拉(Myrrha,亦作Zmyrna)是个绝世美女,连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都很嫉妒她,维纳斯于是诅咒密拉,让她爱上了自己的父亲。有一天,密拉趁黑夜与父亲幽会。当父亲发现时非常愤怒,拿起剑来就要杀死她。她发疯似地逃跑,被神化为一棵没药树(myrrh)。
阿多尼斯(Adonis),是意大利威尼斯(Venice)人安东尼奥·科拉迪尼(ANTONIO CORRADINI ,1688-1752),大约在公元1723-25年用卡拉拉大理石( Carrara marble)创作的。
当这座雕塑在威尼斯宫殿(the Venetian palace)的萨格勒多(Sagredo)家族展厅展出时 人们将其主题确定为古希腊神话中的猎人阿多尼斯(Adonis)——女神维纳斯(Venus)的爱人。应该还有一座他的同伴维纳斯的雕像,可惜现在已经丢失了。
阿多尼斯姿势慵懒、肉体光洁、看起来天真无知又隐约带一点情色,难怪路过的爱神被他吸引。当阿多尼斯被描绘成俯卧状态时,他应该是因伤势过重而奄奄一息。
阿多尼斯(Adonis)是春季植物之神,他的原型是西亚的植物神或谷物神,后来被纳入了希腊神话。
传说塞浦路斯王卡尼拉斯(Cyniras)的女儿密拉(Myrrha,亦作Zmyrna)是个绝世美女,连爱与美之神维纳斯(Venus)都很嫉妒她,维纳斯于是诅咒密拉,让她爱上了自己的父亲。
有一天,密拉趁黑夜与父亲幽会。当父亲发现时非常愤怒,拿起剑来就要杀死她。
她发疯似地逃跑,被神化为一棵没药树(myrrh)。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在树中孕育的阿多尼斯一生下来就美貌绝伦,寓意着美与罪恶相伴而生。
从阿多尼斯的身世看,这个植物神原本自于遥远的热带,来自没药生长的沙漠地区。
在《古罗马诗选》中,还提到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有一天,维纳斯和她的儿子丘比特玩耍时,被儿子的弓箭所伤,碰巧,她这时遇到了身高九尺风度翩翩的阿多尼斯。她对他一见倾心,便招呼他,希望和他谈一会。但阿多尼斯不愿意接近异性,一口拒绝了维纳斯的好意。维纳斯只好用法力控制了他的行动,向他倾诉恋爱的奇妙。但阿多尼斯始终不为所动,而且还显出急欲摆脱她的神色。维纳斯用尽一切甜言蜜语,还表示情愿给予很多条件,阿多尼斯依然还是用轻视的眼神望着她。爱神大受刺激,晕倒在地上。
此时的阿多尼斯终于感到了内疚,他耐心地等候维纳斯苏醒过来,而后再恳求她的原谅。
然而,当维纳斯醒过来继续尽力说服阿多尼斯时,她还是被拒绝了。
蓦然间,爱神有个预感:阿多尼斯会遭遇不测。维纳斯遂劝阻阿多尼斯,让他不要冒险去打猎,就呆在她的身边,她会保护他的安全。但阿多尼斯并不相信,依然是我行我素。
结果,他在翌晨打猎时,真的被箭猪咬死了。
阿多尼斯的鲜血一滴又一滴,化成了鲜艳的红玫瑰。
当维纳斯赶到时,阿多尼斯已经死去。她悲恸欲绝,在伤心之余,诅咒世间男女的爱情永远掺杂有猜疑、恐惧及悲痛。
后来,维纳斯求得冥后允准,让阿多尼斯每年春天复活,与维纳斯欢聚,到秋天再归冥府。
在古代罗马,每年春季举行阿多尼斯节(女性节日)。在这种节日里,男女青年便分外兴奋,野外欢聚,醉酒作乐。
缪尼基在昴月(四--五月)庆祝阿多尼斯节。 人们在节日的第一天哀悼他的逝去,第二天又庆祝他的复活。 庆祝活动特别突出女人的地位(女性节日)。节日期间,人们供起阿多尼斯和维纳斯的神像,有时也抬着他们游走。
现在,从西亚到希腊,还有庆祝阿多尼斯阳春四月复活节的习俗。
在现代,阿多尼斯这个词常被用来描写一个异常美丽、有吸引力的年轻男子。阿多尼斯是西方"美男子"的最早出处。
1592年,基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的诗歌,莎士比亚作长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这首长诗令莎翁声名鹊起。
故事情节和《古罗马诗选》中的想类似,不过,这里阿多尼斯的血化作了一株美丽的白牡丹 爱神亲吻每一片花瓣,宛如亲吻少年的面颊,爱神嗅闻每一朵花香,宛如吸入少年的气息。爱神发誓,从此以后 所有的爱终将以悲伤结束。
也许,这大概也是莎士比亚喜欢将爱情以悲剧结尾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