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历史上,流经此桥的河水有东(虎节河)、西(文藻河)两道,在此桥下汇合后,向南流并与安泰河合流。双抛桥不是它最早的名字,此桥原名为“合潮桥”,也叫“会潮桥”。这是为何?《福州市地名录》标明,桥向南通水流湾,过雅道巷,入衣锦坊;桥向北接虎节路,过府前巷,连八一七路。按现况,就是在杨桥路拐入衣锦华庭楼盘的路口右侧。双抛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后也历经数度修建。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

福州古桥众多,许多古桥承载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与情感。

在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福州三坊七巷北端,杨桥路(杨桥巷)中段南侧,最著名的景点,一是林觉民、冰心故居,二是除这故居以西几十米的“双抛桥”,以及桥两边的“合抱榕”

这是一座关于闽都爱情的小桥,描述着闽都人民对于善良与美好的追求、对于恶的抗争与摒弃的文化符号。

双抛桥是一座不足五米长的石构单孔拱桥,位于福州市杨桥路与达明路交汇处。

《福州市地名录》标明,桥向南通水流湾,过雅道巷,入衣锦坊;桥向北接虎节路,过府前巷,连八一七路。

按现况,就是在杨桥路拐入衣锦华庭楼盘的路口右侧。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2)

一、千年“合潮桥”,连通闽都内河要道

双抛桥始建于唐天宝十二年(753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后也历经数度修建。

双抛桥不是它最早的名字,此桥原名为“合潮桥”,也叫“会潮桥”。这是为何?

历史上,流经此桥的河水有东(虎节河)、西(文藻河)两道,在此桥下汇合后,向南流并与安泰河合流。

而西道的文藻河又与安泰河相通,安泰河与琼东河、白马河相通;东道的虎节河又与琼东河相通,潮流汇于桥下,波澜互激,交通便利,形成“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

明代王应山《闽都记》称:

二潮吞吐,缭绕若带,会城一奇也。

简单说,就是因为桥之东南、西南两处来的潮水在此合流,于是,古人称之为“合潮桥”,又称“会潮桥”。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3)

桥上原来就有石刻“合潮流水河步”六个字。但原桥早已毁了,现存的桥为清朝光绪丙午年(1906年)重建。

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9米,宽2.9米,跨度4.8米,桥拱由十九条方体石柱砌成。

两边桥栏上刻有“双抛桥”,以及“古名合潮桥”“光绪丙子年建”等字样。桥的望柱上立有石狮。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4)

关于双抛桥,历史上留下许多诗人。

如清代福州文化名人、家住宫巷的杨庆琛这首《双抛桥》诗描述了此桥的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特点:

栏木纵横间发苗,参差交互丛双桥。

流从江海秋添浪,派合东南午会潮。

种树有枝联雁齿,环渠如带接龙腰。

奇综可任频淤塞,疏浚何人利导遥?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5)

现如今,岁月流变,流经双抛桥的河道早已断流,虎节河已消失成路,文藻河则因杨桥路改造和拓宽变成了断头河,周边已是繁华的三坊七巷景区和东街口商圈,古时曾经四面环水的双抛桥孤立其中,桥下却已无水。

还好,桥体保存完好,桥上顶着一座八角飞檐亭,青漆斑驳,桥的两边有两株古榕树,枝繁叶茂,桥身掩映在榕荫中,是市民和游客乘凉的好去处,在繁华的街市中,显得十分特别,也更有韵味。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6)

二、“合潮桥”又称“双套桥”,久而谐音为“双抛桥”

“合潮桥”又为何改称为“双抛桥”呢?有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因此桥呈曲尺形跨越两条河流,故俗称“双套桥”,久而谐音为“双抛桥”。

据说原来是一横一直相连的两座短桥,一是发苗桥,一是双抛桥,双桥像朝不同方向抛出的两道彩虹,所以杨庆琛说:

栏楯纵横间发苗,

参差交互耸双桥。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出版的《福州市全图》中,这桥也标注为呈为直角的两座桥,分别跨越大航桥河和元帅庙河,标注的名称是“双套桥”。很显然,这与福州民众平时以方言俗语称之有关。

有人分析说,合潮桥原为两座一组的桥,所以,福州民间就形象地称之为“双套桥”。

在福州方言中,“双套”与“双投”音似,于是便人文人“稀里糊涂之下将宋人笔记中杭州‘双投桥’的故事套到了这座桥身上”。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7)

第二种传说是:南宋末年,元军攻打福州,福州太守率宋军死守。元军以高官厚禄想要让福州太守投降。然而太守把名利双双抛在脑后,将生死置之度外,誓死守城。

后来,元军打下福州城,太守与夫人宁死不降,双双在此桥跳河而亡。后人为纪念他们,就把桥名改为“双抛桥”。这种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于忠义不屈之士的敬佩与崇拜。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8)

三、“双抛桥里不分离,夫妻结成连理枝”,演绎着一个凄美的闽都爱情传说

第三种传说,是说,古时附近一对自由恋爱的情侣,因双方父母的反对而不能在一起,便在一个月夜里,相约来到此桥,双双投河,死也要在一起。

这是清代施鸿保《闽杂记》里所记载的故事:

相传昔有王氏子和陶氏女相好,父母夺其志,月夜同投此桥下,故名。

有人因此写道:“在古代,一个人想要寻找她的归宿,是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外没有别法子的。生人做死别,恨恨哪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封建社会的残忍与残酷,自由恋爱的男女,大多没有好结果,许多美好都只存在于传说故事里。

他们或许无力抵抗之压力,但“遇见一个值得为之去死的人同赴黄泉,以期来生,居然是一个不错的结局。”

施鸿保的记载很短,只有一句话,但却意浓情长,十分具有想象空间,所以“隔着迢迢时光,依然为之心疼。”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9)

第四种传说就是流传最广、最动人的“为爱殉情、因情而永生”的另一版本的爱情故事。

福州有一首民谣:

双抛桥里不分离,夫妻结成连理枝。

豪强刘家欠血债,世代合潮声凄凄。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这个爱情悲剧故事。

据王启生先生《福州史话》一书所述的是“陈林殉情”版本:

相传古时,此桥边住着三户人家,两穷一富。

穷家陈姓男子,双亲早亡,孤苦伶仃,依靠木匠工艺技术谋生过活;林姓一家只母女二人,相依为命,以制草花手艺度日。

陈林两家是穷帮穷,日复一日中,宛如一家。

重情谊的陈家男子常为林家母女挑水、劈柴、修屋等,担起了两家的粗重活计。林家母女也常为陈姓后生洗桨、缝补、做饭、清理。

陈家男子和林家女子自幼相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自然是互亲相爱。于是,林母就选定那年的正月初三这天,让他们成婚。

谁知,桥边那一刘姓富家的长子,在外当个武官,这一年春节前返回家里过年。回家路上,恰巧路见林女,见她貌美如花,就生出邪念,托人到林母处提亲,要收林女为妾。林母自然是断然拒绝。

这刘武官横行霸道惯了,心有不甘,便趁着正月初三陈林两家结婚之喜日,叫上一帮家丁前来林家抢亲。

林女抵拒不能,被抢到了刘府,关在楼上,而刘武官陪客在酒筵上。

林女心生一计,撕下布花帐,结为绳,从窗门坠下,从河边跑回陈家。匆促中,夫妻为伴,逃避虎口,一路逃往剑州(今南平一带)栖身。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0)

挨过了三年光景,刘家探知陈家夫妇在剑州,就假传说“林母病危”书信一封,信中催陈家夫妇星夜兼程,赶回福州城。

可当夫妇俩走到桥边的时候,便被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刘家家丁活捉了。当下家丁将他们双双抛下河里淹死。当夜,挖了河岸东西两穴,把他们夫妇分开埋葬而灭迹,恶毒地说,死了也不能让你们在一起。

冬去春来,三年过去了,河岸的东西两穴竟各长出一株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慢慢地在空中伸延、攀连,最后两树结成了连理枝,再未分开。

相爱的两人,就这样永生相伴于这石桥绿水间。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1)

这合围一起的两株榕树成为闽都一道奇观,人们见了赞叹不已,便将“合潮桥”改名为“双抛桥”,将桥边的这两株榕树称为“合抱榕”。

前几年,合抱榕被评为福州十大名榕之一,双抛桥也早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2)

这个故事的说法也有不同版本,除了以上“陈林殉情”说法外,还有“邱何殉情”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这里有条河,河上有座无名的木桥,桥下水深湍急。河附近分别住居着邱、何、胡三家。邱家有个儿子靠木工手艺为生,为人老实忠厚。何家也不算富裕,有个女儿长得花容月貌,生性善良。

邱、何两家素有往来,彼此一对男女自然也合得好。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家长辈视为合适,遂为他们定了亲,并择了迎娶的吉期。

不料,一日何小姐到河边漂洗衣裳,被胡家阔少看见。胡家为官,有钱有势。胡少爷见何小姐貌美,查明底细后便遣媒到何家说亲。何家以姑娘已定亲且日内迎娶为由,推脱媒母。

谁知胡恶少根本不理,暗地召集家丁打手,于邱、何两家迎娶之日拦路抢亲。邱、何两家毫无防备,何小姐于迎亲路上被抢到胡府。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3)

何小姐是个忠贞烈性姑娘,到了胡府宁死不从,并于夜间趁看守疏忽之机,偷偷逃出胡府,奔回邱家与新婚丈夫相聚,享洞房花烛之乐。

然而,那胡恶少岂肯罢休,他召集众恶奴,各持凶器奔赴邱家,将邱、何新婚夫妇捆绑后抓走。新婚夫妇一路反抗,大骂无耻恶少。

胡恶少恼羞成怒,喝令众恶奴,将新婚夫妇双双抛入河中,并吩咐将两人尸体抛向南北两边,意在死了也不让他们在一起。

这一对可怜的新婚夫妇,被活活地淹死在河中……更惨的是,两人分尸两岸,到死都不能相伴。

谁也想不到,后来在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盘结交错,树枝则在空中挽手相连,成为榕城的一道奇观。

江南第一桥古镇:闽都桥韵双抛桥(14)

有人写诗赞叹:

双抛河里不分离,

夫妻结成连理枝。

于是人们便将这两棵榕树叫“连理榕”(“合抱榕”),把这座桥叫作“双抛桥”。

时间过了一千多年,这个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似的爱情悲剧故事却也流传至今,令人唏嘘,又令人感动。

双抛桥除了“双抛连理枝”的爱情绝唱外,还有着福州传统手工艺的技艺绝唱。

#福州头条##旅行##旅游#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