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花园经典台词眼泪会流得更慢:那样一种现实生活中渴望又得不到的情感
流星花园经典台词眼泪会流得更慢:那样一种现实生活中渴望又得不到的情感“偶像一定不是邻居”新版《流星花园》中,柴智屏把“拜金”“炫富”成分删除许多。英德学院不再阶层分化严重,而被包装成精英大学,杉菜运气好才意外考进去。“现在大家普遍富裕了,没什么好炫耀,所以不用强调。”柴智屏说,“十几年前有人在街上开进口跑车我们都会看一眼,现在,不会特别去感受。”2018年4月25日,老版杉菜扮演者,大S徐熙媛在微博上发文:“我承认,杉菜是个‘绿茶’,但我还是很努力的美化了她。”《流星花园》播出时,市面上没什么青春偶像剧,观众可选择余地不大,他们包容了有些矫情的,在两个帅哥间摇摆不定的美少女杉菜。现在,这种摇摆容易令人反感。制作人柴智屏也一度怀疑,观众是不是对偶像剧失去了兴趣。她解散了专拍偶像剧的公司,将注意力转向电影和艺人经纪。令她重拾信心的,是监制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四部《小时代》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5亿元人民币,青少年粉丝的追捧令柴智屏吃惊。此外,新版《流星花园
新版《流星花园》。(影视剧照/图)
超白金贵族大学英德学院,是个虚荣浮华的小社会。“上流社会”小姐百合和千惠上学见面,首先从头到脚互相打量一番,比比谁穿戴得更奢华。你背普拉达限量款包包,我穿的可是博柏利风衣。那我不能输给你,你看,我整的是朱莉亚·罗伯茨的鼻子!
台湾青春偶像剧《流星花园》就此开场,爱情故事围绕这个浮华小社会展开。2001年,剧集开播后迅速红遍亚洲,掀起一股偶像文化风潮。除了“上流社会”生活方式为青少年粉丝津津乐道,富家公子“F4”和平民少女“杉菜”,更成为全民偶像。王子爱上灰姑娘,成全了大家的“白日梦”。
时隔17年,新版《流星花园》在2018年暑期回到荧屏。“还拍《流星花园》?”这是许多观众听到重拍消息后的第一反应。过了这么久,曾经的年轻观众已经长大,为人父母,不再相信肥皂泡式的爱情童话;新一代的青少年观众,又有自己的审美趣味。卷土重来的《流星花园》会不会过时?
2018年4月25日,老版杉菜扮演者,大S徐熙媛在微博上发文:“我承认,杉菜是个‘绿茶’,但我还是很努力的美化了她。”《流星花园》播出时,市面上没什么青春偶像剧,观众可选择余地不大,他们包容了有些矫情的,在两个帅哥间摇摆不定的美少女杉菜。现在,这种摇摆容易令人反感。
制作人柴智屏也一度怀疑,观众是不是对偶像剧失去了兴趣。她解散了专拍偶像剧的公司,将注意力转向电影和艺人经纪。令她重拾信心的,是监制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四部《小时代》电影累计票房超过15亿元人民币,青少年粉丝的追捧令柴智屏吃惊。此外,新版《流星花园》上映前,腾讯视频买下了《流星花园》的版权,向会员开放,上线两月的累计播放量超过4亿次。播出前,新版《流星花园》卖到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者还包括Netflix。
2018年6月16日,柴智屏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素颜,身着红白丝绒夹克衫,没有明显品牌标识。依据此前媒体报道,她极度迷恋奢侈品,在东京逛街时,曾创下普拉达青山店的单日消费纪录。对物质消费的崇拜,体现在《流星花园》和《小时代》系列电影中。
新版《流星花园》中,柴智屏把“拜金”“炫富”成分删除许多。英德学院不再阶层分化严重,而被包装成精英大学,杉菜运气好才意外考进去。“现在大家普遍富裕了,没什么好炫耀,所以不用强调。”柴智屏说,“十几年前有人在街上开进口跑车我们都会看一眼,现在,不会特别去感受。”
“偶像一定不是邻居”
《流星花园》改编自日本漫画家神尾叶子的作品《花样男子》,核心人物是合称“F4”的四个性格各异的帅气富家男孩和平民少女“杉菜”。
柴智屏当年找演员,就贴合四个男孩的性格。周渝民原本陪朋友试镜,安静地坐在角落里不说话,柴智屏经过时他也没想要打招呼。“他太抢眼了,你很难不看到他。”柴智屏回忆,“他就是一个花泽类,眼睛那么大,眉毛很浓,一副看起来不想与人认识的架势。”找言承旭演道明寺,柴智屏看上他身上的“某种神秘感”。吴建豪是标准ABC;朱孝天则是烧烤店服务生,帅气中多了几分烟火气。
在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流行文化研究者邹振东看来,2001年《流星花园》之所以风靡,最重要一点“是有非常清楚的模式”,即“西游记模式”。“《西游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偶像制作模式,就是四个不同性格类型的男人的故事,相当于给所有少女提供可选择性:我爱这四个人中的哪一个?《流星花园》同样如此。关键在于,它一定是‘F4’,四个人供你选择,一个就不行。所有女生看着这部电视剧,实际在做选择题。”邹振东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此外,剧情设置上,《流星花园》和《西游记》一样,都有种“小小的叛逆”,“偶像一定要有’小小的叛逆’才能成功。”邹振东举例,最典型的就是周杰伦,《双截棍》呈现的大致是一个“流氓社会”,非主流,大家都在用双截棍打天下。但他很快又出了《听妈妈的话》,价值观非常主流、传统。
《西游记》中,唐僧和沙僧是主流舆论,一个有权力,一个任劳任怨。但观众都喜欢猪八戒和孙悟空,他们就是“小小的叛逆”。至于猪八戒,人们普遍的缺点他都有,好吃懒做、花心、胆小、不仗义,但他有两点很厉害,一是善良,二是幽默可爱。《流星花园》中对“F4”的性格设定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不完美,缺点各异。
资质平平的“灰姑娘”杉菜被帅气的富家公子喜欢,是邹振东眼中《流星花园》成功的第三个关键因素。“所有成功的偶像剧,都是一个姿色平平的女孩,最终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选择。漂亮的女孩子太少了,现实生活中,百分之九十几的女孩都是‘灰姑娘’,所以有王子梦。”
欧美同样如此,只不过“灰姑娘”更多设定为资质平平的男生,比如哈利·波特、蜘蛛侠,原本都面色苍白、弱小,在学校被欺负。所以他们渴望突然变得有力量,成为“肌肉男”,改变世界,本质都是“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变形。
一定程度上,“流行偶像”“偶像文化”是由以柴智屏为代表的一批港台,包括日韩制作人兴起和引领的。《流星花园》前,整个1990年代,中国大陆的经济状况体现在影视剧上,就是《渴望》《我爱我家》《编辑部的故事》这样“邻居的故事”流行,不可能产生偶像。“偶像一定不是邻居,一定要跟现实保持距离。天天上厕所见到刘德华,你还会崇拜他吗?”邹振东说。
邹振东曾任厦门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是厦门卫视创办者之一。他回忆,当时电视台请明星总发愁,因为一提到明星,就只能请港台的,大陆那时没有明星,只有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家与明星或偶像是有区别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没有“粉丝”。
邹振东进一步解释,艺术家可以有很多人喜欢,但那些人不会因艺术家而改变。偶像不同。“你墙上的照片改变了,你用的碗是明星打广告推荐的……你的日常生活改变了,所以叫‘粉丝’,偶像的影响力越过了他的作品,进入你的日常生活。”《流星花园》走红,真正让“偶像”和“粉丝”走到台前。柴智屏没有料到,“粉丝经济”将产生如此惊人的能量。
爱情加悬疑,爱情加科幻,爱情加职场……
1990年代中期,大陆知名制片人唐丽君进入电视业,做海外电视节目营销。彼时,日本偶像剧《东京爱情故事》正当流行,后来才是《流星花园》。唐丽君等人率先与台湾电视工作者合作,制作了大陆最早的都市青春偶像剧之一《都是天使惹的祸》,李小璐、佟大为等主演收获了最初一批粉丝。
自此,唐丽君非常关注青春偶像剧市场。“从偶像剧的精神内核讲,它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以及时代的变化。”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担任七八年“掌门人”后,唐丽君再回影视圈,转做影视剧制作人。情况业已变化,港台偶像剧不再是影响年轻观众的“主流”,取而代之的是类型更丰富的大陆电视剧。观众口味不断刷新,越发挑剔。“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了,人们在手机上看电视剧已经超过PC端,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群对整个市场的左右力量变得非常强大。”
唐丽君自互联网寻找有年轻读者基础的IP。读到年轻网络作家fresh果果备受欢迎的作品《花千骨》时,唐丽君就意识到,它改编电视剧一定成功。女孩花千骨遇到了无穷无尽的挫折,没见过父母,师父遭满门抄斩;她遇到花,花会枯萎,还容易招惹妖魔。“一些女孩子就想,花千骨所有的倒霉事情都遇到了,跟花千骨比,我算幸运的。”唐丽君认为,这个故事能让很多女孩产生共情。
虽然早有预期,但《花千骨》的火爆程度还是超过乎唐丽君想象。2015年,这部由赵丽颖和霍建华主演的剧集在湖南卫视和视频网站播出,三个月的网络播放量累计超过200亿次,创下中国电视剧之最;平均收视2.66,创电视周播剧之最;衍生手游月流水达到2亿人民币,创影视剧衍生产业收入之最。唐丽君为代表的一批大陆制片人,也由最初的港台偶像剧追随者,变成了话语权的主导者。
唐丽君选择古装仙侠剧而不是传统都市偶像剧时,市场上已经没有人再拍仙侠剧。之前有《仙剑奇侠传》,后来成功的是《步步惊心》这类古装穿越剧,之后四五年再无有影响的偶像剧。她判断,从文化传播的规律看,会有一个循环,越是“没有”,市场可能越有需求。同时,她认为仙侠剧比现代都市偶像剧的发挥空间更大,“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看起来离现实很远,但又很近,视觉上有水墨画的飘逸,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能给人美的感觉”。
《花千骨》之后,唐丽君联合企鹅影业,制作了都市爱情悬疑偶像剧《重生之名流巨星》。她发现,单纯爱情故事已经不足以激起年轻观众的兴趣,需要嫁接——爱情加悬疑,爱情加科幻,爱情加职场……类型繁多。她的另一个发现是,影视剧“大锅饭”时代已经结束,市场要精准定位,打造“圈层文化”,才可能成功。
即使都叫“年轻人群体”,趣味在内部也可能千差万别,针对他们打造的偶像剧也有差异。25岁至35岁一类,18岁至25岁一类,13至18岁是第三类。适合13至18岁青少年观看的影视剧,国内除《家有儿女》系列,目前几乎空白。唐丽君认为,所谓青少年题材,就是“允许谈恋爱”,但对于爱情的表达是淡淡的。类型上,则是《暮光之城》《哈利波特》这样充满想象空间,魔幻的题材更容易受青少年喜欢。
灰姑娘 金刚=新流星花园
柴智屏没有像唐丽君那样细致划分“圈层”,但她清楚,自己一直制作的,都是面对25岁以下年轻观众的影视剧。在她看来,如今年轻人口味挑剔得多,由于互联网可以即时交互,他们通过弹幕、留言随时随地吐槽,“挑剔”不再隐形。
为减少吐槽,决定开拍新版《流星花园》时,柴智屏找来四位年轻的内地编剧,和台湾编剧一起重写剧本。初稿出来,她请编剧们逐句念对白,如果有一句对白或某个场景令大家不舒服,某个细节女生感觉不讨喜,男生这样大家不会喜欢,就重新修改。
王子爱上灰姑娘的故事老套了怎么办?柴智屏换了一个角度包装:都市女孩与“金刚”的故事。道明寺就是一个任性、自以为是,不高兴就愤怒的“幼稚男”,跟金刚很像——金刚发脾气时也捶胸顿足。她重新处理了这个角色的故事,“像得不到爱的愤怒男孩喜欢上一个女孩,但女孩并不喜欢他,于是他想尽办法赢得那个女生的爱”。
杉菜与道明寺之间的阶层鸿沟,在新版《流星花园》中也缩小了。有小富与大富差异,但总体上大家都过得很好,杉菜妈妈不再因为家里穷,希望女儿嫁到有钱人家。于是杉菜和道明寺的冲突,也不再根植于阶层差距,更多来自个性冲突。
《流星花园》里,道明寺总是蓄意欺负同学,只因看不顺眼人家,柴智屏在新版将这些内容全部修改了。她了解到,大学生通常不会这么幼稚地故意欺负同学,于是道明寺也随之改变,变成“只要你不来惹我,我就不会发脾气”。他“比较接近一般邻家男孩,只是脾气比较暴躁”。
旧版的花泽类,话很少,表情忧郁,放在现在也不太讨喜,新版里,花泽类话仍然不多,但表情活泼不少,有时还比较调皮。柴智屏认为这比较像现在的小孩子,并非每天愁眉苦脸的。
对于杉菜被骂成“绿茶”,柴智屏也承认,旧版杉菜遇到两个男孩子追求时,感情上会犹豫不决,比较困扰,比较像当时的台湾女孩。现在,她修改了杉菜的个性,新杉菜对待感情态度比较明确、清晰,刚开始的确喜欢花泽类,但后来发现与花泽类是友情,自己慢慢爱上道明寺的时候,对道明寺的感情非常坚定。
老版里,杉菜对花泽类一见钟情。她远远看着“F4”出现,就觉得花泽类与另外三个男孩不一样。但一见钟情的故事不再流行,柴智屏由此调整了剧情,杉菜跟道明寺起冲突,花泽类在旁边展现了截然不同的举止,才跟杉菜有了接触,吸引到她。
17年前,人与人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两个年轻人吵架,也许就是我等你来我家敲门,我们和好。现在,他们可以一起组队打游戏,生活中不敢说的话,可以放在游戏里,托游戏角色说出来。沟通方式的改变,也在新版《流星花园》中有所体现。
不仅剧情变化,对于新“F4”,柴智屏也希望符合当下年轻女观众的审美。以前“F4”平均身高1.8米,现在达到1.86米。她认真研究了大陆观众的口味,这种精确度甚至体现在南北差异上:北方男孩子表达感情的方式会粗线条一些,很多误会就三个字——“没事儿”;南方男孩处理情感则更细腻些,所以新“F4”全部来自南方。
此外,面试“F4”时,柴智屏与以往挑选演员最大的差异,是询问感情生活,借此观察他们自信与否。“我发现不是每个帅哥都自信。”柴智屏说,“在感情生活中,跟女朋友相处多半都是自信的男孩子,才能够演现在的‘F4’。”
新选出来的“F4”经历了一番培训,除常规的台词、表演、形体课程外,还有对耐力、专注力的培训。美作饰演者梁靖康受访时曾提到,有一次,柴智屏让他们在一间很小的客厅里极为缓慢地走路,一圈只有十多米,但他们要走半个小时。
当年柴智屏选中大S扮演杉菜,原因之一是她有一头漂亮的长发。邻家女孩,长发飘飘,符合当时少年对“梦中情人”的想象。新杉菜沈月则被要求剪成中短发,以符合当下审美。
不过,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柴智屏对“清纯女”和“幼稚男”的偏爱一直不曾改变,她认为这仍然会在25岁以下青少年中流行。“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很纯真的,幼稚男应该说有赤子之心,有自己的价值观,但基本来讲都是三观很正的,充满‘正能量’。”她说。
“我们是不是可以容忍他们小小的世界?”
比起老版,新《流星花园》豪华得多。老版一集制作成本只有15万新台币(注:1新台币约合0.22元人民币),全集不过435万,而新版投资高达16亿新台币。预算宽松,使柴智屏可以实现很多愿望,比如海外拍摄。以前剧组只去过冲绳海边取景,新版中,他们飞到伦敦拍摄道明寺的海外住处。
剧中原本有一幕,是道明寺为让杉菜更有自信,鼓励她参加一场比赛。以前,柴智屏觉得这劳师动众,就在剧中省略,新版里比赛完成了。原著中比赛是选美,她认为不合时宜,就改成了校园厨艺大赛。
尽管豪华不少,柴智屏也明白,当年《流星花园》的独占性优势早就没有了。“大家什么都看得到,韩剧、日剧、美剧,能够接收的东西太多了,选择也变多了,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进步,又没跟得上时代脚步的话,很容易被淘汰掉。”她说。
邹振东无法预测新《流星花园》是否能复制当年的成功,但他认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偶像剧、偶像文化都会一直存在,因为人类需要偶像。
“偶像起码有一个很好的作用,我定义为‘安全的恋爱’。”他继续解释,“人类是喜新厌旧的,可是婚姻却让人专一,要保护家庭关系。偶像存在,为家庭文化提供了一个情感的通道,是一个替补。再者,人类对爱情的追求,本身就有踮起脚尖的感觉。所以我们要爱他,追求,用‘追’字表达,跟追星的追是一个行为动作。那样一种现实生活中渴望又得不到的情感,是人类共通的。”
曾经的《流星花园》充满了炫富情节,《小时代》也是如此,种种受部分青少年观众追捧的情节,却遭到成人世界批判。邹振东分析,这些偶像影视剧作品最缺乏的就是上一辈人常挂在嘴边的“家国情怀”,所以让一部分人“看不惯”。
“如果你转过来,站在他们的立场看,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小情趣,他们的小努力。所有光鲜外表掀开后,仍然是一地鸡毛,也看到了他们情感的周折,有欺骗也有背叛。他们也在拼搏,希望被尊重和认可。你看现在唱的歌,都是《小情歌》式的,小小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容忍他们小小的世界?”邹振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