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黄亚萍与高加林同窗三年,二人都是班干部,他们之间的交集自然比较多,同时他俩又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两个人,都很喜爱文学,共同爱好、共同语言都很多,这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知己。但毕业后,加林回到了农村,此时,张克南的出现无疑填补了黄亚萍感情上的空白。黄亚萍是现代城市女性的代表,她的各方面的确很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也无法掩饰她性格中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缺点,其实这两点也并不矛盾。 同时巧珍对加林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她无法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只能尽量地满足加林物质上的需求,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真正地得到他。巧珍日夜被这种希望和无望折磨着,文化上的差距加重了巧珍对加林的崇拜,同时也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形成了高、林二人之间一条深深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一切注定了她们的爱情将是一场悲剧,而且巧珍的爱越深沉、越炽热,悲剧的色彩就会越浓烈。二、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情悲剧成因 1. 黄亚萍自私自利

3. 文化水平的差距是无法消除的隔阂

高加林还在县城上高中时,巧珍就偷偷地喜欢上了这个男孩子。每当到了加林从县城回来的日子,巧珍就找借口留在村里,坐在自家院子里偷偷地望着对面加林家的院子。仅仅是这样偷偷地望着,也能使她兴奋不已。

高加林若是到村子里的水塘去游泳,巧珍便到那附近去割草。仿佛跟他呼吸着同一片天空的空气,心里都是愉快的。到了加林该回学校的时候,巧珍便目送他出了村子,眼角不禁泛起了涟漪,怕是高加林再也不回村儿了似的。从她对高加林的爱慕来看,巧珍也是向往着更高更远的世界的,但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束缚了她的脚步。

所以,纵然巧珍内心对加林的爱近乎发狂发痴,但这又是一种近乎无望的爱。巧珍深知,贫困落后的农村是留不住加林的,他不属于这里。

同时巧珍对加林的内心世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她无法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只能尽量地满足加林物质上的需求,她也知道自己不可能真正地得到他。巧珍日夜被这种希望和无望折磨着,文化上的差距加重了巧珍对加林的崇拜,同时也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形成了高、林二人之间一条深深的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一切注定了她们的爱情将是一场悲剧,而且巧珍的爱越深沉、越炽热,悲剧的色彩就会越浓烈。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1)

二、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情悲剧成因

1. 黄亚萍自私自利和爱慕虚荣的性格

黄亚萍是现代城市女性的代表,她的各方面的确很优秀,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也无法掩饰她性格中自私自利、爱慕虚荣的缺点,其实这两点也并不矛盾。

黄亚萍与高加林同窗三年,二人都是班干部,他们之间的交集自然比较多,同时他俩又是班上学习最好的两个人,都很喜爱文学,共同爱好、共同语言都很多,这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知己。但毕业后,加林回到了农村,此时,张克南的出现无疑填补了黄亚萍感情上的空白。

亚萍发现,当她和张克南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也是受人瞩目的一对,而克南又是城里人,再加上克南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亚萍渐渐受到了感动,慢慢接受了克南的感情,然而这段感情中,也有着亚萍爱慕虚荣的虚荣心在作祟。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2)

高加林回到了农村,亚萍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为了爱情而嫁给一个农民,她不想一辈子在田间受苦受累,在爱情和面包之间,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而张克南刚好可以满足亚萍的虚荣心。

但这一切,又在高加林重返县城后慢慢有了改变。高加林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多才多艺,很快便成为了整个县城里一个引人瞩目的人物,公共场合也总有一些姑娘会向他暗送秋波,想方设法地接近他……

高加林的身份,突然从一个农村人变成了小城里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谈论到他,这种转变对于虚荣心满满的黄亚萍来说,无疑是十分有诱惑力的。此时的高加林已不是昔日的高加林,他比从前更加优秀,他在各个方面都比张克南还要优秀,爱慕虚荣的性格使亚萍不允许其他姑娘靠近高加林而挡住了自己的风采,于是她又重新回到了高加林身边。

而张克南,就像当初亚萍放弃加林那样,在现实面前,这次轮到了张克南被放弃。这一举动,无疑给黄亚萍自私自利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添加了一条有力的佐证。然而这一切,又在张克南的母亲举报高加林“走后门”一事后再次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因“走后门”事件,高加林的处境瞬间一落千丈,从前县城中的风云人物,大家公认的有为青年,曾经前途一片光明,前程一片大好,顷刻间,踌躇满志没有了,能令他大展拳脚的舞台也没有了,似锦的前程更是没有了,他不得已只得回到农村。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3)

而当县委有关高加林处分的文件下来时,亚萍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她在心里喊叫着,不知该怎么办”。虽然作者接着表述出亚萍也是真诚地爱着加林的,但这种真诚在她得知消息后的第一反应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人们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第一反应总能毫无保留地暴露当事人的内心。

2. 社会地位、家庭门第观念是彼此无法逾越的鸿沟

谈到《人生》中爱情的悲剧,不言而喻都是指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其实,高加林与黄亚萍之间的爱情又何尝不带悲剧色彩呢?在他刚回村时,“每当听见黄亚萍清脆好听的普通话播音的时候,总有一种很惆怅的感受,就像丢了一件贵重的东西”。

而当他重新回到县城,在图书馆重遇亚萍,二人又像从前一样一起讨论文学,尤其是在亚萍通过情诗向他表达爱意后,他狠心地抛弃了巧珍,恢复了和亚萍的交往。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4)

黄和高,从志趣相近的同学到情趣相投的恋人,本是极自然的,双方都不是只凭感情的冲动。可是当高加林因为“走后门”事件不得不重返农村时,曾经情投意合的二人,都没有勇气继续他们的爱情了,他们对于“门当户对”之类的世俗观念,很容易产生冲突,因为那是他们本人以外的问题,而爱人或自己变成农民,这就意味着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到事业理想、生活道路大变样,黄亚萍跨不过这一关。

难道亚萍就不能因为加林双双回到农村重新开始吗?可问题在于,小说中的高加林回家后没有这样乐观的前景,留给他的道路,无非是说他应该做个安分的农民。

这种变故是令他难以接受的,也是亚萍无法接受的,她不会为了加林来到农村吃苦受累,这是双方在思想意识和恋爱观上的弱点,而让她选择一条连高加林自己都不愿意接受的人生道路,似乎也是不现实的。

人尽皆知的爱情要怎样收场(人生两段爱情的悲剧)(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