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早期风格 Early manner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1)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2)

导LEAD语

上一期我们一起徜徉在音乐史上“旧约圣经”的恢弘浩瀚中,既然有了旧约,新约自然必不可少,今天我们就来遨游音乐史上的“新约圣经”——《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3)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4)

早期(1792―1800年)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5)

早期背景 Development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


早期风格 Early manner

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

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的变换、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力。

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共8首,这8首钢琴奏鸣曲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把传统的创作风格和贝多芬自身的独特风格结合起来进行创作。第二,由于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的发展,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作曲家们的经历、社会地位、思想发生了变化,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创作的音乐风格。贝多芬早期的钢琴奏鸣曲在继承海顿、莫扎特质朴、富有哲理性、严谨等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他把海顿的动机开展手法和莫扎特旋律深沉的特点结合起来,创作了简洁、质朴、粗狂、热情的艺术特色,英雄性也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了初步的体现。


早期作品集Early Works

1 F小调第1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贝多芬把他的《第1号钢琴奏鸣曲》呈献给他过去的老师海顿。这首钢琴奏鸣曲与海顿、莫扎特的奏鸣曲截然不同,尽管他借用了一些前辈大师们的乐思(第一乐章的主题脱胎于莫扎特 g 小调交响曲 K550 的末乐章主题)。在这里,英勇、坚定的音乐形象占了主导地位。一个下行音阶构成的动机首先于第7小节呈示,之后以各种变形出现于四个乐章中,似乎是一部戏剧中的主角。这首具有悲剧性情绪的奏鸣曲,虽然在技术上略显稚嫩,但已经强烈地流露出贝多芬式的特质,尤其是头尾的两个乐章,把贝多芬刚强和独特的个性表现得异常明显。

1. Allegr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Adag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Menuetto (Allegret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4. Prestissim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A大调第2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钢琴家们可能会觉得这首奏鸣曲和简洁的 《第1号钢琴奏鸣曲》相比,音符有点太多了。在这里贝多芬关注的是如何最大化地利用钢琴的音域(18 世纪末常见的钢琴只有五个八度),他充分利用了钢琴的最高和最低音区。
在《第2号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开始用谐谑曲写作第三乐章。与《第1号钢琴奏鸣曲》的悲剧性色彩不同,而作为贝多芬最接近海顿风格的一首奏鸣曲,第二号的性格更加明朗、欢快、活泼。作品成功地营造出海顿式的幽默、风趣,又不失贝多芬自己的特色。

1. Allegro vivace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Largo appassiona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4. Rondo (Grazios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C大调第3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这是一首典型的炫技作品,第一乐章的音乐形象和贝多芬不久前刚完成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相近,形式也同样类似——在这里可以听到乐队全奏和钢琴独奏的对比,以及乐章末尾的华彩。在戏剧性的中间乐章后,出现的是明亮、狂欢式的终曲,钢琴模仿的号角音型令人想起 18 世纪流行的狩猎音乐。《第3号钢琴奏鸣曲》是在作品2的3首中规模最大、技巧最华丽的一首。如果说第1号预示了后来的第8号“悲怆”,这一首则是预示了第21号“黎明”。

1. Allegro con br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Adag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Scherzo(Allegr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4. Allegro assai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4 降E大调第4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这首不太引人注目的奏鸣曲实际上是除了 Op.106 之外贝多芬最长的一首。听众很容易被各乐章温柔、优美的主题所感染,而忽略了音乐中常见的进行曲式段落和强烈的明暗效果。据车尔尼说,这首作品是贝多芬“激情的体现”,对于 18 世纪的贝多芬来说,在作品宏伟的构思和具体的细节之间存在着矛盾并不罕见,或许我们听到的并不只是一首完整的乐曲,更是作曲家创作激情的勃发。贝多芬将《第4号钢琴奏鸣曲》题赠给他的学生巴巴拉(Barbara)——一位才华卓越的女钢琴家。也是因为这首奏鸣曲的优雅气质,当时人们将它称作“所爱的女郎”。
1.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Largo con gran espressione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Allegro (第3首 快板)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4. Rondo (Grazios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5 C小调第5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在贝多芬的早期作品中,这首奏鸣曲有着罕见的严肃面貌。三个乐章同样气势宏伟,而又结构紧凑,两个外乐章中激烈的斗争(在第三乐章中有“命运”动机的闪现)和沉思、庄严的慢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在慢乐章中,特别是它的末尾,贝多芬暗示了他在晚期奏鸣曲中达到的深邃境界。贝多芬对c小调情有独钟,他把c小调作为表现斗争的、英雄的、激情的、悲怆的调性,而这首奏鸣曲就是他用c小调写作的第一部奏鸣曲。

1. Allegro molto e con br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Adagio mol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Finale (Prestissim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6 F大调第6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非常近似莫扎特的奏鸣曲——喜歌剧式的旋律 清新的气氛,乐章的两个部分分别反复;而末乐章则是类似海顿作品中朴素的幽默气质。只有在小快板的第二乐章中,神秘、沉郁的气质才略微暴露了作曲家内心的激动。《第6号钢琴奏鸣曲》小步舞曲式的小快板乐章代替了缓慢了第二乐章,全曲洋溢着轻快、简洁的气氛。尤其是末乐章,采用赋格段的形式写成,有着幽默的音乐性格。

1. Allegr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Allegret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1. Pres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7 D大调第7号钢琴奏鸣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与前一首的相同段落颇为类似,都有短小的音乐主题、富于动力的发展和清晰的调性布局。第二乐章尽管如辛德勒回忆描绘了“深深受伤的心灵”,流动的旋律和 6/8拍子却令音乐显得不那么绝望,也令第一乐章欢快情绪的回归并不突兀。一般认为《第7号钢琴奏鸣曲》是作品10的3首中最为杰出的一部,结构上又回到了初期的4个乐章,内容上更加深刻。关于这首乐曲,贝多芬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将正陷于悲哀里的人的心理状态,用各种光线和阴影的微妙变化来加以描绘出来。”

1. Pres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Largo e mes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3. Menuetto (Allegrett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2. Rondo (Allegr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8 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悲怆)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第8号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初期钢琴奏鸣曲的顶点杰作。“悲怆”这个标题是贝多芬自己起的。由此我们会领悟到这部作品是一部悲壮激昂、热情洋溢的奏鸣曲。这部构思雄伟、手法简练的作品以其戏剧性的力量激动人心。“悲怆”这一标题来自出版商,似乎与贝多芬创作当时的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然而,不少论者都指出了作品明确的内涵:青春、激情、强烈乃至于粗砺的音响与精巧的结构巧妙地结合。这首奏鸣曲的许多音乐素材来自于贝多芬在波恩时的创作,而一直以来它也同样为青少年钢琴家们所喜爱(车尔尼和莫谢莱斯都在十几岁时演奏了这部作品)。

1. Grave - Allegro di molto e con bri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1. Adagio cantabile - Allegro ma non troppoWilhelm Kempff - Beethoven: The 32 Piano Sonatas

Piano Sonata No. 8 in C Minor Op. 13 ''Pathétique'': III. Rondo - AllegroArthur Rubinstein -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8 - Schumann: Fantasiestücke (Original Album 1946)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6)

有关贝多芬奏鸣曲的书: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7)

CONTACT INFORMATION

Ms.Zhang/Mr.Chen

M:13386131897

T:021-60900353

E:hifi@masterexpo.cn

W:www.hiendshanghai.com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