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总是一副放浪不羁但却极致单纯,她风华绝代美到窒息
她总是一副放浪不羁但却极致单纯,她风华绝代美到窒息防空警报声的不断响起,桥上的人群变得慌乱起来,男女主的相遇却是经典,永远不是摔跤就是丢东西。特别是女主掉落护身符这种明示,这种命运安排的经典桥段,不愧是经典电影,连男女主相遇都是宿命注定的巧合,而不是纯纯的套路。防空洞内,通过两人的交谈得知,女主是国际芭蕾舞蹈团的,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舞者。而军官是一名上尉,军衔不高,名字叫做罗依 · 克罗宁。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凄美不朽爱情电影之一的《魂断南桥》,这是一部194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故事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3日的周日,英国与德国进入交战状态, 一名军官改变了原本去车站的想法,吩咐司机改道去 “滑铁卢大桥”,并交代司机在大桥的另一边等自己,而自己走过去。看着大桥眼神变幻,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护身符,轻轻地抚摸,从画外音中得知是一位女性的赠予,无限思绪回忆,随着皱起的眉头涌现。我爱你,从未爱过别人,永远不会中国古代关于“蓝桥”有一个
一种态度 一种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壶老酒 一部电影 一个知己,文章原创,欢迎品影。
魂断蓝桥
主演
费雯·丽 罗伯特·泰勒
我爱你,从未爱过别人,永远不会
中国古代关于“蓝桥”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庄子》记载了故事,一个名叫“尾生”的青年,与心爱的女子相约蓝桥, 女子没有如期到来,恰逢天降暴雨山洪暴发,尾生不肯离去,抱着桥柱被淹死,女子赶来伤痛欲绝,也抱着尾生的尸体投河殉情。成语叫【尾生抱柱】或【抱柱之信】,比喻坚守信约,这显然也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电影译作《魂断蓝桥》真的是不能再好了。
《魂断蓝桥》是1940年的电影,被称为影史三大凄美爱情故事之一,在我看来是最为纯粹的爱情片。同样是费雯丽出演的《乱世佳人》,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爱情并不是重点。《卡萨布兰卡》的关注点也不单单是爱情,更多的是战争背景。
本期给大家带来的是凄美不朽爱情电影之一的《魂断南桥》,这是一部194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故事背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9月3日的周日,英国与德国进入交战状态, 一名军官改变了原本去车站的想法,吩咐司机改道去 “滑铁卢大桥”,并交代司机在大桥的另一边等自己,而自己走过去。看着大桥眼神变幻,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护身符,轻轻地抚摸,从画外音中得知是一位女性的赠予,无限思绪回忆,随着皱起的眉头涌现。
防空警报声的不断响起,桥上的人群变得慌乱起来,男女主的相遇却是经典,永远不是摔跤就是丢东西。特别是女主掉落护身符这种明示,这种命运安排的经典桥段,不愧是经典电影,连男女主相遇都是宿命注定的巧合,而不是纯纯的套路。防空洞内,通过两人的交谈得知,女主是国际芭蕾舞蹈团的,还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舞者。而军官是一名上尉,军衔不高,名字叫做罗依 · 克罗宁。
奈何两人各去两地,再次相遇的可能性很低,欣赏的心开始波澜,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夜里,罗依还去看了心上人的芭蕾舞表演,舞台上下彼此也可眼见的对方,心情之遇自要言表,舞台上,女方闺蜜团窃窃私语,舞台下罗依递送邀约之情。后台严厉的经理夫人可就没有那么好糊弄了,要求女子当众读出纸条的内容,还得按照她的口述写下拒绝的回信。
罗依满心期待,焦灼等待的回信,却是婉拒的一封信,内心的失落自不用说,但拯救不开心的闺蜜上线,告诉罗依【玛拉愿意赴约,至于回信不重要,那是经理夫人的逼迫】。他也第一次得知,女主名叫玛拉,也将要开始他们第一次的约会,约会地点焦急等待的军官,一次次看着来往的车辆,看是否是他朝思暮想的姑娘 —— 玛拉。身后的一声呼唤,内心的满足,立马表现在脸上,俱乐部内,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互诉情谊。
在一盏盏熄灭的蜡烛中,他们亲吻着,度过了第一次美妙的夜晚。送玛拉回去的路上,玛拉还在担忧着未来的不再相遇。度过的夜晚有多么美妙,分别具有多么痛苦,第二天,夫人过来训斥玛拉深夜才回,如有下次立马开除。玛拉却还是魂不守舍,望着窗外,却意外发现罗依就在楼下雨中,惊喜和震惊充斥着内心,更是疑问不断,难道当逃兵啊?
玛拉奋不顾身地冲到楼下,立马燃起爱的激情相拥,询问得知是【部队推迟出发】,他们还有两天时间。热恋期间的两人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完美的,何况多出了48小时,更意外的是罗依的求婚。
“听着,亲爱的,别再争辩,别再质疑,别再疑虑,这事是确定无疑的,这件事是肯定的,这事不容争辩,你明白吗?你要嫁给我,你明白吗?”
在罗依的热情下,玛拉当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了下来,幸福感直接溢出屏幕,如果这里就是大结局就好了。不过,按照以往的爱情套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男女主在影片开始幸福地在一起,后面就得接受一大堆磨难;在影片快结尾时,男女主最后才在一起,前面也是多重困难的完结。传统的中国式桥段,就是在一段时间背景里,男女主经过重重磨炼与误解,终于获得成长与改变,然后幸福快乐地在一起。
而罗依这简易的求婚说完,就立马拉上玛拉乘车去营地。在车上,罗依告诉玛拉【自己虽然是个小上尉,但却不是普通的上尉,结婚需要很多的手续与批准,但他很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说服上校】。车子一停,罗依立马往兵营跑去,立马又折了回来,询问玛拉的个人情况、父母情况和姓氏。罗依连姓氏都不知道,就要结婚,在中国是不会出现的吧,也许这就是法国人的浪漫。
罗依来到屋内,此时大家正在用餐,罗依直接来到上校旁,说【想找他谈谈】,上校没有答应,而是【责怪罗依昨天的宴会让大家久等,现在还要打扰他吃饭】。罗依连忙说【都是因为一件事】,可不嘛,去红浪漫了,上校只得放下餐具,和罗依去往办公室,一进房间,罗依连忙为自己的行为道歉,紧张扭捏地告诉上校【他下午要结婚】。上校颇感意外,询问【新娘的名字,是否晋见过陛下】,罗依都如实回答。
上校又问罗依【是不是因为要上前线了,所以才要那么着急结婚】。罗依说【是的,他想在走之前和玛拉结婚,这样玛拉就能与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了】。上校表示明白了,但是事关重大,他认为【自己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让罗依去找名誉团长公爵,如果他同意,自己就同意,并且公爵还是罗依的亲戚,能给予罗依更好的建议】。罗依谢过上校后,立马乘车去找公爵。
公爵办公室里,经过一番寒暄,罗依直接说明了来意【他要结婚】,公爵惊喜地询问了一些玛拉的情况,很意外地赞同他们的决定,还说【下次带玛拉来见他】。罗依高兴地告别了公爵,回到车上,把好消息告诉了玛拉,刚刚还在担心的玛拉,听完也放心了。因为得到了批准,他们来到教堂准备举办婚礼,但是牧师却说【根据法律规定,现在这个时间是不允许结婚的,只能等到明天上午11点】。时间不多的罗依并不想等,玛拉认为只是晚几个小时,过一天结婚也没有关系,最后他们与牧师约定好时间,离开了教堂。
回到家的玛拉,用自己所有的钱买了明天结婚要用的礼服,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的闺蜜以及同事朋友,她们听得都激动地为玛拉感到高兴,并送上祝福。此时的一个电话让玛拉瞬间变了脸色,闺蜜见状询问玛拉,玛拉告诉她们【罗依接到命令,今晚就要离开,现在她准备去火车站见罗依最后一面】。但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玛拉不顾闺蜜的劝阻,坚决前往火车站。
此时,在火车站的罗依焦急地等待着,见火车马上就要出发,不得已上了火车,火车已经启动,他在窗户不停地张望,终于在人群中看到匆匆赶来的马拉,他大声呼喊着玛拉的名字。玛拉跟着火车在不停寻找着罗依的身影,寻着声音她看到了罗依,但是留给玛拉的,只有越来越远的呼喊声和火车的呜呜声。玛拉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演出结束的闺蜜们,围到玛拉的身边,询问玛拉怎么样?玛拉说【只是见了一面,因为罗依说错了站台的名字,导致她没有赶上罗依的火车】。闺蜜团听后安慰玛拉【他会没事的,罗依会回来的】。
这时,夫人进来告诉玛拉【因为玛拉缺席,演出要开除玛拉】,闺蜜立马向夫人求情,夫人并不领情,铁了心的夫人要开除玛拉,并警告闺蜜小心一点。气不过的闺蜜直接翻脸说【自己受够了】,把这么多年对夫人的不满都说了出来,最后闺蜜和玛拉都被夫人开除。乐观的闺蜜安慰玛拉【离开了这里,我们也可以过得更好】。立flay的结果一般是不会很好,最后,他们只能租了一个房子住在一起。
好景不长,战争期间工作很难找,没有工作就没有钱,熬不下去的闺蜜让玛拉找罗依帮忙,但是因为自信心,玛拉不想让罗依知道并担心,她让闺蜜再坚持一下。此时门铃响起。他们以为是房租太太来让房租,开门发现是送给玛拉的礼物,打开是鲜花还有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罗依的名字。玛拉激动地打开信封,从信中得知罗依的妈妈要来这里看她,她不知所措【害怕婆婆这件事】看来全世界都一样。闺蜜安慰玛拉,玛拉回抱着闺蜜,感谢她一直对自己这么好,她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
第二天,玛拉在餐厅约见罗依的母亲,但是罗依的母亲迟迟没有过来,服务员见玛拉等待的时间过长,就为玛拉拿来一份报纸。她随意看着报纸,视线停留在伤亡人员名单上,突然脸色大变,名单里居然有罗依的名字,接受不了的玛拉直接晕了过去,是服务员叫醒玛拉,醒过来的她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时军官的母亲赶到了,为自己的晚到感到很抱歉,解释【是因为火车晚点才来晚了】立马招呼服务员上茶,接着表示【自己早就想和玛拉见面了】。
玛拉此时已是六神无主,现在她只想离开这里,藏起报纸,语无伦次,眼泪从眼中流出。对罗依的话题直接避开。军官母亲觉察出了玛拉的异样【以下次再见】的理由,告别了玛拉,玛拉看着离去的军官的母亲,再此留下了眼泪。准备起身离开的玛拉,刚起身就晕倒在地。一转眼已是几个月之后,罗依的去世打击,让玛拉的身体每况愈下。闺蜜为了给玛拉买药和食物,还有时间照顾她,做着出卖肉体的工作。
一次,玛拉突然地探班,得知闺蜜并没有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工作,她质问闺蜜【到底在做什么?】闺蜜知道玛拉肯定不会同意自己这样做,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告诉玛拉,她也知道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这样,但战争时期,一个无力的女人,又能怎样生存和照顾病重的朋友呢,只要能活着,做什么都不介意。
闺蜜对玛拉说【你一定觉得我龌龊不堪】,玛拉立马上前抱住闺蜜,她心里感到万分内疚,她来到桥边,望着湖面出神,湖水的光波映在玛拉松上。这时,身后出现一个男人的声音,与她搭讪,邀请她一起去散步,转过身的玛拉看着身后的男人好久,最后露出了笑容,一起离开了桥面。
桥上的人和车辆来来往往,春去冬来,玛拉又来到桥上,一位老太太询问【玛拉辣和闺蜜的运气怎么样?】马拉回答【并不怎么样?】此时的玛拉坐着和闺蜜一样的工作,但是生意并不好,她来到火车站,火车站上正下来很多士兵,她走在人群中,希望有人接她的生意,但是并没有人在她身边停留。
随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了,此人正是罗依,罗依也看见了马拉,他欣喜若狂,跑到玛拉面前,深深地拥抱着玛拉。他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玛拉,而玛拉内心震撼、激动、思念、不知所措等等情绪,让她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开口,眼泪止不住地流。他们来到餐厅,罗依告诉马拉【自己的身份牌丢了,自己经历的一切,以及是如何死里逃生】然后询问玛拉【怎么没有和他的母亲联系,为什么会在车站?】。
玛拉连忙解释说【自己在找一个朋友】,接着罗依询问起玛拉的工作,听到这里的玛拉低着头,用手挡住眼睛,哭泣着说【自己太难了】。军官见状,表示自己很抱歉,为玛拉受到的委屈感到抱歉,以后一定会好好补偿玛拉,玛拉想解释什么,可话到嘴边,却一直没有说出口。随后,罗依去打电话,通知自己的母亲要和玛拉一起回去。
玛拉则是在这个时候拿起手绢擦掉了嘴上的口红,抬头却看见和自己做着一样事情的女子和士兵一起从她身边路过。玛拉随后找到罗依,说【自己不能和他一起去乡下】,罗依问玛拉【为什么?】玛拉让罗依别问【自己不能说】。罗依很是不解,一定要让玛拉告诉他原因,看着玛拉一直推脱,罗依问玛拉【是不是以为自己死了,心里有别人了?】玛拉立马说,【没有别人,她没有爱上任何人,爱的人一直都是罗依】。罗依听完表示【这就足够了】,最终玛拉露出了笑容。
回家的闺蜜发现玛拉穿着新裙子,以为玛拉是偷来的,玛拉立马告诉闺蜜【罗依回来了,还要和她结婚】。听到罗依回来的消息,闺蜜也很高兴,但是听到他们要结婚,她认为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她们并不是当初的她们。玛拉知道闺蜜的顾虑,她自己也一直在考虑,她想要把这件事情告诉罗依,她心里一直有军官,她想要得到闺蜜的祝福。闺蜜告诉玛拉【只要你爱他、他爱你,就嫁给他,放手去爱吧!】玛拉感动地拥抱着闺蜜。
在前往乡下的路上,罗依向玛拉介绍自己长大的地方,并说【以后就让母亲带她来这里散步】,玛拉也很喜欢这里,能在这里长大,真的太幸福了。回到家,罗依的母亲在门口热情地欢迎着他们,表示又见到玛拉真是太好了,军官向玛拉介绍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管家。
夜间舞会,玛拉和罗依在舞池中央翩翩起舞,罗依的母亲坐在旁边和管家欣慰地看着他们的身影,觉得般配极了。舞会上的女眷和夫人们都讨论着玛拉的舞姿,玛拉和罗依随着舞步远离舞会,来到后花园,接着就是阔别已久的亲吻,像等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温暖,终于等到了水源的浇灌。罗依一遍遍地问着玛拉【是否对他毫无保留,是否真心的】。玛拉都回答【是的!】而罗依从玛拉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恐惧。他告诉玛拉【以前的困难都结束了,你现在安全了,不用再害怕了,我爱你】!玛拉感动异常,深情相吻。
罗依的公爵叔叔很高兴见到玛拉,他让罗依去拿酒,自己与玛拉愉快的聊着天。叔叔邀请玛拉与自己一起跳舞,玛拉欣然接受了邀请,与公爵叔叔在舞池愉快地跳舞。跳完舞后的两人来到书房休息,玛拉对叔叔说【感谢他刚刚与自己跳舞,让大家知道,她得到了认可,这样他们也会认可她】!
叔叔表示【只是自己非常喜欢你】,公爵叔叔的风度以及态度,让她觉得很感动,他也想让大家都喜欢上他。叔叔说【他们虽然友好,但是思想传统保守】,他指着衣服上的徽章,说【这是他们兵团的徽章,叫断矛,军官的也是这个,他们认为,传承这个传统的唯一方式,就是过枯燥无味的生活和自己人结婚】插个话【我理解就是家族内通婚】。也就是说,罗依娶一个舞蹈演员,对于他们来说有些离谱。但是叔叔相信玛拉的为人,认为玛拉是一个不错的人,是不会让这个徽章蒙羞的,如果自己不会肯定这一点,自己是不会像这样欢迎玛拉的。听完叔叔的话,玛拉看着徽章,沉默良久。
恰巧此时,罗依端着一杯酒进来端给玛拉,对叔叔说【再待下去可不行】,叔叔也打趣地说道【在自己更适合她前,赶紧把他带走吧】。离开了书房的他们再次来到舞池跳起舞来,播放的音乐是罗依专门找人演奏的,舞池中央罗依对玛拉说【这首音乐是他们之前一起听过的】,玛拉没有回答,她的眼神停留在军官衣服的徽章上,看着徽章,她若有所思。舞会结束后,玛拉在房间内坐立难安。
突然传来敲门声是罗依的妈妈,罗依的妈妈是过来为上次的态度感到抱歉的,因为上次的见面,她认为玛拉并不是儿子理想的妻子。她后来也知道了军官遇难的消息,回想起来当时的奇怪举动,她知道玛拉早已知道罗依遇难,所以说话言不由衷,表示以后会好好补偿玛拉。对于这一桩婚事非常高兴,罗依妈妈亲吻了玛拉,并与玛拉道别了晚安,离开了玛拉的房间。
看着罗依妈妈离开的背影,玛拉脸上没有高兴,没过一会儿,她大声呼喊罗依妈妈的名字。来到罗依妈妈的房间,她满含泪水,对着罗依的妈妈说【自己不能嫁给罗依】,罗依的妈妈听完皱着眉头走向玛拉【让玛拉坐下慢慢说】。玛拉没有坐下,继续说【要离开,自己就不该来这里】,她明知道那不可能,但是一直在欺骗自己。
罗依的妈妈让玛拉告诉自己【到底怎么回事,自己可以帮她】,玛拉认为没人帮得了她,在罗依的妈妈的询问中,玛拉告诉了她不能和罗依结婚的原因,一时罗依的妈妈也不知道说什么,表示【自己也有错,如果当时照顾玛拉的话,可能不会发生这些】。玛拉说【自己明天要离开这里,请求罗依的妈妈不要告诉罗依事情的真相】,她不想伤害罗依。
告别了罗依的妈妈,玛拉在楼梯遇见罗依,本想躲开,但是被罗依叫住,问玛拉【怎么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是不是和母亲在聊天?】他自己刚和星星聊完天回来,说完拿出那个护身符放在玛拉的手里,让它给玛拉带来好运,接着他们互相道晚安,眼睛一直看着对方,最终拥吻在了一起。
第二天,罗依看着手里玛拉留给他的字条,立马去寻找玛拉,罗依找到玛拉的处处并没有发现玛拉,也询问过闺蜜,得知玛拉也没有回来过。罗依告诉闺蜜【玛拉留下一张纸条就离开了,他认为闺蜜应该知道什么】,但是闺蜜不能告诉罗依,因为她认为罗依不能接受这个现实。罗依执意想要知道,闺蜜最后也没有说出来,而是带着罗依前往以前玛拉经常去的地方寻找玛拉,但是都没有消息。
最后他们来到火车站,还是没有玛拉的身影,伤心的闺蜜对罗依说出了玛拉的秘密。闺蜜还没说完,罗依表示【自己明白了,就算她躲着我们,他一定会找到她】。此时的玛拉正趴在桥沿上,路过的老太太认出了玛拉,询问玛拉【是不是结婚了?】玛拉说【没有】,老太太说完也觉得【她这种人怎么可能结婚?】只能安慰玛拉开心点,问她【是否要一起去火车站】玛拉拒绝了。
看着离开的老太太,把视线转向了来往的车辆,她目不转晴地向前走着,视线从车子看向轮胎,一辆一辆的车子从她面前驶过,眼神逐渐涣散。好似步伐越来越快,好像车就快撞到了极,突然,马路上传来急促的刹车声,车上的士兵都赶忙下车,没一会马路中央围满了人群,人群脚下是那个熟悉的护身符。
多年过后,头发已经苍白的罗依手里握着护身符,脑海里是玛拉以前对他说的话。
“我爱你!我从来没有爱过别人,我做不到,罗伊,我做不到。”
罗伊眼眶里包含思恋的泪水,随后收起带了一辈子的护身符,上车离开了,至此全片完。
这是一个美得让人忍不住落泪的爱情故事,那么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前,忍住你的眼泪,否则你感觉不到战争留下的残酷。但是罗伊和马拉的爱情也全拜战争所赐,如果没有战争,也就不一定会有桥上的相遇,即使相识之后,也不会因为时间的紧迫,而那么快的定下婚约。也正是因为战争,令他们的感情受尽了艰辛与挫折,以致最后的天人永隔。
在看整个电影的过程中,我长呼了三次气,每一次叹气都带着我内心满满的压抑。电影前半段的邂逅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爱情,我在女主的眼里看到了曾经恋人眼里一样的深情和甜蜜。虽然相识很短男主便提出结婚,但我一点也不觉得仓促,当你觉得遇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时,你会觉得时间真的无所谓。可是命运真的就是那么爱捉弄人,巧合、变故真的会带来很多遗憾。
当玛拉在报纸上看到罗伊阵亡后,她踏上蓝桥,怀念爱人,万念俱灰。镜头一转,玛拉换上性感的衣物时,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长叹了一口气,虽然电影在交代玛拉做妓女的时候我就有预感,但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玛拉就像一位女神,神圣不可侵犯,她和罗伊的爱情在我心里也容不得半点世俗的尘埃,但这突如而来的堕落,让我感到压抑,第一次长呼一口气。
时间也许会慢慢抚慰一切,或许玛啦已经习惯了失去罗伊的生活,可是在车站的偶遇又让玛拉的生活跌宕起伏起来。对重见爱人的兴奋,对自己生活的羞耻,对信念的重新执起,种种情绪交织,即使是旁观者的我都觉得压抑,于是我又长呼了一口气,正如罗伊在家里跟玛拉说的一样,玛拉眼里多了一种恐惧,女主的眼睛是会说话的,对爱情也是,对生活也是,这时的玛拉真的承受了太多。
如果坦白,罗伊可能会接受她,也可能会离开她,虽然我认为罗伊接受她的可能性比较大。要是隐瞒,自己又会过不去心里的一道坎,因为她太爱罗伊了,这既欺骗了罗伊,也欺骗了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一个清清白白的爱情。当玛拉离开罗伊家后,她便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让这份爱永远的保存在罗伊和自己心里,就当罗伊已经在几个月前死了一样。可是,他们的爱情太过于深刻,他们都太过于为对方考虑。
也许是命中注定,他们只能相爱而不能相守,我想过玛拉会逃避罗伊一生,也想过罗伊会和她在他们相遇的那座桥上再次相遇,但当玛拉慢慢走向车队,当看到玛拉眼中的无奈,失落,毫无生气时,我屏住了呼吸,心底有一个声音不停的喊不要过去、不要过去,但当刹车声响起的时候,我长呼了一口气,压抑、惋惜、可怜、香消玉殒,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是男主一般,内心沉重不已。
总之,一段本该可以有一个好结局的爱情结束了。虽然玛拉的做法有点极端,但她有她的自尊,正如她所说的愚蠢的自尊心,她不容许自己以这样的状态嫁给罗伊,她不愿让自己心爱的人受伤,这是她的选择,我不赞同但表示尊重。电影末尾,罗伊站在桥上看着旧物,独自神伤,失落的眼神里透露着怀念,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遗。可就是这样的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恋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披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以一种不一样的高贵方式结束了生命。她坚守着一份最纯洁的爱情。在开场音乐中,似乎已经是个悲剧,但是当那一刻真的到来时,却还是承受不起那份巨大落差所带来的失落。
男女主角明亮的双眸清澈透亮,好像一个人美好的心灵在全片中,眼神诠释得太多,很多没有台词的表演,他们那双带着无数话语的眼睛,比现在很多流量强多了。也让我清晰地明白,原来眼神的表演是这样动人,当你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时,形势却变得严峻起来。剧情的严酷,将唯美的画面撕得粉碎,这种落差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电影用唯美的爱情去揭示动荡的战争。当你为之九曲回肠,无限感伤时,无疑一部经典已然诞生了。
悲剧分为两种,一种是性格悲剧,一种是命运悲剧,我无法区分玛拉到底是命运是性格悲剧。我十分欣赏她结局的选择,可能我本质也是一个保守的,有点偏执的传统中国人。但是却又很难过 ,无论我看了这部电影幸福的判断有多少遍,依然改变不了悲剧的结局,无论是电影还是小说,男女主角都是悲剧的收场,即使我万分不愿,也只能接受。
玛拉年轻、漂亮、气质出众、惹人喜爱,罗伊是英国上校,他高大、英俊、专一、家庭殷实、地位显赫。两人在滑铁卢大桥偶遇,一见钟情之下私定终身,玛拉如果跟他在一起,将会生活无忧,是绝佳的一对璧人。影片中也无法一些美式幽默。开头玛拉在空袭警报声中问罗伊【空袭警报声中是否可以跑起来,会不会影响军容】等等。罗伊从始至终的绅士行为,也就预示着罗伊的家庭底蕴,唯独玛拉答应赴火车站在此相见时,那种欣喜若狂的样子,才是一个爱情该有的样子吧!
电影没有精彩绝伦的场面,没有复杂的人物的关系,一切都很简单,正如罗伊和玛拉的邂逅一般,但故事的悲剧性深深地震撼了我,或许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爱情真的很难敌过生活,每个人都渴望爱情,但对有的人来说爱情真的太奢侈了,命运太过于无奈。
最后,这大概是我看过的让我感触最深的爱情悲剧了,男主的绅士体贴,女主的美丽优雅,醉人的微笑,会说话的眼睛,悲情的配乐,都让人念念难忘,看完后可谓感慨万千,没有眼泪,只有心痛,但愿这样的悲剧越少越好,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