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女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愿每个女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
愿每个女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愿每个女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全国政协委员、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也来到现场,以诗歌中的花为此次活动锦上添花,进行了主题为《吟颂节气的俳句与汉俳》的讲座。王总编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东亚汉字圈国家所共同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日两国由于四季分明,花期规律,于是人们将四季的变换与花期的更迭升华为情感寄托,创作了许多咏物寄情的诗文。日本的和歌与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在描绘人与花的关系时侧重点不同,但意境相通,这种审美的一致在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汉俳之间体现尤为明显。王总编认为,汉俳的复兴及创作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创新点,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读者可以在欣赏日本名家的佳句,体会俳句语境中对风物与花草的赞颂的同时,在汉俳的语境中,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消化俳句。俳句与汉俳就像是并蒂之花,实现了中日文化的并放与交融。到场嘉宾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日本驻华大使夫人横井英子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说,让所有女性都能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充满自信和自豪
惊蛰,沉眠了一个冬天的大自然,从这一天开始复苏。窗外的梅花树上,最着急的那只花蕾已经开始吐露芬芳。位于北京市内的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平宫宴会厅内,伴着花的芳香,传出女士们的阵阵笑声。
3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日友好协会一同主办“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中日友好迎春花会”。来自各界的中日女性约80位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即将到来的节日。走进会场,每一张方桌上都摆着花泥和花剪,五颜六色的彩纸边是一束束刚摘下的新鲜花材。这会是一个怎样的下午?
迎春花会现场
会议伊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致辞。她表示,在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中,中日文化交流互鉴,形成了很多深受两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文化交流沟通心灵、增进理解。当前,中日关系正面临在重回正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期待两国女性发挥自身优势,为中日关系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
日本驻华大使夫人横井英子也有相同的感受。她说,让所有女性都能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充满自信和自豪,在社会上发挥更大作用是两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课题,不断开展文化交流将有利于提升两国女性的幸福感,并进一步筑牢中日友好关系的基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宋敬武、秘书长李希奎以及中日友协副会长王秀云等也出席了此次活动。
日本驻华大使夫人横井英子
到场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也来到现场,以诗歌中的花为此次活动锦上添花,进行了主题为《吟颂节气的俳句与汉俳》的讲座。王总编介绍,二十四节气是东亚汉字圈国家所共同传承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日两国由于四季分明,花期规律,于是人们将四季的变换与花期的更迭升华为情感寄托,创作了许多咏物寄情的诗文。日本的和歌与中国古典诗词虽然在描绘人与花的关系时侧重点不同,但意境相通,这种审美的一致在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汉俳之间体现尤为明显。王总编认为,汉俳的复兴及创作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创新点,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读者可以在欣赏日本名家的佳句,体会俳句语境中对风物与花草的赞颂的同时,在汉俳的语境中,以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消化俳句。俳句与汉俳就像是并蒂之花,实现了中日文化的并放与交融。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
参会者正在认真聆听讲座
日本花道池坊流派的副总华督堀江森花,身穿和服,为在座的女士们讲解了花道的起源与发展。花道于室町时代( 1336 ~1573年)在日本正式确立,而后又受到居住环境和建筑样式变化的影响而慢慢演变,同时受到中国传入的书画、陶瓷器的美学影响,逐渐发展丰富。日式插花的有趣之处在于简约之中体现时空的立体感。即便在空间上看上去不够立体,但一只枯叶、一朵鲜花和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就能够体现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维时间。而后,堀江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池坊插花的一种——“自由花”。所谓自由花,就是不采用固定的花材与形式,在无限的美学空间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作品。堀江副总华督表示,北京开始进入春花盛开的季节,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多走进大自然,接触花的美,并把这种美的感受与身边的人分享。
池坊花道副总华督堀江森花进行插花的现场演示
堀江老师进行插花演示后,女士们也体验了“自由花”插花。虽然形式自由,但越是没有规定的艺术形式越是让人难以取舍。女士们精心挑选、对比着花材,把自己内心的情感与美的享受,寄托在手中的娇嫩花朵上。
正在插花的参会者
来自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的罗慧娟女士,第一次接触日式插花。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日本的插花讲究“花枝不在多,意境最重要”,这丰富了她对花的美的感受。她说,“插花赏花对女性来说是调节心理和释放工作压力的好办法,我也会在家里摆上鲜花。但我们日常接触的更多是欧美的插花风格,鲜艳丰富,而我今天感受到了日式插花简约的意境之美。我想这就是日本插花的魅力不同于欧美的地方,更加贴近中国人追求的意境,是我们共同的审美。”
花道老师正在向参会者讲解插花技巧
有着10年花道经验的日本驻华使馆参事官夫人藤冈由布子用娴熟的手法将花材插入花泥。来到中国后很少接触到日式插花的她,久违地施展了自己的才艺。藤冈夫人学生时代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因此对中国古诗词也非常了解。她说,“以前我以为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诗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但今天听了王总编的讲座之后才知道,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和意境,但二者正在慢慢向彼此靠近和融合,这让我印象深刻。”来到中国一年的她还谈到自己与中国女性相处的感受,说道:我很佩服中国女性。她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一种力量。我觉得自己要多向她们学习。
正在插花的参会者
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的田原瑞惠女士来到中国才两周,她听说有这样的交流活动便欣喜地报了名。她说,“我觉得今天的讲座都非常有意义。虽然我是日本人,但是有很多日本文化我自己也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机会反观自己国家的文化,让我很有收获。”年轻的她对中国还有很多不了解,但来到中国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亲切。她说,“亲身接触到中国文化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的文化有这么多交融的地方,我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中国元素,所以产生了很强的亲近感。现在很多媒体的片面报道导致两国民众存在很多误解,我希望这种现象能够尽快消除。”
参会者与她们的插花作品
花卉让人赏心悦目,诗句使人安静优雅。女性代表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下午,她们手里拿着花,每个人都笑得像个小女孩。民间交流就是中日关系的养分,如水的女性是浇灌它的力量之泉。希望中日关系的花蕾,能开出最动人的友谊之花。
嘉宾们的插花作品
(文、摄影:袁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