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山爱情故事(鳌江人文浙南梁祝)
鳌山爱情故事(鳌江人文浙南梁祝)平阳织绸工高机前往龙泉,在吴记绸坊帮工,与绸坊主吴文达之女吴三春相处,切磋绸艺、商讨织绸画稿。岁月如流,共同的爱好使二人暗生情愫。"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在浙南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从古代到今天,从东方到西方,爱情的魔力直击观者的心,赚了无数的眼泪和慨叹,也成为文艺作品当中最主要的表现内容。而在温州瓯剧的舞台上,就有这样一出戏,已经有四代瓯剧演员对它进行了演绎,至今仍是舞台上的璀璨之花,这就是有着“浙南梁祝”之称的——《高机与吴三春》
瓯剧以唱温州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徽调及滩簧、时调等六种声腔唱调,“昆腔”的清丽悠远、“乱弹”的硬气激越、“徽调”的古朴平直、“滩簧”的委婉动人、“时调”的通俗晓畅,各种声腔之韵融于一剧,使它兼具激昂、朴素、明快、粗犷而细腻的特点,同时又散发出一种融通之美。我们一起来欣赏新版《高机与吴三春》的精彩演出。
“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故事中的主人公高机是温州平阳(鳌江五板桥)人,吴家独女吴三春则是龙泉人,她与高机暗恋互为知己。他们经过千辛万苦,最后在“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的桃花岭上相遇,至真的爱情和美丽的桃花相互映衬,凄美绝伦。
400多年来,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先在故事男主高机的家乡平阳流传,随后通过山歌、道情、花鼓、渔鼓、温州鼓词、布袋戏等不同的形式在浙南一带民间广为传唱。还被编写成越剧、瓯剧、婺剧等戏剧和连环画、章回小说等文艺形式流传至台州、杭州及广东的潮州、福建等地,被称为“浙南梁祝”与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2008年,“高机与吴三春”传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龙泉市为其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苍南也同时申报。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缠绵悱恻的故事里有着红尘之人的乐与愁,它是人最想得到的,也是人经常得不到的。
从古代到今天,从东方到西方,爱情的魔力直击观者的心,赚了无数的眼泪和慨叹,也成为文艺作品当中最主要的表现内容。
而在温州瓯剧的舞台上,就有这样一出戏,已经有四代瓯剧演员对它进行了演绎,至今仍是舞台上的璀璨之花,这就是有着“浙南梁祝”之称的——
《高机与吴三春》
"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在浙南地区,可谓是家喻户晓。
平阳织绸工高机前往龙泉,在吴记绸坊帮工,与绸坊主吴文达之女吴三春相处,切磋绸艺、商讨织绸画稿。岁月如流,共同的爱好使二人暗生情愫。
吴文达为求事业发达,经其妹吴翠姑撮合,将女儿许嫁给了丝绸经销商湖州李记绸庄少东家李阜。高机闻知,黯然神伤,离了龙泉。高机走后,三春怅然若失,自知自己爱的是高机而非李阜,毅然收拾行囊,乘舟追赶高机。二人在温州江心孤屿相遇,山盟海誓,互诉衷肠。
正欲携手同去平阳时,吴文达、吴翠姑率家丁赶到,强行拆散了这美好的一对……
商品经济萌芽期间,各人不同的价值取向编织了这出爱情悲剧,最终在桃花岭头上演了悲惨的一幕......
1956年,温州剧作家何琼玮将流传于浙南民间的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改编为瓯剧,由瓯剧团演员陈茶花等人加以演绎后,一时间,竟形成“万人空巷看茶花”的盛况。当年,也正是这部戏扭转了瓯剧的命运。而如今,已经是新生代的中坚力量继续演绎着这出爱情悲剧。
著名瓯剧旦角演员蔡晓秋饰吴三春
著名瓯剧小生演员方汝将饰高机(鳌江人)
大幕缓缓拉开,舞台上的织布机和飘逸的长方条丝绸在湖蓝色背景的映衬下,唯美而又富有诗情画意。小生方汝将迈着独到的“麻雀步”,小旦蔡晓秋伴着细碎的“跌步”登场,开始讲述一个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的哀婉故事。作为饰演吴三春的第四代演员,蔡晓秋说,对于这出瓯剧的经典剧目,他们也进行了适应时代的改造。
在这美轮美奂的舞台背后,是主创人员的不懈努力。
瓯剧是温州水土孕育出的一朵戏曲小花,
虽不及“京评梅越豫”那样姹紫嫣红已开遍,
但只要你走进现场,
就能体验到“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勃勃生机!
观则醉,忆则叹,足矣……
,时长17:58
微电影《高机与吴三春》是根据明朝嘉靖年间宜山人氏(一说鳌江人氏)高机与其恋人吴三春的爱情故事改编,用本地故事来诉说,让本土演员来演绎,以穿越的形式,让主人公从古代来到现在,以一个新奇又有趣的角度,探寻宜山产业之变、发展之变、环境之变密码;穿越、励志、家乡、爱情,不同现代元素的融入,让该微电影给观众呈现一份乡愁的时候,又眼前一亮的感觉;不仅有较强的正能量宣传价值,同时也将这份记忆传送到每一个在外奋斗和在家创业的宜山人手中,唤醒最深最浓的乡愁。
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第1集
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第2集
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第3集
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第4集
温州鼓词《高机与吴三春》第5集
来源:听腔调、大湾区之声、宜山大叔、温州鼓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