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凤至不和张学良葬一起:张学良曾答应不把女人带回家
于凤至不和张学良葬一起:张学良曾答应不把女人带回家张作霖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与张作霖交情甚笃。他不仅把自己的粮栈借给张作霖用作临时的“缴费司令部”,甚至在危机关头救过张作霖的性命。因此,张作霖经常到于家来登门造访。她至死都在等待着曾经的丈夫“回家”,回到她的身边。可是,令人唏嘘和遗憾的是,她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她和张学良“一别成永诀”,分别后,她再也没能见上张学良一面。死后为他留的墓穴,也至今空空如也。她一生的等待和期盼,只能寄托在陵园的玫瑰丛中和她永难忘怀的梦中。青年时代的张学良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6月,“凤至”、“凤至”,这个名字几乎毫不掩饰地体现出了她父母对她寄予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喜爱。从小就被披上“有凤来仪”的光环,再加上曾有算命先生说她是“凤命”,于凤至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
张学良与于凤至之间说不尽的缘
在美国洛杉矶附近比佛利山上的玫瑰墓园里,有两座相邻的墓穴。这两座墓穴,一座墓穴里埋葬的是一个痴情且长情的女人,而另一座却空空如也。这两座坟墓都是长眠于此的女主人选定的。生前,她在选中这个地方的时候,就曾告诉家人,她旁边的那块归宿之地是留给远在万里之外的丈夫张学良的。
虽然此时,她已经和张学良分别了近半个世纪,而且,她和张学良也在两人分别后的第24年,就已经办理了正式的离婚手续。名义上,张学良已经不是她的丈夫了,但在她的心里,张学良一直都是她的丈夫。
墓穴的主人正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这个一直把自己归属于张学良的女人,恰恰因为张学良和另一个叫“赵四小姐”的女人之间的轰轰烈烈的爱情,而声名不显。
她至死都在等待着曾经的丈夫“回家”,回到她的身边。可是,令人唏嘘和遗憾的是,她的愿望终究没有实现。她和张学良“一别成永诀”,分别后,她再也没能见上张学良一面。死后为他留的墓穴,也至今空空如也。她一生的等待和期盼,只能寄托在陵园的玫瑰丛中和她永难忘怀的梦中。
“凤命千金”与“将门虎子”的姻缘:看上去很美青年时代的张学良
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6月,“凤至”、“凤至”,这个名字几乎毫不掩饰地体现出了她父母对她寄予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喜爱。从小就被披上“有凤来仪”的光环,再加上曾有算命先生说她是“凤命”,于凤至的人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平凡。
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与张作霖交情甚笃。他不仅把自己的粮栈借给张作霖用作临时的“缴费司令部”,甚至在危机关头救过张作霖的性命。因此,张作霖经常到于家来登门造访。
张作霖
久而久之,张作霖也听到于家女儿是“凤命”的说法,这让一向信奉命理之说的张作霖来说,无疑是有极大的吸引力的。若是把这个身具“凤命”的丫头变成自己老张家的人,这岂不是两全其美?既能和于家结成亲家,在财政上得其助力;又能借助这个有福气的丫头给自己老张家带来源源不断的好运。
张作霖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好了就干。于是在亲眼见到年仅10岁却已经落落大方的于凤至本人后,便请来算命先生合了她和儿子张学良的八字,在得知两人的八字十分匹配后,喜出望外。
1908年,作为父亲的张作霖和于文斗便各自做主,为8岁的张学良和11岁的于凤至定了亲。
果然,张作霖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七年后的1915年,当于凤至和张学良奉命成婚时,作为公爹的张作霖,已经成了袁世凯在东北地区倚仗的重要势力代表。张学良和于凤至结婚后,袁世凯很快就倒台了,张作霖趁势而起,成功掌握了整个奉天省的军政大权。
这让本就迷信的张作霖对自己选的儿媳更加高看一眼。每当他生气时,全家上下几十口人连大气都不敢出,唯有儿媳妇于凤至上前温和地劝慰几句,张作霖的气居然就消了。
才貌双全的于凤至
当然,这并非全是因为张作霖对儿媳妇的偏爱,而是于凤至本身也确实令张作霖太满意了。
论家世,于凤至也算出身大户人家,虽然现在不如他老张家显赫,但当年结亲时,两家确实是门当户对,人家父亲对他还有救命之恩。
论样貌,张作霖在于凤至10岁见到她时,就已经出落的一幅大家闺秀的样子。如今,一张清秀的脸庞更是透着古典的美,犹如夏日雨后荷塘里一朵盛开的莲花。
论学识,他老张家这么多人,还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这个儿媳妇的。于凤至五岁进入私塾读书,16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奉天女子师范学校并于婚后毕业,是张家当时唯一一个正儿八经好好读过书的人。
论为人,张作霖心里更是100个满意。自从儿媳妇进门,不仅把府里上下打点得井井有条,而且能让张作霖的几房姨太太和孩子们乃至下人们都赞不绝口,那真不是一般的本事。
于凤至美丽、大方、端庄、得体,又有学识……仿佛一切赞美女性的词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因此,在公爹张作霖心里,这段“凤命千金”与“将门虎子”的姻缘真是千载难逢的天作之合。
青年张学良很是叛逆
只是,作为旧式家长的张作霖和于文斗,在为儿女定亲乃至看着他们完婚时,完全不曾想到这种“父母之命”的婚姻,在受到“欧风美雨”思想冲击的年轻人当中已经颇有点岌岌可危的意味,尤其是结婚时张学良只有15岁,正是一个少年人生中最为漫长的叛逆期的开始。
所以,当他向父亲表达自己对这门婚姻的极力反对时,张作霖的一句承诺既纵容了涉世未深的儿子,更于无形中深深伤害了即将过门的儿媳。
“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你如果不同意旧式婚姻,你和于家女儿成亲后,就叫你媳妇跟着你妈(指继室卢夫人)好了。你在外面再找女人,我可以不管。”——张作霖对即将成婚的张学良的承诺
因此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张学良依然和从前一样的公子哥儿做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并很快成了圈里圈外人尽皆知的“风流少帅”。只是回到家里时,多了一个像姐姐一样体贴又周到地照顾他的媳妇。
风流的张学良并不反感于凤至
张学良虽然反对这门婚事,却不讨厌于凤至这个人。
首先是因为他在婚前有一次特意找理由见到于凤至,并丢给她一封意在嘲笑于家“高攀”的信,却得到于凤至“劝君休孟浪,三思订秦晋”的答复,令张学良登时对她刮目相看。是啊,人家模样、家世、才学样样不差,为什么非他不嫁呢?她和自己一样是被迫的啊!
其次,于凤至婚后的表现也让他十分放心和满意。他无须为家里的琐事烦心,因为一切都被她打点得无懈可击,连带老爷子也少找自己很多麻烦;他也无须对她多么温存,因为她从不会为此与他难堪。
古镇亲赴为联姻,难怪满腹惊魂。千枝百朵处处春,卑亢怎成群?目中无丽人。
海誓山盟心轻许,谁知此言伪真?门第悬殊难知音,劝君休孟浪,三思结秦晋。
——于凤至给张学良的回信
不同时期的于凤至
如果换一种方式相识,两个人眼中的对方或许就是另一番模样。只可惜造化弄人,就因为算命先生的一句“凤命”,两个无辜的年轻人就硬生生被绑成了夫妻。好在于凤至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她的容貌、格局、修养和学识都使她的身份与外在处境相得益彰,因此,张学良在外虽然风流倜傥,但在家里始终为于凤至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
婚后的张学良称呼于凤至“大姐”,而于凤至对张学良的唯一要求就是:外面的女人,不要带回家。张学良应允了,也做到了。
在外人眼里,他们郎才女貌,正如张作霖所期望的那样般配。看上去,似乎一切都和谐而美好,只是对于“爱情”两个字而言,似乎总少了丘比特所特有的那一“箭”。
患难见真情,她真的有帮夫运年少轻狂的张学良
随着年少轻狂地逐渐褪去,张学良对妻子的信任和亲近感也与日俱增。在他眼里,她亦妻、亦姐、亦友、亦亲,唯独不是后来出现的赵四小姐那样强烈撞击他心灵的女人。
但是,因为一次重病,却让夫妻俩从此真正结了“同心”。那是1919年,于凤至在生下他们第四个孩子之后一病不起,眼看已经无力回天了。两家老人商量之后向张学良提议,让他准备迎娶于家的侄女,一方面为“冲喜”,一方面也为日后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
但19岁的张学良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说:“我太太病重,你们让我即刻娶亲,不是催她死吗?我不想她心里难过。如果我太太当真熬不过这一劫,我们再议。这婚不能结。”
本已奄奄一息的于凤至在恍惚中听到这话,居然奇迹般地好了起来。此后,她用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回报丈夫这句暖心的话。
于凤至和张学良
此后,张学良依旧是从前那个徜徉花丛、人见人爱的多情公子;于凤至也仍然是那个对丈夫不拘不束,并在夜里为他留灯的温柔贤妻。
直到1928年,张作霖因为拒绝与日本人合作而被暗害。于凤至配合当时奉天省长刘尚清“秘不发丧”的建议,与张作霖的五夫人张寿懿一起“演戏”迷惑那些前来刺探消息的日本太太们,同时苦等张学良回来。
张作霖的意外死亡,使张学良从一个多情的富贵公子一夜之间家事、国事傍身,成为全国的政治核心。幸运的是,就家事而言,他可以完全放心地交给妻子于凤至打理。此时,他们结婚已有13载,双方早已默契无间。
赵四小姐
这一年,还有一件事令张学良对妻子感激不尽。早在1927年,关于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就已经跨越时空,在天津和奉天两地传得沸沸扬扬。于凤至并非没有耳闻,但也只是把它当做张学良众多的风花雪月之一——听听罢了。张学良从一开始就答应妻子,外面的女人不带回家,并且这么多年来也一直是这样做的,所以,她很放心。
只是没想到这一次,赵一荻的父亲和家人前脚在车站送走女儿,后脚报纸上就铺天盖地地登出“少帅与赵四小姐私奔”的新闻,接着便出现了赵家与女儿“断绝关系”的声明,使得张学良骑虎难下。芳年15的赵一荻直到见到张学良和于凤至,才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没有退路了。
赵一荻是幸运的,不仅仅因为她拥有着少帅的爱情,也因为她走投无路时,遇到的少帅夫人是于凤至。于凤至虽然有所不悦——换谁遇到这事儿会高兴呢?但见到青春灵动又一往情深的赵一荻本人时,善良的于凤至还是给了他们一个女人能够做出的最大成全。
张学良和赵一荻
赵一荻虽然不能进府,但于凤至为他们在帅府旁边盖了一座小楼;亦不能有“夫人”的名分,但于凤至让她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伴其左右;为了让他们的孩子有名分,于凤至把孩子抱来亲自抚养。
私下里,她们以“姐妹”相称,“三人行”的日子逐渐为三个人所接受和习惯。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蒋介石发动“兵谏”,迫使老蒋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全国各界一起联合抗日。紧接着,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就被蒋介石找理由软禁起来。
事变发生时,于凤至正在英国陪孩子读书。得知张学良被软禁后,于凤至立刻与宋美龄取得联系,并请求她向蒋介石求情。见宋美龄久不回应,于凤至立刻安顿好孩子,回国到了南京。见到宋美龄后,她再次请求宋美龄,说情愿陪张学良坐牢,照顾他的生活。
蒋介石夫妇和张学良夫妇
在宋美龄的运作下,于凤至终于被允许回到张学良的身边照顾他。夫妻再见,恍如隔世。张学良先是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后又改为长期软禁。初时,于凤至和赵一荻曾轮流陪伴张学良,但由于赵一荻的孩子年纪尚小,正是需要母亲照顾的时候,于凤至便说服赵一荻回上海,由她独自照顾丈夫。
蒋介石为了防止张学良被劫走,时常变换张的软禁地点。于是几年间,于凤至陪着张学良辗转于南京溪口、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和沅陵等地,不仅居无定所,而且一言一行都要受人监视。昔日万众瞩目的人中龙凤,如今沦为仰人鼻息的阶下囚,其中颠沛苦楚,可想而知。
张学良和于凤至中年合影
于凤至一路陪伴,不辞辛苦地照顾和安慰张学良,虽然嘴上没有半句埋怨,心里却为丈夫失去自由而愁肠百转,郁结难消,渐感体力不支。远离红尘的张学良,此时终于明白了自己曾经对妻子的伤害,深情地对她说:“从今以后,你我只有死别,没有生离”。1940年,张学良又被转移到贵州修文阳明洞,于凤至也在这年春天被查出患了乳腺癌,而且到了不得不治的时候了。
1000多个日夜的患难相处,换来了这对夫妻前所未有的相亲、相爱与相知。几年前那个风流倜傥、目中无人的张少帅,生平第一次为自己的妻子低下了头。他向宋美龄求情,求她劝说蒋介石允许于凤至去美国治病,不然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她香消玉殒了!
蒋介石终于同意于凤至去美国治病。临行前,张学良悄悄告诉于凤至,别再回国了,照顾好张家的血脉;于凤至则问张学良要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要求他“不要抵抗”的电报。聪明如张学良,怎会不明白妻子的用意呢?
只是他们两个人都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成了两人此生的永别,50年后的阴阳两隔之前,他们永远只能守候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因为爱与牵挂,他们被迫离婚于凤至到了美国,与张学良渐行渐远
于凤至到美国后,与张学良的联系变得十分不方便,每次都只能简单地写一封报平安的短信。
时刻心系张学良的她到美国之后,并没有立刻开始治病,而是先把她带来的那封事关张学良名誉甚至生命的电报想办法存入英国伦敦的汇丰银行,又把副本安置在美国一个秘密的地方。宋美龄多次问她索取,她推心置腹地对宋美龄说:“我们都为人妻,作为我难道就不该为汉卿负责吗?……在我手中,它则是一块浴巾,可以擦去汉卿身上所有的耻辱罪名。”宋美龄闻言,只好作罢。
存好电报,于凤至住进了宋美龄介绍的教会医院,主治医生也是美国当时著名的肿瘤专家。起初,在于凤至的强烈要求下,医生对她进行保守治疗。但由于在后期修养过程中发现癌细胞再次扩散转移,于凤至在肯尼迪夫人的亲自劝说下,终于同意了医生原先提出的“摘除乳房”的治疗方案。
1937年的于凤至
经过长达几年的反复挣扎,病魔终于离她而去。恢复健康之后的于凤至,并没有立刻回到张学良身边,而是有了更为长远的打算。眼看张学良恢复自由遥遥无期,身边又一直有赵一荻陪伴,她不如留在美国,为他们恢复自由以后来美国生活做打算。
凭着父亲遗传的商人基因以及“大难不死”带来的好运,本就胆识过人的于凤至很快在美国股市闯出一片天下,掘到了在美国发展事业的第一桶金。在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股市里,于凤至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她却并不像一般的股民那样疯狂。
正当她在生意上一帆风顺时,却由于对张学良的过于牵挂,而导致二人“被离婚”,也让陪伴张学良20多年的赵一荻终于有机会获得了“张夫人”的名分。
晚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
1964年,于凤至在美国听到张学良发表的《西安事变忏悔录》,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不是张学良自己写的,一定是有人在陷害他。在于凤至心里,丈夫一直是一个爱国爱民、深明大义的英雄,她绝不容别人这样玷污丈夫的名声。
于是,于凤至联合当地的人脉,为迫使台湾当局恢复张学良的名誉和自由而奔走于美国的媒体和司法界。很快,张学良自从西安事变后就失去人身自由的消息就被曝光出来,当时很多美国报纸也对台湾方面进行抨击和质疑。
只是于凤至没有想到,《西安事变忏悔录》确实是张学良亲笔写的,而且是在蒋介石的逼迫下写的。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好心反而使事情朝着坏的方向发展。
往事已成追忆
台湾方面虽然很快就感受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压力,但这也正是蒋介石的逆鳞。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的蒋介石,始终担心有一天自己不在了,张学良必定投奔在美国的妻儿,再通过他们回到大陆。为此,老蒋甚至想“快刀斩乱麻”,动了让张学良成为“杨虎城第二”的念头。
这时,深谙蒋介石心思,同时也是张学良多年至交好友的张群向宋美龄提出建议,只要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他去美国的后路就断了,既能保全二人性命,也能令老蒋放心,还能圆了赵四小姐的梦,一举三得。
得到允许后,张群便带着张学良的信,以私人身份到美国当说客,向于凤至陈清利害。于凤至这才如梦初醒,可是已经晚了。她提起笔,颤抖着写下“同意离婚”几个字。
“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我与汉卿的一生:张学良结发夫人张于凤至回忆录》
于凤至和赵四小姐
真正的爱,不仅是拥有,更是因爱而起的放手,因爱而生的成全。于凤至用自己的婚姻,成全了对方的生命,以及他和赵一荻的爱情。离婚后,张学良在给于凤至的电话中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还是我们”。
1964年6月,67岁的于凤至同意与64岁的张学良离婚。7月初,张学良和陪伴他已有24年的赵一荻在台北喜结连理。这一年,赵一荻53岁。
“妹……他在信中谈及他在受洗时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我听后十分理解,事实上20多年的患难生活,你早已成为了汉卿最真挚的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现在我正式提出: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于凤至离婚时写给赵一荻的信
离婚后的痴情人,遗愿终成遗憾老年于凤至
有了一些积累之后,于凤至在美国股市风向转变之前及时抽身,进入房地产行业发展。70天安带末,她开始一处一处地购买廉价的地产,简单翻修后再出租或以高价卖出,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由于她与张学良的离婚是被迫的,加上张学良那句“我们还是我们”让她觉得自己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依然是从前“三人行”的关系,因此在于凤至心里,他们仍然是夫妻,她也就有足够的理由和动力,为将来丈夫恢复自由之后的生活做准备。
她豪掷重金购买了好莱坞山上的林泉别墅和著名女星伊丽莎白·泰勒的旧居,把它们按照他们原来在沈阳旧居的风格进行装修,等着张学良和赵一荻来住。
“我将所有的钱都用在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一旦有自由的时候,这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绮霞两人共度晚年的地方。这也是我给他的最好礼物了。现在,我的心愿总算得以实现了。”——于凤至对孙辈们说的话
晚年赵一荻
她一边苦等他的到来,一边为他来之后的生活努力赚钱。1990年初,93岁的于凤至听说张学良终于要获得自由,可以来美国探亲了。喜出望外的她立刻让孩子给她买了一根新手杖。虽然早已行动不便,她还是打算亲自去机场接他。
半个世纪的分别,终于要重逢了;半个世纪的等待,眼看要圆满了。
然而,造化弄人,天意难违。这场准备了半个世纪的会面,终究还是“流产”了,她的那根新手杖也没有派上用场。张学良当时并没有获得自由,而于凤至也在3月20日晚的睡梦中溘然长逝。
93岁的她,与丈夫依依惜别整整50年,临终也再没能见上丈夫一面。而她却把在美国奋斗得到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那个50年未见、并且已经离婚了的丈夫和他现在的妻子,甚至临终前安排墓地时,还要求孙辈在她的墓穴旁边留一个给他们的爷爷、她心中从未与她离婚的丈夫。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张学良写给于凤至的挽联
于凤至和她的外国朋友
直到于凤至去世一年后的1991年3月,张学良和赵一荻才终于踏上美国的土地。只是,他们看到的,只有于凤至住了半辈子的一栋白色小楼,和比佛利山上的黑色大理石墓碑。
一黑一白,两种颜色,半生等待,两世相隔。
然而,于凤至的半生等待和希望,终究是落空了,遗愿也最终成了遗憾。张学良恢复自由之后,既没有住在于凤至为他们安排的别墅里,更没有在死后回到于凤至的身边,而且选择和赵一荻一起葬在了夏威夷。于凤至身边的墓穴,也就一直空着,直到现在。
回首于凤至的一生,实在是用情至深的一生。因为爱,她包容他外面的风花雪月,为他在夜里始终留一盏灯;因为爱,她收留他的红颜知己,亲手为他们铸造爱巢,甚至抚养他们的孩子;
影视剧中的张学良和于凤至
因为爱,她在他身陷囹圄时第一时间到他身边陪伴和安慰,随他四处辗转;因为爱,她远赴大洋彼岸,为他的自由四处奔走,为成全他的生命和爱情而牺牲自己的婚姻;也因为爱,她在离婚后依然为他未来的,甚至死后的生活筹谋规划。
于凤至把永恒的爱与一生痴情的守候,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张学良,而自己最终却只能在孤寂中黯然神伤,默默凋零。她感动了天地,感动了时光,感动了周围人,或许也感动了自己,却唯独感动不了那个她希望被感动的人。
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爱是拥有,是两情相悦;爱也是放手,是成全,是超越时空乃至生死的灵魂二重奏。世人只见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爱得轰轰烈烈,却不曾想,其实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的爱更为长久深沉、纯粹无私。即使到现在,世间像于凤至这样感情如此纯粹的女子,恐怕也不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