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其实是一个什么谜?用爱马仕把人划分三六九等
爱马仕其实是一个什么谜?用爱马仕把人划分三六九等剧中的顾佳虽然是一个全职太太,但她同时也是一个独立女性,高学历、能力强、聪明、精明、果断、善解人意,虽然懂得利用规则但也不做跌破底线的事情。(一家商场内的爱马仕店前顾客等待开门。IC photo/ 图)江疏影、童瑶、毛晓彤等人联合主演的女性话题剧《三十而已》正在热播。该剧因为较为真切地反映了不同阶层的30 女性的普遍困境,因此播出后引发广泛的讨论。尤其是通过顾佳这个国产剧中较为鲜见的中上阶层全职太太,带着观众领略了TOP级富太太圈的“风采”,见识了TOP级阶层人士的生活、教育、社交等方方面面。剧中有几个桥段受到观众热议,比如一次活动合影时,贵妇们拿的都是爱马仕的包包,就顾佳拿着香奈儿的包包,贵妇们在晒合照时就把顾佳给裁剪出去了。为了打进太太圈,顾佳咬咬牙买了一个限量版的包包当敲门砖。以名牌包包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现实之一种吗?顾佳努力打进太太圈是“肤浅”吗?
文 | 曾于里
不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爬上鄙视链的顶端——害怕被别人瞧不起,就成为瞧不起别人的人;而是从根本上就无视鄙视链的存在,不要被鄙视链所绑架。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富太太们眼里的包包鄙视链。
(《三十而已》剧照/ 图)
江疏影、童瑶、毛晓彤等人联合主演的女性话题剧《三十而已》正在热播。该剧因为较为真切地反映了不同阶层的30 女性的普遍困境,因此播出后引发广泛的讨论。
尤其是通过顾佳这个国产剧中较为鲜见的中上阶层全职太太,带着观众领略了TOP级富太太圈的“风采”,见识了TOP级阶层人士的生活、教育、社交等方方面面。剧中有几个桥段受到观众热议,比如一次活动合影时,贵妇们拿的都是爱马仕的包包,就顾佳拿着香奈儿的包包,贵妇们在晒合照时就把顾佳给裁剪出去了。为了打进太太圈,顾佳咬咬牙买了一个限量版的包包当敲门砖。
以名牌包包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现实之一种吗?顾佳努力打进太太圈是“肤浅”吗?
(一家商场内的爱马仕店前顾客等待开门。IC photo/ 图)
三六九等的骨感现实剧中的顾佳虽然是一个全职太太,但她同时也是一个独立女性,高学历、能力强、聪明、精明、果断、善解人意,虽然懂得利用规则但也不做跌破底线的事情。
如果按社会阶层划分,那么顾佳属于上流阶层中比较边缘的群体,刚够上,可一不留神也可能跌回小中产。就比如她与丈夫合开了一家烟花公司,效益好的时候,夫妻俩咬咬牙也买得起上海市中心价格在3000万-5000万元的大平层。可丈夫的公司一旦出了状况,他们也得暂时把房子抵押出去避免资金链断裂。
为了帮孩子送进顶级幼儿园,她托关系请同小区的王太太帮忙。去了王太太家,顾佳才知道真正的顶级富豪是什么样。顶层是三层复式,王太太的眼睛眨都不眨就买下了莫奈的《睡莲》。
王太太带着顾佳参与TOP级太太圈的聚会,顾佳大长见识。七人合照时,她被裁出去了,因为别人都拿爱马仕的包包。站在C位的李太太是Old money(家底雄厚有传统),拿的是爱马仕最顶级的喜马拉雅鳄鱼皮铂金包,门店参考价45万(拍卖参考价180万);比较普通的爱马仕普皮包包,价格也得大几万块或小几十万。顾佳拿的已经是香奈儿里比较贵的Lucky Charm,售价也得5万,但在太太圈的鄙视链里,爱马仕就是比香奈儿“高级”。
根据衣服或包包的品牌,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编剧夸张吗?
其实这是现实之一种。鄙视链无所不在,并在TOP级太太圈里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2018年,《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一个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上东区育儿战争》(Primates of Park Avenue)这本书在国内很火,作者是耶鲁大学的人类学博士。该书讲述了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纽约最富有的人的居住地)的妈妈们为了实现阶层跃升、维护自身阶层稳固,从物色公寓、购买学区房到给孩子申请私立校,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妈妈们一边努力往上爬升,一边拜高踩低,对比自己阶层低的人嗤之以鼻。
可以说,《三十而已》中顾佳的经历是把书中的一部分内容给具象化了。顾佳这一条线,其实就是上海静安区版的“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表面上以包包划分三六九等,背后其实是以家世、金钱等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逻辑,折射现实的骨感。
(IC photo/ 图)
摆脱鄙视链才能摆脱肤浅顾佳虽然是个全职太太,看似不用工作,实际上她的工作性质是“007”,一点也不清闲。
因为是全职太太,所以儿子大小事以及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在操心。虽然与丈夫感情起初和睦(后来丈夫出轨),但她差不多也是“丧偶式育儿”了。公司是她与丈夫创立的,只不过是为了孩子她才回归家庭,但公司的事她就没放过手。有难搞的客户,她出面摆平;资金链断裂,她想办法;公司缺少客户了,她也费尽心思打入太太圈找到了合作机会……
顾佳也是大多数全职太太的一个缩影:为了家庭,牺牲了职业;为家庭付出,但价值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顾佳与丈夫随之面临的一个观念上的分歧是:顾佳希望打入顶级太太圈,因为太太圈里交流的都是一些顶级的情报,这对于她家的烟花公司来说,指不定就是什么商机。
所以她先是掏空家底买了一款几十万的限量版包包,成功打入太太圈,给公司拿到了一个大的订单;她还准备接手甜品店,专攻太太圈下午茶。但这遭到了以艺术家自诩、颇为清高的丈夫的不解,“咱家过得挺好的,为什么非要蹦着脚往上够啊!”
毫无疑问,顾佳的丈夫挺讨人嫌的,自己缺乏经商能力,危机得靠妻子解决,反过来还不领妻子的情。但顾佳遵从太太圈的逻辑,打入太太圈,这样的做法是值得赞许的吗?顾佳是不是变得“肤浅”了?
不可否认的是,顾佳也被太太圈的鄙视链绑架了。她第一次见到王太太家的豪宅,回家后就对丈夫说,她能住,咱也能住,然后叫丈夫赶紧去工作。看到了顶级太太圈的生活,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幸福的“阈值”。原本顾佳住着大平层,生活和睦幸福,但看到贵太太的生活后,她顿时察觉到自己的差距,甚至感到了不幸福。
她看不起太太圈,但她还是融入了太太圈;她不认同潜规则,但如果她改变不了潜规则,那么她会利用潜规则来获取利益。
乍一看,顾佳简直是“贤内助”的典范,可实际上,她也在“肤浅化”。如果她一直混在太太圈里,除了比太太圈的人更睿智,她本质也跟太太圈的人没啥区别。
那么该如何挣脱三六九等的鄙视链?
不是无所不用其极地爬上鄙视链的顶端——害怕被别人瞧不起,就成为瞧不起别人的人;而是从根本上就无视鄙视链的存在,不要被鄙视链所绑架。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云云,但事实是,一旦你认同了鄙视链的逻辑,那么你永远不会幸福,因为永远是山外有山,你将永远活在追逐别人的阴影里。就像王太太够富有了,她一开始鄙视顾佳,但在太太圈里,她也是鄙视链上的一环,也有人在鄙视她,王太太也得费尽心思地证明自己。
《三十而已》有些剧集后面有一个小剧场,它刻画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一家三口在上海打拼的图景:丈夫送外卖,妻子卖煎饼,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可爱的儿子。在鄙视链的逻辑里,他们是鄙视链的底端,但在幸福的逻辑里,这一家三口比太太圈里的任何家庭都要幸福。是要努力打拼,是要努力实现阶层跨越,但也别忘了追求幸福的初心。
根据剧情发展,顾佳最后是会离开太太圈的,她的告别宣言是:“人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我付我的!各位因为冠着夫姓而存活,活在丈夫的价值半径里,聚在一起炫耀、比较,真的是越光鲜越可悲,后会无期!”
由此可见,用爱马仕把人划分三六九等,是现实骨感,也是某些女人太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