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董翔,男。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陈寨住了一年,当时23岁,毕业半年,在郑州做销售。现在在郑州做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每天回家,跟爸妈住一起。对陈寨的印象是:人员冗杂,治安略差,环境一般,暗无天日,物价偏低。梓琪,女。2012年在陈寨住过一个月,当时22岁,还没有毕业。现在租房在京莎广场,做电视编导。当时梓琪住陈寨是陪朋友。对于从外地来这里打拼的女孩子来说,房租压力确实很大,朋友当时差点就待不下去。也是没有想到,当时去住的一个月对朋友来说这么重要,陪她熬过了最难的一个月。这些故事,送给那些和陈寨肌肤相亲过的人们。面积仅有0.618平方公里的陈寨,拥有800多幢十几层的高楼,有15万人居住在此。地处郑州城区核心位置,陈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是太多年轻在郑州的首个落脚处。这里,也是太多人梦想的起点。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1)

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关系,就像恋爱。

偶然或者必然的相遇,经历爱恨情仇,离开或者厮守。

郑州这座大城,拆毁有时,建造有时。人来人往,但总有故事,跟这座城市轻轻共振,留下回响。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2)

郑州即将消失的陈寨,有的故事已经发生,有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些故事,送给那些和陈寨肌肤相亲过的人们。

面积仅有0.618平方公里的陈寨,拥有800多幢十几层的高楼,有15万人居住在此。地处郑州城区核心位置,陈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是太多年轻在郑州的首个落脚处。

这里,也是太多人梦想的起点。

梓琪,女。2012年在陈寨住过一个月,当时22岁,还没有毕业。现在租房在京莎广场,做电视编导。当时梓琪住陈寨是陪朋友。对于从外地来这里打拼的女孩子来说,房租压力确实很大,朋友当时差点就待不下去。也是没有想到,当时去住的一个月对朋友来说这么重要,陪她熬过了最难的一个月。

董翔,男。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陈寨住了一年,当时23岁,毕业半年,在郑州做销售。现在在郑州做证券公司证券经纪人,每天回家,跟爸妈住一起。对陈寨的印象是:人员冗杂,治安略差,环境一般,暗无天日,物价偏低。

蒋梦,女。2011-2012在陈寨住了将近一年,当时24岁,是通讯公司小职员。现在在帝都做测试工程师,已婚,在南四环外买了房子。有时候会想念郑州的繁华,帝都四环外没有多热闹 。

小陈,男。2011年还没毕业时,小陈就在离学校很近的陈寨租了一个标间。生活上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在这个“城”里以很低的成本解决。一年之后,小陈和同校也住在陈寨的姑娘确定了恋爱关系。2013年过年,小陈和女朋友离开陈寨,和两个朋友一起,在北环附近的一个小区租房。但如果时间允许,他们还是会去陈寨吃饭打台球玩CF。对他们来说,陈寨是一座城。

【正在发生的】

离开的坚守的 都有自己的理由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 那就算了吧

按照原定进度,陈寨的拆迁,8月20日之前搬空房屋,8月21日起实施房屋拆迁。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3)

租户们在陆续搬离,陈寨窄小的街道上,最多的就是搬家的面包车和趴活儿的师傅。

相比之下,商户和房东是比较不着急的那一类。

超市老板娘——7年,陈寨见证了他们一双儿女的诞生

89年出生的小周,是一个来自许昌的姑娘。

早早结束了学业的她,在老家结婚之后,便和老公一起来到了郑州,在陈寨一住就是7年。如今,他们有一个六岁的女儿和一个四岁的儿子。

为了照顾孩子,爷爷奶奶也来到郑州。一家六口人租住在城寨一栋10层高的楼房里,楼下就是维持着全家人生计的超市。

如今,陈寨的商户陆续搬离,旁边的商户搬东西时,不小心扯断了他们家的网线,没有了WiFi的她,百无聊赖的坐在超市门口。

说起来要搬离陈寨的事情,她显得很平淡。一家人已经在郑州南边买过房了,可以直接住进去,唯一麻烦的就是六岁的女儿上学的事。夫妻俩还要继续做自己的小生意,铺子安在哪儿,孩子就在哪里上学。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4)

说起来什么时候搬家,她说看情况吧,不能坚持了就走,新铺子还在找,等找到了就走。

聊天的时候,六岁的小姑娘在旁边时不时的插一句,说不陪她玩儿的爸爸,她的坏牙,楼上她喜欢的小猫,隔壁大她两岁的小姐姐,还有家里和她“争宠”的弟弟。

退休的二房东——羡煞旁人的夕阳红 拆迁前多看一眼陈寨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5)

韩大叔今年60岁了,几年前退休以后,他在陈寨承包下了一栋13层的居民楼,然后雇了两个人帮衬着,过起了二房东的生活。

如今,陈寨要拆了,拆迁赔偿跟他这个二房东没有一点儿关系,自己投入的承包费用回本之后,他也不想那么多了,一早便和大房东交接完毕了。说起大房东的拆迁补偿,韩大叔讳莫如深,这一拆,估计要拆出好多富翁了。

问起之后的生活,韩大叔说,儿子已经在航海路上买过房了,还有个小孙子。拆迁之后,自己还没想好干点儿啥,先回家带孙子。至于老伴,现在还在东莞做服装设计,暂时还没回来。自己一个人在陈寨也没啥重要的事情,只是想在拆迁之前多看一眼。

“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这路上都是人来人往,车流不断,热闹的很。”老韩指着文化路说,“哪里也没有这里的人多。”

土生土长陈寨人——2001年后楼房一个个快速竖起 二楼整层自住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6)

偶然的机会,认识了85后的小王。

小王,美女,两个孩子的妈妈,土生土长的陈寨人。

据小王说,她小时候陈寨并没有现在这么繁华,房子基本上就是一两层,几乎都是常住村民,没有外来务工人员。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流行租房子。

2000年后,随着郑州城市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郑州,城中村就是那个时候蓬勃发展起来的。

“大概是从2001年开始,周边邻居就盖起来了。我家房子是2006年开始盖的,一共8层,到现在也是8层。我们家盖的还算是比较晚的了。”小王说。“10年前,我家房租一百多。因为不是二房东,现在一楼平均1200元/月,二楼整层是自住,三、四、五是600元/月,五层以上都是500元/月。”

小王家的房子,租金在陈寨不算贵的。不临主路,没有电梯的房子,会相对便宜。

据悉,陈寨拆迁赔偿标准为,以房换房,三层以下1∶1赔,三层以上6∶1赔,或者按每平米几百块补贴。虽然拆迁宣传车满大街跑,鼓励政策贴的到处都是,陈寨大多数村民并没有签署拆迁协议。

告别进行时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事先宣扬的告别

今天我们就要离去 在人海茫茫

陈寨的拆迁,像是一场铺陈几年的盛大分手,预感谣言一轮接着一轮,终于迎来仪式感超强的正式分手。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7)

那些在这里蒸腾淬炼过笑与泪的租户们,收拾行李,正要离开。

她们的故事——两个单身姑娘的吃货天堂

去年毕业以后,小李和同宿舍的一个姑娘搬进了陈寨,两个单身的姑娘便开始了蜗居在城中村的生活。

从最开始的茫然,些许的害怕,到现在的从容,两个姑娘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各种窘境也把她们锻炼成了女汉子。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8)

说起在陈寨的经历,两个小姑娘很是乐观,这里的东西都很便宜,好吃的东西也很多,对于她们这些吃货来说,绝对是天堂。唯一有一次被盗的经历,吓坏她们了。好在没有丢什么贵重的东西,但也让两个人唏嘘了好久。

“要是有个男朋友就好了,还能分担一些。”

如今,陈寨要拆了,过了开始时的担心,两个人也变的淡定了。房东通知搬迁之后,她们就开始找其他的地方。虽然就住了一年,大包小包,还是收拾了一大堆,两个人都是爱捯拾屋子的人,东西自然就很多。带不走的就直接当废品让人回收了。

说起离开陈寨,小李说,其实搬走了也好,这里早上挤公交车太难了,尤其是下雨,下雪的时候。新闻上堵车的图片一点都不夸张,她们当时看的都懵圈了。选了个差不多的小区,两个姑娘又叫上同学一起,租了个三室一厅,平均下来,租金也能承受的起。

她的故事——遇到良心房东6年只涨100元 不想搬走

与靠近北环的中街相比,近国基路的街道就显得相对冷清。虽然每晚也有商贩在营业,但看不出哪里可以称得上是“小香港”的繁华。从租金方面,带电梯的会比不带电梯的贵;从北环算起越往北会越便宜;而临街道的房子比后面一层的房子贵。

小阳,2010年6月毕业,一直住在陈寨离国基路比较近的一个主街道里,至今已6年。同住的室友因为个人原因在4年前就去外地工作,她却依然在陈寨,连房间都没有换过。

小阳很幸运,“我的房租从2010年至今,6年多只涨了100元。”

小阳回忆了下说:“涨了两次,一次是2014年4月份涨了20,当时是交房租的时候,房东说从4月份涨20,因为是第一次涨房租记得可清;另一次是2015年5月涨了80。”

从180元涨到了280元,每次小阳说到自己的房租,就让朋友们格外的羡慕。

最感人的三国小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爱恨情仇(9)

对陈寨不熟悉的人,从来分不清什么“中街”、“二街”。而对小阳,“中街、二街人多、夜市多,虽然繁华,垃圾也多。我住的这条街夜市少,相对安静,吃饭买东西也很方便,住的挺舒服的。现在租房一个次卧至少要800,真不想搬走”。

对于陈寨是不舍得。“拆迁沸沸扬扬传了快两年,这次真要走了。生活了6年,一切都很方便。但毕竟是租的,我并不属于这里。”

今年3月,小阳和男友一起在高新区买了套89平的小三房。“下周就要搬家了,现在和别人合租了个次卧,一个月800元,房子18年底才交房,加上装修估计19年能住进去。现在房租、房贷、信用卡,感觉压力大多了。”

“当初想着先买个小户型,没想到这两个月郑州房价蹭蹭蹭的涨的厉害,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换得起大房子。”聊到买房,小阳也是一肚子苦水,“我们的房子买了不到两个月就开始维权,因为小区旁边要建两个变电站,真是醉了”。

有个作家写北京,“谁曾在年轻时到过一座大城,奋身跃入万千生命热望汇成的热气蒸腾,与生活短兵相接,切肤体验它能给予的所有……在现实的尘土飞扬与喧嚣之中,你迟早会有一瞬,感到自己心中的音乐,与这座城市轻轻共振,如此悠扬,如此明亮。谁的生命曾被如此擦拭,必将终身怀念这段旋律。”

对陈寨这座“城”,未尝不是如此。

一个人,一座城,相遇和离开,可以宣泄的快乐的忧伤,细微曲折的难言心境,每个人的故事,都成为城市上空的流动音符,组成这个城市的灵魂乐章。

现在,让我们跟TA好好告别。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