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6月28日,秋瑾正式出发前往日本,王子芳带着一双儿女前来送行,这是服部繁子最后一次看到秋瑾的丈夫,在永定门车站,“丈夫面带哀伤,发辫在风中吹得零乱,看着更让人痛心。可他还象一般丈夫应做的那样,提醒秋瑾一路保重,到日本后来信。两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忍心离去的母亲……”“夫人,我妻子非常希望去日本,我阻止不了,如果夫人不答应带她去日本,她不知如何苦我呢,尽管她一去撇下两个幼儿,我还是请求你带她去吧!留学也好,观光也好,任她去吧。要是留学,在日本我还有三、四个朋友,可以托他们照顾,不会给夫人添麻烦的,她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与其让她跟别人去,不如拜托给夫人更使我放心。我知道服部先生在日本是大学者,我感谢他帮助中国办新教育,我也钦佩夫人的仁慈,为中国的女子教育竭尽自己的力量。带她去吧!请夫人考虑。”何况,秋瑾之所以能去日本,王子芳还特意找服部繁子求过情。据服部繁子的回忆,秋瑾一向憧憬去美国,后来却改变

秋瑾(后排左起第二)与绍兴明道女校师生合影。

秋瑾后来去日本留学,很多记载是说丈夫王子芳反对,她只好变卖首饰自费前往。变卖首饰可能是真的,但丈夫反对,其实不然。

秋瑾在北京四处参与革命活动时就需要花钱,跟王子芳分家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这个,她在去日本前还救助过一个被关押的维新学生王照。与其说是丈夫不给钱,倒不如说是因为了解妻子花钱无度。

1901年冬天,秋瑾父亲过世后,王家和秋家还合办过一个钱庄,可惜第二年年初办的钱庄,年末就倒闭了,按秋瑾的弟弟秋宗章的解释是,钱庄的经理卷钱逃跑了,而姐姐秋瑾深明大义,最后放走了已经被县衙抓到的经理。

何况,秋瑾之所以能去日本,王子芳还特意找服部繁子求过情。

据服部繁子的回忆,秋瑾一向憧憬去美国,后来却改变主意想去东京,她和丈夫都不太赞成,他们认为美国更适合思想激进的秋瑾。直到1904年6月,服部刚好要带孩子回国,王子芳突然来访,也才有了服部繁子第一次看他“可怜巴巴”的印象。

服部繁子后来在文章中回忆当时的场景,说王子芳“惶恐而又害羞”地请求她说:

“夫人,我妻子非常希望去日本,我阻止不了,如果夫人不答应带她去日本,她不知如何苦我呢,尽管她一去撇下两个幼儿,我还是请求你带她去吧!留学也好,观光也好,任她去吧。要是留学,在日本我还有三、四个朋友,可以托他们照顾,不会给夫人添麻烦的,她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与其让她跟别人去,不如拜托给夫人更使我放心。我知道服部先生在日本是大学者,我感谢他帮助中国办新教育,我也钦佩夫人的仁慈,为中国的女子教育竭尽自己的力量。带她去吧!请夫人考虑。”

6月28日,秋瑾正式出发前往日本,王子芳带着一双儿女前来送行,这是服部繁子最后一次看到秋瑾的丈夫,在永定门车站,“丈夫面带哀伤,发辫在风中吹得零乱,看着更让人痛心。可他还象一般丈夫应做的那样,提醒秋瑾一路保重,到日本后来信。两个孩子眼巴巴地望着忍心离去的母亲……”

4.

在日本,秋瑾彻底走上革命道路,她的日程越来越繁忙,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参加光复会,办报纸、主持大通学堂……同时也跟自己的丈夫渐行渐远。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1)

秋瑾回国后,“制月白色竹布衫一袭,梳辫着革履”。

她彻底跟王子芳决裂大概是在1905年,她写信给长兄秋誉章,信中大骂“子芳之人,行为禽兽之不若,人之无良,莫此为甚!”她听说王子芳另娶新妇,还说要是自己以后出了名,一定不让王姓加到自己姓名前,若出不了名,就跟王家打官司要赡养费。总之夫妻两人后来再无来往。

1907年7月15日,因呼应徐锡麟起义暴露,秋瑾于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年仅32岁。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2)

秋瑾死后,家人因为担心政治风险,都不敢前往轩亭口收尸,后来悄悄迁葬,又辗转杭州等地,最终在1909年,由秋瑾儿子王沅德迁葬至湘潭昭山。

这一年,王子芳因病去世,史载其“奉汤药数月,哀伤过度,体渐消瘦……病延两载,遂不起,年三十岁”。

据说是王子芳的母亲感念秋瑾为王家生儿育女,同意让作为革命党的秋瑾跟自己儿子安葬在一起,所以安排王沅德前往接回。直到辛亥革命后,为了表彰秋瑾,湖南和浙江还争抢过烈士的墓葬归属,最终在部分同盟会成员的主张下,秋瑾墓最终移至杭州西湖畔。

值得一提的是,秋瑾墓地的几次迁葬费用,都是由王家负担的。

5.

至于秋瑾的儿女们,在她去日本后,王沅德被婆婆带回了湖南,王灿芝则由秋瑾托付给友人谢涤泉家,她走的时候,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7岁。

秋瑾就义后,谢家便把孩子送还给王家了,王家接到孩子的时候,王灿芝“衣裳褴褛,头发生虱”,据王灿芝后来描述,她在谢家时“吃饭也有一顿无一顿的,以致饿得骨瘦神疲,满身疾病。”

王沅德和王灿芝长大后,在秋瑾参加革命时的一些好友帮助下来到上海求学。

1928年,王灿芝赴美留学,27岁就考上纽约大学航空专业,攻读飞机制造及航空技术,3年后学成归国,作为我国首位女飞行员,后留在国民政府航空学校任教,为培养中国飞行员贡献力量。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3)

而王沅德,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从事父亲家族的工商业,接管电灯公司、膏盐矿等,后来还捐资助学,开办新群中学。

很多年后,《上海妇女》杂志的记者采访王灿芝,问她母亲就义时,脑海中还有没有一点印象。

她答道,“一点儿影子都没有。”

参考:陈晨 编《秋瑾徐锡麟轶事》

侠女行走江湖十年:侠女志在四方 丈夫儿女却在家乡(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