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进步的句子(讲进步讲)
讲进步的句子(讲进步讲)似乎很抽象,但那会儿的人都觉得自己懂得什么是“表现”,什么是“进步”。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一颗“螺丝钉”。你在经济方面基本没有多大的“努力空间”,致富思想就算没有被消灭,也只能藏在心里。那么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既然与经济无关(经济这个词怕是老百姓都没听说过),那么与什么有关呢?与“表现”有关,与“觉悟”有关。我想除了维卡英俊潇洒,真诚浪漫,他俩的确有最为贴合的“审美距离”。除了性别,不同肤色和民族对彼此会有更多的神秘感。文化底色上也在一个频段上,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别的“英雄情怀”和“集体意识”。两人都喜欢播音,声音这东西不仅有音量的大小高低,它是有“形象”,有“性别”的。说:“他(或她)的声音很性感,还有磁性”,这么说是不是能理解? 此外,个体内心对“特化的自己”尤其敏感。一个俄语说得不错的女孩,对维卡这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当然会加很多分。总之,
《爱情的边疆》里,文艺秋和莫斯科电台播音员维卡的跨国恋爱,因中苏关系破裂而被迫终止。他俩不仅有海誓山盟,而是已经领取了结婚证件。
60年7月苏联撤回了所有专家,维卡也在其中,这个在卫国战争中失去一条腿的战斗英雄,重新回到了莫斯科电台。
仅仅为了能听到维卡的声音,文艺秋经历了“信件门”、“监听门”和“猪肉门”一系列传奇故事。两人都有新的追求者,特别是文艺秋,一个叫万声的同班同学,对她一直不离不弃。万声是他们班长,生于上海,他其实才是文艺秋的第一位追求者。
那么,文艺秋为什么选择了残疾的维卡,而没有选择班长万声呢?
我想除了维卡英俊潇洒,真诚浪漫,他俩的确有最为贴合的“审美距离”。除了性别,不同肤色和民族对彼此会有更多的神秘感。文化底色上也在一个频段上,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特别的“英雄情怀”和“集体意识”。两人都喜欢播音,声音这东西不仅有音量的大小高低,它是有“形象”,有“性别”的。说:“他(或她)的声音很性感,还有磁性”,这么说是不是能理解?
此外,个体内心对“特化的自己”尤其敏感。一个俄语说得不错的女孩,对维卡这个地地道道的俄罗斯人,当然会加很多分。
总之,万声心甘情愿地做了很多年的备胎,也着实感动了文艺秋。她答应嫁给万声,可依旧每天到江边一家饭馆去听维卡的广播。因为她知道,他一定是为了她,才舍去莫斯科,来到边疆小镇。就像她自己一样,将心比心吗?后面的故事会更精彩,本篇仅就“猪肉门”和大家聊聊“进步”和“表现”这些时代概念,这些才是作者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的一颗“螺丝钉”。你在经济方面基本没有多大的“努力空间”,致富思想就算没有被消灭,也只能藏在心里。那么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既然与经济无关(经济这个词怕是老百姓都没听说过),那么与什么有关呢?与“表现”有关,与“觉悟”有关。
似乎很抽象,但那会儿的人都觉得自己懂得什么是“表现”,什么是“进步”。
剧中,“帮扶”文艺秋和万声的景大姐就是那个年代的典型人物。她虽不是女主,却是深度解读故事背后逻辑的关键人物。
人设方面,她令人讨厌。要说有多坏,也没有。但她“要求进步”的努力却无人能及,为了“进步”而进步。要进步就得有表现,她想填上副主任的空缺,那就得有非同一般的表现。
她相当努力,为了在老三篇的背诵上,压倒有科班背功的万声,她直接在擂台上,用“大肚子功”拱翻了对手,又一举在省市级比赛中捧回了奖旗。
她一直把她负责帮扶的两位小青年当成假想敌,布局设馅,严密观察。发现文艺秋日记本中的维卡画像,就举报了,她从来不嫌事大,因为“表现”这东西常常与戏剧差不多,事在人为。
万声为了安慰受了委屈来与他一起养猪的文艺秋,让他俩过年能有猪肉吃,他策划了一场“狸猫换猪仔”。折磨预产期的母猪,逼它早产。从而从六只小猪中,扣留一只,让它“黑户”,这样一来,过年时,他俩就可大快朵颐,红烧猪蹄,清炖排骨…
年前,景大姐明察秋毫,从万声购买调料的量上,就推断出了两位小青年必有什么花招。于是她组织了一次“除夕突防”,还叫上了主任和宋绍山。
除夕夜,文艺秋和万声煮了一大盆肘子肉,敞开肚子,狼吞虎咽,万声的吃相难看到,鼓起的肚子需要文艺秋用擀面杖擀一擀才能安生。
他俩为了散去猪肉味,还以毒攻毒,用烟熏了整个屋子。突防来的三人中,只有景大姐是真来搞事情的。另外两人被硬抓了来,还帮着打掩护。眼看就蒙混过关了,不想万声肚里的猪肉“自报家门”,一个猪肉响嗝,开启了二审。
万声急中生智,编了一个棒打疯狗救文艺秋的故事。承认了他们吃了狗肉。就在可以蒙混过关时,藏于梁上的一整条猪腿掉了下来。
他俩只能改口说吃了“来拜年”的流浪猪,于是大宴了他们三人,还留下了照片为证。
景大姐本想把“表现”进行到底,不想主任拿给她看的照片(如上图)里,她的吃相最难看。她这才意识到全白瞎了。
景大姐一次次的优秀表现都没能让她副主任的梦如愿以偿,主任干脆告诉她,政审中,发现她父亲曾经是土匪。她终于彻底失望了,那年月,出身决定命运,她这样想投机的积极分子又怎么能不知道呢。她自杀了,可没死成。也不知道是悲剧还是喜剧?
幸运的是那主任是个厚道人,他总是暗中帮助他人。调文艺秋去猪场也是为了保护她,万声平反调回上海也都是他帮的忙。
可他在一次反特的搜山行动中,被发现睡在寡妇家。军队抓人时,宋绍山让连长进他家里看看。这一看,发现床上躺着一个植物人,那主任已经照顾她十五年了。连长转身就撤走了人…,故事讲到这里,您认为作者在讲什么?现在您对“表现”、“进步”和觉悟之类的概念有了怎样的新认知?
注:配图来自网络,仅为文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