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老舍的婚姻态度:老舍离婚 跨越的是时空 不变的是人性

老舍的婚姻态度:老舍离婚 跨越的是时空 不变的是人性小说最后,老李看透了这一切,放弃了被人羡慕的头等科员的位置,带着一家大小离开了北平回到了乡下。在财政所工作的日子里,他看不惯同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的尔虞我诈。老李的心里想要一种“诗意”,他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小说读给太太听,可是太太听了半天没有一点反应,反而是急着孩子破了的衣服还没补。老李觉得衙门是一个怪物,所有的人都在敷衍,都在混,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他每天除了能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光里,寻找到一点人生的快乐外,对其他的都是无言以对,包括对自己的太太。后来他在房东马少奶奶身上看到了一点他的所谓的“诗意”,可是又被马少爷回来后,马少奶奶的妥协给毁灭了。

老舍的婚姻态度:老舍离婚 跨越的是时空 不变的是人性(1)

长篇小说《离婚》是老舍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创作于1933年,讲述了旧北京财政所科员张大哥及市民知识分子老李等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喜剧性矛盾,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灰色人生和卑微灵魂;以幽默的笔调,嘲讽了灰色人物的妥协、懦弱、折中、敷衍、息事宁人、自欺知足等的市民哲学。

以前我对老舍的了解就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济南的冬天》。这次是因为书名引起了我的兴趣,想看看,在老舍那个年代,人们是如何对待离婚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离婚》里也是这样的,老李的不幸在于,他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想要过一种和妻子有共同语言的生活。可是他偏偏娶了一个没文化,说起话来还是大嗓门,又不会行礼的农村小脚女人。

老李的心里想要一种“诗意”,他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小说读给太太听,可是太太听了半天没有一点反应,反而是急着孩子破了的衣服还没补。

老李觉得衙门是一个怪物,所有的人都在敷衍,都在混,生活一点意义都没有。他每天除了能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光里,寻找到一点人生的快乐外,对其他的都是无言以对,包括对自己的太太。

后来他在房东马少奶奶身上看到了一点他的所谓的“诗意”,可是又被马少爷回来后,马少奶奶的妥协给毁灭了。

在财政所工作的日子里,他看不惯同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惜采用各种手段谋取私利的尔虞我诈。

小说最后,老李看透了这一切,放弃了被人羡慕的头等科员的位置,带着一家大小离开了北平回到了乡下。

小说里的张大哥,看似通达人情世故,在他眼里没有什么事不能用人情去解决。儿子天真从小学起,托过多少次人情,请过多少回客已无法计算。后来,他竟把天真五次考中学的失败归咎于“人情没托到家”。他把人情运作当成最可靠的行事途经。

正因为强大的人际网络,张大哥的生活春风得意。表面上看他和各种人的关系都很好,好像混得风生水起。可是,当他的儿子被抓进监狱,他却急得一夜白了头发。原先那么多的关系,就只打听到儿子关在什么地方,连面都见不着。

而他自己也因此受了牵连,丢了衙门里的差事。这时候,以前相处亲密的同事们面对张大哥的情况,几乎都是袖手旁观。人人都是一副现实的嘴脸,有利益就上,有麻烦就躲。

而真正为张大哥解决问题的人是老李和丁二爷。老李找到小赵,押上了自己,还花了250块钱,要小赵把张大哥的儿子天真救出来。

小赵是小说里最令人痛恨的一个人。他和财政所所长太太关系不清不楚,还干一些拉皮条的生意,玩弄妇女,再将她们送或卖给当官的,获取利益。他太贪得无厌,既想要房子和钱,还想要张大哥的女儿秀真,最后被知恩图报的丁二爷彻底解决了,给张大哥家解了后顾之忧,一家团聚。

小说里还写了军人出身的吴太极和他太太,为了吴太极纳妾闹得鸡飞狗跳的事。还写了邱先生和其清高的大学生太太闹离婚的事。

小说里除了张大哥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婚姻就是经营,两个人不需要有什么共同的语言,只要男人在外挣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有个一儿半女,共同的好好生活就是最幸福的了。所以他经常给人做媒,并且“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有着跨越时空的力量。百年前的人们对婚姻、社会、人性的思考和感受,放到现在也毫不违和。让人确信,就算再过一百年,人性也并不会得到什么明显的“进化”。

《离婚》写的离婚,书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真正离婚。“凑合着过”成了所有夫妻解决矛盾冲突的共同方式,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过日子,人们都是现实的。吴太极的“方墩”太太,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离了婚,就失去了长期的饭票,那日子还怎么过呢?

清高的邱太太认为自己如果离了婚,那就是没有管住自己的男人,而给别人看了笑话,丢了面子,还是得过且过吧。

老李之所以没有离婚,是因为他的骨子里认为自己对于婚姻是由责任的,为了这份责任,他还是要过下去。

反正“生命只是妥协,敷衍,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

最后,大家都学会了妥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