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里面海萍才是人生赢家(海萍和苏淳的婚姻告诉你)
蜗居里面海萍才是人生赢家(海萍和苏淳的婚姻告诉你)比如说人生规划。结婚之前,有些事还是要摊开来说清楚的。小说里给了这两口子一个几近完美的结局:有房子有事业,跟孩子一起共享天伦;但要是放到真实生活里,这样的婚姻十有八九撑不到最后。夫妻俩在重要的事情上无法达成共识,是对婚姻最大的挑战。
郭海萍和苏淳的婚姻,读小说的时候常常让人感到窒息。
海萍为了省钱买房,日常生活一省再省,对苏淳的一丁点儿浪费就要口不择言地肆意谩骂;
苏淳对自己的孩子毫无概念,买房不想问爸妈要钱就瞒着海萍借高利贷……
代入其中任何一方,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婚姻里扑面而来的压抑和焦虑,被那一地鸡毛戳到怀疑人生。
小说里给了这两口子一个几近完美的结局:有房子有事业,跟孩子一起共享天伦;
但要是放到真实生活里,这样的婚姻十有八九撑不到最后。
夫妻俩在重要的事情上无法达成共识,是对婚姻最大的挑战。
结婚之前,有些事还是要摊开来说清楚的。
比如说人生规划。
海萍和苏淳都是小城考出来的名牌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大城市里。
其实这主要是海萍的意思。
她贪恋大城市的五光十色,宁可豁出去打拼奋斗也不想回老家,更不想跟苏淳回他的老家。
她对未来的所有设想和规划,都是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为了能留下来,她愿意付出全部的努力。
而苏淳就没什么大的志向和欲望,觉得在老家的慢生活也能过得挺好。
暂时在爱情热度的维持下,他还能依从于海萍的选择,愿意受点委屈;
时间一久,生活上的各种不如意都化作抱怨和懊悔,终将在隐忍中爆发。
恋爱可以天马行空,婚姻却只能脚踏实地。
生活方式没有对与错,每个人都有随心选择的自由;
但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未来想有什么样的发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一定要和伴侣认真讨论,达成共识的最重要因素。
因为其他几乎所有矛盾,都是从这一点延展而来。
比如说房子。
海萍和苏淳租住在一个颤巍巍的小楼里,小小的一间,和一群海萍看不上的小市民挤在一起。
局促的空间,生活上的各种不便利,让买房成了海萍最大的理想和目标。
为此,她处处节衣缩食,过着抖抖缩缩的日子。天天白水煮面条,烟也不让苏淳抽。
她自己有理想激励不觉得难熬,苏淳表面不敢跟妻子对抗,心里却觉得委屈巴巴,想着要是回了老家怎么会过这样的日子。
对他来说,在城市里定居本就不是内心所愿,花巨大代价来买房更没有必要。
看着海萍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要买房,还让他问父母要4万块钱,他心里非常抗拒。
因此站在苏淳的角度,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宁可借高利贷也不想向父母开口。
一个为了买房倾尽自己所有无所不用其极,嫌弃对方不思上进不为家庭做贡献;
一个不愿为了买房降低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嫌弃对方过于激进不考虑实际。
两个极端之间,是无穷无尽的争吵。
结婚买不买房,在哪里买房,买多大的房子,可不可以租房,这样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对每一对夫妻来说,只有双方都能认可,双方的经济实力和家庭状况都能承受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安排。
还有一个促使海萍买房的因素,是孩子。因为住不下,孩子三个月就被送回老家由姥姥带。
见不到孩子,海萍的思念像潮水般翻涌,苏淳却丝毫不受影响。
他照样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根本想不起来自己还有个孩子。
海萍日常给孩子打电话,他只扮演一个掐钟看表提醒海萍节省长途费的角色,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是一个父亲,而父亲又有什么责任。
他对孩子的忽略和漠视,到了让人心寒的地步。
孩子是两个人的共同结晶,父亲和母亲的养护责任应该是相当的,对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像苏淳这样的父亲不在少数。
他们提供一颗种子,就完成了生物学上的义务,从此让“爸爸”这个称呼成为一个丧偶式的存在。
在父职被高呼的今天,要不要孩子,什么时候要孩子,孩子生下来谁带,夫妻双方在共同养育过程中的职责分工乃至育儿观念,一定要在婚前商定好。
与其等孩子已经生下来覆水难收了再争吵哭泣埋怨,不如早点看清身边人的三观,有问题及时止损。
婚姻永远没有一个幸福的模板,一千对夫妻有一千对夫妻的相处方式。
但是如果探寻幸福婚姻背后的秘密,一定是双方在人生规划、房子、孩子这些大事上三观一致,思想契合,同频共振。
婚前就确认这一点,对婚姻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