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远视储备是怎么回事?孩子的远视储备
孩子的远视储备是怎么回事?孩子的远视储备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常,也就是说,5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尽早地识别近视、了解它的成因、学习如何科学地控制近视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2018年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显示,64.1%的被调查学生白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其中20.0%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会让眼睛“透支”。专家介绍,新生儿都会自带“远视力储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这个“远视力储备”里的“远视余额”会越用越少,逐渐趋于正常。但如果孩子的“远视余额”被提前透支,就意味着可能要近视了。
如今青少年儿童近视率越来越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病理性近视的遗传因素首当其冲。
自身是病理性近视的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病理性近视的遗传因素,避免孩子视力过早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引发致盲危机。
其次,缺乏户外锻炼也是导致青少年儿童近视率高的重要原因。
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的2018年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显示,64.1%的被调查学生白天户外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其中20.0%的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
此外,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也会让眼睛“透支”。
专家介绍,新生儿都会自带“远视力储备”,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这个“远视力储备”里的“远视余额”会越用越少,逐渐趋于正常。但如果孩子的“远视余额”被提前透支,就意味着可能要近视了。
小学阶段是近视防控重点年龄阶段,尽早地识别近视、了解它的成因、学习如何科学地控制近视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双眼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常。直到学龄前基本达到正常,也就是说,5周岁以下的儿童,视力正常的标准和成人有所区别。
儿童的眼轴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儿童会有轻度远视。随着儿童年龄逐渐增大,眼轴也随之增长,在16~17周岁时,眼轴发育完成,此时的眼即为正视眼,儿童从远视眼发育为正视眼之间的屈光度则为调节储备。
建议每天坚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眼睛经常看看远处,注意用眼卫生,注意休息,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