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发妻王昭离世时,蔡元培先生才三十二岁,时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是江浙一带地位显赫的名人。名人续弦,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一时,寻思着给蔡先生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蔡先生对此虽说是疲于应对,又不能全然理会。为了照顾大家的面子,蔡先生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于1901年六七月间,先后让人在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发布了一则征婚广告。进步思想帮助蔡元培与王昭维持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蔡元培事后还告诉好友:“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只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年仅35岁的王昭就因病医治无效去逝了,身后撇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蔡先生曾在祭文中赞扬发妻王昭淡于名利,历尽妻子、母亲之责,不以丈夫中进士、点翰林为喜,不为丈夫辞官回乡而怨。恩爱和合者, 必归于别离,丧妻之痛让蔡先生深受打击,发誓断不再娶,血浓于水般的夫妻情份绝非常人能及。1890年,25岁的蔡元培进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得以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

人人都向往美好的婚姻,但姻缘之事,不说是天作之合,也算是可遇不可求。两人从相知相遇到携手步入婚姻,继而拥有幸福的生活,彼此相伴到老,是上苍给予相爱男女的最大恩惠。二十世纪初期,受进步思潮影响,一些开明人士开始向腐朽的封建思想宣战,关乎个人幸福的婚姻大事,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活跃在上层社会的名流,其情商本来就高于常人,借以追求婚姻自由的进步观念,大开自己做主之先河。抛弃守旧的媒妁之言,摆脱包办婚姻束缚,追求婚姻自由之风开始盛行。

晚清翰林蔡元培首次登报征婚

蔡元培先生出生于1868年,那还是科举入仕的年代。22岁那年,蔡元培先生高中举人,家里人为博得“双喜临门”的好彩头,给这位青年才俊张罗了一桩婚姻,蔡元培只得尊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时婚姻把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撮合在一起,连相知相爱的基础都没有。蔡先生适逢年轻气盛,加之性情豪爽,王昭思想守旧,柴米油盐酱醋茶,天长日久,自然隔阂甚多。志得意满的蔡元培先生压根就没看好这桩婚姻,只能勉强维持。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1)

蔡元培故居

1890年,25岁的蔡元培进京参加会试,高中进士,得以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1894年春,他再次赴京参加散馆考试,被授为翰林院编修,成为朝庭的重点培养人才,前途可期,飞黄腾达指日可待。远大志向加身的蔡先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深厚的家国情怀鼓舞着这位有为青年努力进取。正待远大抱负有望施展之时,满腔热血的蔡先生亲眼目睹了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失败后,彻底看透了清政府的昏庸腐败,对清政府不再抱任何希望。1898年9月,而立之年的他毅然抛弃功名、辞官南下,回到了绍兴老家,开始谋求和探索教育救国的民族复兴之路。

1900年前后,蔡先生深受西方新思潮影响,对婚姻关系和女权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蔡先生的熏陶下,王昭也开始接受新思想,夫妇二人在结婚11年后,夫妻感情才得以好转,为稳固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二人欣然订立《夫妻公约》,一度传为佳话。公约中,蔡元培写到:夫妻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所谓心交,就是夫妇同心。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2)

蔡元培先生名言录

进步思想帮助蔡元培与王昭维持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蔡元培事后还告诉好友:“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只可惜好景不长。不久,年仅35岁的王昭就因病医治无效去逝了,身后撇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蔡先生曾在祭文中赞扬发妻王昭淡于名利,历尽妻子、母亲之责,不以丈夫中进士、点翰林为喜,不为丈夫辞官回乡而怨。恩爱和合者, 必归于别离,丧妻之痛让蔡先生深受打击,发誓断不再娶,血浓于水般的夫妻情份绝非常人能及。

发妻王昭离世时,蔡元培先生才三十二岁,时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是江浙一带地位显赫的名人。名人续弦,似乎是天经地义之事。一时,寻思着给蔡先生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蔡先生对此虽说是疲于应对,又不能全然理会。为了照顾大家的面子,蔡先生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于1901年六七月间,先后让人在天津《大公报》和上海《中外日报》发布了一则征婚广告。

这则征婚启事大致罗列出了五项条件,其一女子须天足,其二女子须识字,其三男方不娶妾,其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其五男女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五个条件,无一不是对时规陋俗的挑战,仅天足一项就让人望而却步了,再加上意见不合就解约离婚,谁家的女子也不会热心于这样的婚姻吧!

征婚不成,蔡元培先生却因画结缘,蔡元培在杭州办学期间,偶然结识了官宦世家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仲玉(黄世振),黄仲玉不仅是当地颇负盛名的才女,而且是新式女性,没有缠足,有文化,精通书画,端庄贤淑,孝敬父母。黄世振的出身和才华让蔡元培先生为之心动,主动托人上门提亲,成就了蔡元培人生中的第二次婚姻。1902年元旦,蔡元培和黄仲玉举行了新式的结婚典礼。之所以选择西历元旦为结婚日,正是蔡先生为这次新式婚礼刻意营造的新意,也与这对新人物的身份相称。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3)

蔡元培先生和黄仲玉(黄世振)

婚后,蔡元培自觉践行男女平等,亲尽丈夫之责,主动承担家务。二人琴瑟和鸣,美满幸福。蔡元培与蒋智由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并被推为总理。夫唱妇随,黄仲玉因支持丈夫和他朋友们“教育之根本在女学”的主张,赴沪在登贤里爱国女子小学当了老师。

妻贤夫贵,有了黄仲玉的鼎力支持,蔡元培在1907年自费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留德期间,他编著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伦理学专著《中国伦理学史》,逐步奠定了蔡元培在中国学术和教育界的巅峰地位。

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第二次登报征婚

1916年,以皇家大学著称的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同年12月26日,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1917年1月19日,蔡元培以教育部的名义开始全面改革,他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个西方化的新学制,掀起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开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先生对当局卖国无能、拘捕学生的行为不满,于五月九日愤然发布辞职宣言,委派蒋梦麟代为主持北大校务。在北京各大专院校校长的声援下,加上北大师生代表的苦劝和呼吁,蔡先生才回校,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

1920年底,北京大学派蔡元培去欧洲考察。而就在此时,爱妻黄仲玉不幸病逝。万里之外的蔡元培闻听噩耗,悲痛异常,痛哭失声,含泪写下了著名的《祭亡妻黄仲玉》:“呜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二十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字字滴血泣泪,处处情深意浓。

蔡元培先生归国后,以振兴北大为己任,工作日益繁忙,根本无暇顾及家庭。经历过了两任妻子的生离死别,蔡先生觉得自己本应是凄苦薄命之人,对待感情亦心如死灰。但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完整的家,又不得不面对现实,考虑到家庭之重,还是决定再娶。

在爱妻黄仲玉逝世满三年后,时年54岁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再次贴出了一则征婚启事。

这则征婚启事开出的条件是: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这则征婚启事一出,再次引发了广泛热议。如果第一则征婚启事是破天荒,那蔡元培先生的第二则征婚启事,就应该可以叫惊世骇俗了。竟有人讥笑说,这那是找夫人,分明就是找助手吗。

民国蔡炎培的人生简介(看完蔡元培先生的三段婚姻)(4)

蔡元培先生和周峻结婚照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蔡元培先生的这次征婚极不靠谱的时候,一位女子却悄然走进了蔡元培的生活,这名女子就是上海爱国女学校时期的学生周峻(养浩)。学生时代的周峻就对蔡元培充满敬畏和热爱之心,到三十二岁竟一直未婚,心有所属的周峻,冥冥之中就像是在专门期待着这段可贵的姻缘,有情人自成眷属,蔡元培和周峻于1927年3月在苏州苏园成婚。

从结婚之日始,蔡先生待周峻便如朋友一般。婚后十日,蔡元培即携周峻及子女出国赴欧洲游学。在结婚照上,蔡先生欣然题诗留念,诗曰:忘年新结闺中契,劝学将为海外游。鲽泳鹣飞常互助,相期各自有千秋。

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周峻是画家,平时喜欢做画,每每做完,蔡元培总喜欢在她的画作上题诗词。这些珍贵的夫妻唱和之作,有很多被保存下来。透过画作,两人浓情蜜意的婚后生活展露无遗。婚后的十多年间,周峻先后为蔡元培生育了三个孩子。

1940年3月5日,就在周峻50岁生日的前两天,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伴随蔡元培至终老的周峻,不负厚望,独自将三个子女培养成才。

蔡元培先生一生经历了三段婚姻,每一段婚姻都有为人称颂之处。无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怎么变化,蔡先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份感情,做到有始有终,这与先生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不无关系,修家治国平天下,蔡先生都做到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