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渣男求爱聊天记录(博士爸爸教14岁儿子当)
47岁渣男求爱聊天记录(博士爸爸教14岁儿子当)儿子上大学就要给我生娃吧,老子这一辈子太苦了。我准备明年给儿子看小黄片,亲自教育他,高中应该就可以睡女生了。随便提取几句丁博士的发言:老爸不要你发财,只要求你多X几个女人,多给你老爸生几个孙子。我儿子现在初二,我给他存了好几万让他请女同学吃饭,他现在已经有两个女朋友了。
来源 | 小楼聊心理(xiaolouxinli)
最近看了个毁三观的爆料,可能大家也有所耳闻。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的理事长丁鹏博士,一番“育儿理论”的微信群聊记录流了出来。
本以为是啥博士爸爸分享成功经验,不料竟是满屏辣眼毁三观。
随便提取几句丁博士的发言:
老爸不要你发财,只要求你多X几个女人,多给你老爸生几个孙子。
我儿子现在初二,我给他存了好几万让他请女同学吃饭,他现在已经有两个女朋友了。
我准备明年给儿子看小黄片,亲自教育他,高中应该就可以睡女生了。
儿子上大学就要给我生娃吧,老子这一辈子太苦了。
……
还真是,只要活得足够久,什么样的物种都能瞧见。
聊天记录曝光后,丁博士瞬间就火了。
网友的评论基本上都是谴责丁博士毁三观的育儿论,不过,博士似乎对骂声不以为然。面对大家的评价,他只说:
随便传,我不在乎。
后来事情越演越激烈,他才出来否认,不过他还是不觉得自己的说法有啥错:
几个老男人在小群里私聊吹牛x,口嗨点,粗鲁点,你们媒体这么搞有意思吗。
是口嗨还是事实,咱也不知道,他厚脸皮没啥,他儿子倒是被他搞得“社死”了。
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爸爸,还是个博士。但,要是较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番,倒是能看到些蛛丝马迹。
#01养儿子,养自己?
虽然丁博士说自己只是开玩笑,但话就是他说的,不管是真是假,都将他自己的潜意识出卖得一干二净了。
其实丁博士这一番言论,不像是在养儿子,更像是养他自己。
在他的聊天记录中,除了那些恶臭的育儿论,他也一直在反复强调:
老子这辈子太苦了
大学就给我生几个孩子
我们上一代很卷
……
在说自己让儿子做某些奇葩举动之时,他总要带一句,自己以前怎么怎么不好,再说儿子现在有多好。
丁博士让儿子做一切,看似为了孩子,实际只是为了满足爹的愿望。
说儿子要怎样,还不如说他丁博士想怎么样。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有差别,这种说法是有依据的。
身体会变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心理的发展,却可能会因为创伤事件的发生而被迫停下。
自己是没法意识到停滞的,而且平时也看不出来,但要是有类似的场景发生了,可能就会被激活。
小时候的创伤/缺憾没治愈,长大后再遇到同样的事,就会出现孩子般的行为、想法和情感。
这种心理问题很容易出现在有孩子之后,孩子的成长过程,其实是让父母回溯一遍过去的经历。
自然了,潜意识“返老还童”了,就会有一些不符合父母身份的行为和情绪,完全不顾及当下的情况。
就像有些人自己小时候有学音乐的愿望没实现,长大后不管孩子喜不喜欢,都强迫他们去学。
这些行为,都是父母的潜意识想要弥补过去这些缺憾。
这位丁博士说出来的那些奇葩要求,更像是想让儿子去实现,他少年时期的那些得不到满足的奇葩缺憾。
这些聊天记录,其实也在揭丁博士的“老底”。
给儿子很多钱,就为了请女孩子吃饭。这也许是他小时候金钱比较紧缺,导致一些不好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的缘故。
关于金钱他自己也说过,要努力成为富一代,不能将问题留给后一代。
给儿子买手机,让儿子好好享受。看看丁博士的简历,一直到博士,念了30多年的书。他自己也反复说,自己一辈子过得很苦。
说得最多的是让儿子当渣男,初中交女朋友,高中教他看黄片和女生发生关系,大学给他生娃……
在生孩子、和女性相处以及“性”这件事上,丁博士真是反反复复提了好多次。
难以想象,读书时期的他,在这3件事上留下了多少缺憾...
#02父母的三观如何影响孩子的?
澳大利亚曾拍摄过一部公益短片。
一个男人趁着女孩蹲下来捡东西,拍摄女孩的隐私部位,并和同伴大声调笑,把无耻当光荣。
一个男人在婚姻里肆意对妻子使用暴力,却不以为然,觉得教训妻子理所当然。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任何“尊重”与“平等”,有的只是“轻视”和“伤害”。
是什么让他们成为如此的人?
回溯他们的儿时,就会发现:
当小男孩故意推倒一个女生时,老师不是过去批评他。而是过去宽慰女孩说:“他这样做,是因为喜欢你。”本来忐忑的男孩听到后,又继续开心地玩耍。
当小男孩在和女生玩游戏时,父亲训斥他说:“你不要像女孩一样”。这让男孩觉得女生应该低自己一等。
于是后来发生的一切也似乎有了答案。
这部短片是在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是厚重且深远的。
之前从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老师曾说过一个观点:
很多无视规条法律犯罪的人他们也许有着高学历、高智商,但脑子里却没有“正观念”。
他们不在乎其他人,把伤害他人当成是一件不以为然的事。
为什么?正是因为在他的家庭教育中,没有人给他们灌输正而良的观念。
比如发生了丈夫家暴妻子的案件,大部分父母会告诉孩子:这样伤害人的方式是不对的,这是要负刑事责任的。
但或许会有一部分父母,会说“这个女性一定做错了什么,她活该被打”。把一场暴力合理化,灌输给了孩子“家暴不是我的错,是她的错”。
多么可怕。这也是为什么文章开头的丁某被众人怒骂讽刺的原因。
一个把孩子当渣男培养,在言语中轻视女性的父亲。
也许未来他的孩子未必会成为一个渣男,但身为父亲却把这样的三观传递给孩子,真的正确吗?
很多时候,父母的三观和言行,往往决定着就是孩子未来的三观和言行。
所以,父母不仅需要教育孩子“爱自己保护自己”这一课,还有“尊重和善待他人”这一课。
自爱的同时能够爱人,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03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和善待他人”
1、放下性别的优越感,抛开固有的性别偏见。
在丁某的言语中,有着满满男性的优越感。
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很多人,对男孩和女孩持有双标的态度。
去年网上有个14岁女孩出去开房,结果被父亲打到骨折。
一位网友在朋友圈做了一个“调查”,他本意是想问下其他网友:“如果这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会怎么处理?”
结果有个网友这样留言:“是儿子就随他去,是女儿就打断腿。”
从小到大,女孩家的父母多半会对孩子进行千叮万嘱的性教育,生怕走错一步。男孩家的父母听之任之,不以为然——反正吃亏的不是我。这种性别的优越感,就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性别的偏见也十分常见。
- 男孩必须要男孩样
- 不要哭哭啼啼
- 不要像个女孩
这些性别偏见,一方面会压抑孩子的本性,另一面也会传达“女性不如男性”的信号。
当男孩的需求不被看见,他们也很难去理解女孩的需求,歧视也就会产生。
所以,正如《养育男孩》一书中写到:
帮助男孩认识到,女性和他们一样都是人类,要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多为他们考虑,这一点非常重要。
2、建立性别和边界意识
弗洛伊德理论提出:从3岁开始,孩子性别意识就已经开始萌发。
3岁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个时期是孩子性别意识发展的敏感期,孩子逐渐明白男女有别,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同。
所以3岁后,父母与孩子间有些事情就要开始“避嫌”。
在这一方面,有个妈妈之前在育儿群分享的方法我觉得很赞同。
她说,在孩子出生后,她就与丈夫间有达成共识。
在孩子3岁左右时,女儿洗澡时,丈夫都会自觉回避。
如果是男孩,妈妈就会主动避嫌。
除此之外,妈妈分享说,她们在给孩子洗澡时,还会趁机和孩子交流。
比如,告诉孩子,为什么只有爸爸(妈妈)能给他洗澡,这是因为身体不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看的。
用毛巾洗孩子身上的一些敏感部位时会告诉她,这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摸的,也不能随便去摸别人。
这么做,除了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性别和行为的界限,也让孩子清晰认识到自己身体是不能给别人触碰的,同样的也不能去触碰他人。
3、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教育的本质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等地铁的时候,当孩子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
你和家人耐心地告诉他这是排队用的,并且整齐地排了队给他看。
那么你便教会了他遵守秩序和规则。
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你牵着孩子过马路。看到有车辆停止让行,你示意孩子鞠躬致谢。
那么你便教会了她去感谢,和回馈善意。
当孩子在草坪上玩耍,看到一群蚂蚁在搬家,他好奇地想用手去弄它们。
你要告诉他,“蚂蚁也是生命,也知道疼,就像我现在打了你手心一样疼。”
那么你便教会了孩子敬畏生命。
只有父母端正自己的观念,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鹤立于人群之中。
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