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真正的爱情和婚姻(知否婚姻这件事)
知否真正的爱情和婚姻(知否婚姻这件事)淑兰作为家里的嫡女,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十二岁就中了秀才的孙家。剧中有个相当刺眼的例子就是明兰的堂姐与孙秀才的婚姻。有颜有钱有才,还有优渥的家世,都说海氏遇到盛长柏是她上辈子修来的夫妻。难道长柏能娶到海氏不应该是他的福分吗!门风好,人品好,再加上海氏和盛长柏自己的本事,这婚姻自然是顺风顺水,羡煞旁人。女人结婚看家风和人品是前提,是比爱情还重要的前提。并不是对方穷,你下嫁,他就会对你好了。
《知否》原著写着:“婚期将近,海家的嫁妆流水般地抬进盛府,家具包括床桌椅屏,一色泛着好看的红光,衣料足足有几十大箱子,各式摆设装点,还有陪嫁过来的几百亩田地和不知多少家店铺,明兰看得目瞪口呆。
古人说的十里红妆,便是把姑娘一辈子要用的银钱衣裳都备齐了,什么恭桶脸盆,便是那寿衣都是有的。
姑娘做了媳妇便要矮三寸,若嫁妆丰厚,便可挺直了腰杆,因她的吃喝嚼用都是自家的,可不是仰仗夫家养活的。”
原著里说若论门第,海家对盛家的门第还是有顾虑的,海家觉得盛家根基太单薄了。可当海氏的父母看到了盛长柏的气质磊落,人品才华,马上就愿意了,恨不得让长柏立刻与海氏结婚。
有颜有钱有才,还有优渥的家世,都说海氏遇到盛长柏是她上辈子修来的夫妻。难道长柏能娶到海氏不应该是他的福分吗!
门风好,人品好,再加上海氏和盛长柏自己的本事,这婚姻自然是顺风顺水,羡煞旁人。
女人结婚看家风和人品是前提,是比爱情还重要的前提。并不是对方穷,你下嫁,他就会对你好了。
剧中有个相当刺眼的例子就是明兰的堂姐与孙秀才的婚姻。
淑兰作为家里的嫡女,带着丰厚的嫁妆嫁给了十二岁就中了秀才的孙家。
可孙家却看不上淑兰的商户出身,一家人吃喝用住全是淑兰的嫁妆,连丫头婆子,都是淑兰出嫁带过去的。
却对淑兰非打即骂,要求淑兰伺候婆婆,服侍丈夫,还要帮着纳小妾。
孙婆母家之前靠着给别人浆洗衣物来维持生活,娶了淑兰之后就抖了起来。孙秀才不仅不思进取,还纳了一屋子的小妾,还要娶妓女过门。
当盛家要求合离时,孙秀才还口出狂言“她盛淑兰这会子要是乖乖地回来叩头认错,从此做个贤妇,我们孙家还是有她口饭吃的!”
身为读书人能不要脸到这种程度真真的是“有辱斯文”。
原著中明兰在为蓉姐选择夫婿时说过“书生尤其要打听清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别看一个个温良恭俭让,谁知道肚里什么坏水?那种稍得了些功名,就不可一世的,最是可恨。”
这段话用在孙秀才身上相当贴切,孙志高12岁考中秀才,到二十几岁时还是个秀才,却眼高于顶,自命不凡,看不上淑兰,觉得她很普通,配不上自己,苛待淑兰。
他若取得功名恐怕全天下人都入不了他眼,这样的男人,太过卑劣,最是没品。谁说比你穷,比你差的男人,人品就好了?
两个人的等级越相近,那么幸福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他们之间仅仅是相处的问题,而没有委屈不委屈的因素。
显然淑兰和孙秀才不是一个层次的。首先就是家世门第之间的悬殊太大,其次人品和门风就更不用说了。
选择婚姻最好别下嫁。其实,婚姻这件事,势均力敌真的很重要,你很好我也不差,否则过下去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