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是怎么用的?与平水韵有关的一些疑问和解答
平水韵是怎么用的?与平水韵有关的一些疑问和解答这个问题基本没什么疑问,平水韵是根据韵母划分韵部,上平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一先这四个韵的韵母是不一样的,但可能差别不大。从这点可以看出,汉字的读音、韵部是一直在融合、变动和发展着的。我觉得切韵跟拼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切韵属于你切我、我切你的“互切”,属于“事后记录”,属于“自我证明”。当然切韵的作用是有的,适用于用简单的字切难读的字,适合于研究“同韵”,但不适合于传播和教学,古代读音的传播还主要靠口口相传,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靠拼音。我这样说可能比较笼统,看本文第三个问题可能会更明白一些,即使有切韵,很多字的读音也会丢失。从现有资料看,平水韵应该是平水人刘渊根据以前的韵书、口口相传的读音和流传下来的诗词整理而成的。在前韵众多韵部的基础上,他进行整理、合并、删减,极大地减少了韵部。尽管以现在新韵的标准来看,平水韵的韵部还是很多,但刘渊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我曾经发文探讨用平水韵写诗产生的6个疑问,得到广大诗友的积极响应,评论区的多条留言均很有借鉴意义,我读了以后大有收获,既加深了我对平水韵的理解,又揭开了原来的一些疑团。本文针对我对平水韵的全新理解做一下分享,仅用以相互讨论。
首先说一下,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深度的,现有的书中基本不会有现成答案。像上次探讨平水韵的6个问题时,有网友曾回复“建议买本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系统读一下,读懂弄懂,问题全解决了”,正如另一位网友回复的,只能证明他没有读过这本《诗词格律》。
下面分享的问题和解答可能没有固定答案,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和观点,欢迎一起探讨。
一.切韵是古代的拼音吗?切韵是两个字切一个字,一个取声母,一个取韵母。我随便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定”和“冷”可切“等”,即“等”的声母和“定”一样,韵母和“冷”一样。
我觉得切韵跟拼音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切韵属于你切我、我切你的“互切”,属于“事后记录”,属于“自我证明”。当然切韵的作用是有的,适用于用简单的字切难读的字,适合于研究“同韵”,但不适合于传播和教学,古代读音的传播还主要靠口口相传,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靠拼音。
我这样说可能比较笼统,看本文第三个问题可能会更明白一些,即使有切韵,很多字的读音也会丢失。
二.平水韵是怎么来的?从现有资料看,平水韵应该是平水人刘渊根据以前的韵书、口口相传的读音和流传下来的诗词整理而成的。在前韵众多韵部的基础上,他进行整理、合并、删减,极大地减少了韵部。尽管以现在新韵的标准来看,平水韵的韵部还是很多,但刘渊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从这点可以看出,汉字的读音、韵部是一直在融合、变动和发展着的。
三.上平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一先,这四个韵的韵母一样吗?这个问题基本没什么疑问,平水韵是根据韵母划分韵部,上平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下平一先这四个韵的韵母是不一样的,但可能差别不大。
最难的问题是这四个韵的韵母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难想象古代怎么会有那么多韵母,它们之间读音差别到底有多大,可能这个问题永远都不会有答案了。
其实由此就可看出“切韵”的弊端,看出“切韵”为什么不是拼音了,拼音只要把几十个声母和韵母读音流传下去就行了。像“十三元、十四寒”等,整个韵的韵母都丢失了,切韵的基柱自然就断了。
同样,平水韵中,上平一东和上平二冬的韵母也是不一样的,似乎一个读dong,一个读dung。
四.关于入声字的读音新韵已经取消了入声字,但在平水韵中入声字众多,据说现在很多方言中还保留着入声字。
在平水韵中“夕”是入声字,读音和“西”是完全不一样的。根据诗友的留言和我现在的理解,入声字的读音“短而急促”,类似于英文“book”中的K所发的爆破音。但我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五.关于可平可仄的字可平可仄的字基本都是多音字,用“平音”时和用“仄音”时的读音和意思都是不一样的。例如“迟”,在平水韵中,平声时读chi,意思是晚、缓、久;仄音时读zhi,意思是等待。
这个比较肯定,当然可能会有个别例外存在。
六.拿一个韵进行探讨在平水韵的很多韵中,现在来看韵目是不一样的,说明此韵中一部分字保留原读音,一部分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动。
现在用普通话读杜甫的《登高》是不押韵的,但用平水韵读肯定是押韵的,押的就是“上平十灰”,就拿上平十灰来举例。
《登高》中用的韵字有“哀、回、来、台、杯”五个字,这些字在平水韵中韵母肯定都是一样的,当然包括此韵中的“灰、才、苔、该、栽、梅、推”等所有字的韵母都一样。
但问题是此韵原来的韵母到底是什么?
我原来一直以为是ai,以为“回”读huai,杯读bai,这样《登高》就押韵了,此韵中其他字“灰、推”等有韵母也都是ai,我的依据一是此韵中ai音字居多,二是读诗时ai音读着最顺。
但有两个诗友却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相反意见,指出此韵韵母是ei,即“哀”读ei,“来”读lei,“台”读“tei”,“灰”读huei。
我现在不敢肯定,到底是前者正确还是后者正确?这一点就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说明一点,此文研究平水韵,纯是学术探讨,就像高校研究古汉语一样,不是为了复兴平水韵,也不是鼓励写诗用平水韵,用新韵写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利于诗的传播与发展。
上次所发的《我用平水韵写诗以来的6个疑问》,我读了评论以后大有长进,对平水韵的理解深入了一大层。本文同样希望大家积极发表意见,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