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诗经·豳风》鸱鸮之篇写道:‘趁天晴的时候,从远处取来桑根,仔细修补门窗。如此周密防备,谁敢轻视我呢?’孔子说:‘这首诗的作者,看来是掌握了道的人啊!能治理好国家,谁敢轻视他呢?’如今国家安定,执政者却趁这个时机享乐放纵,是自寻祸患啊。祸与福,无不是自己求来的。孟子说:“行仁政就能获得尊荣,不行仁政就会招致耻辱。现在有的执政者厌恶耻辱却自甘不仁,犹如厌恶潮湿却居住在低洼之处一般。”如果真的厌恶耻辱,不如推崇道德而尊显士人,有贤德的人在高位,有能力的人居要职。国家安定之时,抓住机会完善政策法令。即使大国,一定会敬畏他。《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高考开始填报志愿了,中考也刚好结束。朋友托我为他的孩子占一卦,看看能不能上一所好的大学。占得家人卦,辞曰:一朵鲜花镜中开,看着极好取不来,劝君休把镜花恋,卦若逢之主可怪。之卦为益卦,辞曰:时来运转吉气发,多年枯木又开花,枝叶重生多茂盛,几人见了几人夸。

我不是迷信的人,告诉他们,虽然眼下喜忧参半,但是应全家人团结一心,持之以恒,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未来一定能获得丰足的人生。这便是孟子强调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1)

【经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溼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2)

【试译】

孟子说:“行仁政就能获得尊荣,不行仁政就会招致耻辱。现在有的执政者厌恶耻辱却自甘不仁,犹如厌恶潮湿却居住在低洼之处一般。”如果真的厌恶耻辱,不如推崇道德而尊显士人,有贤德的人在高位,有能力的人居要职。国家安定之时,抓住机会完善政策法令。即使大国,一定会敬畏他。

《诗经·豳风》鸱鸮之篇写道:‘趁天晴的时候,从远处取来桑根,仔细修补门窗。如此周密防备,谁敢轻视我呢?’孔子说:‘这首诗的作者,看来是掌握了道的人啊!能治理好国家,谁敢轻视他呢?’如今国家安定,执政者却趁这个时机享乐放纵,是自寻祸患啊。祸与福,无不是自己求来的。

《诗经·大雅》文王之篇说:‘不断提醒自己顺应天道,福报便不求自来。’《尚书·太甲》说:‘天降灾祸,尚能躲避;自取其祸,万难幸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3)

【浅议】

仁则荣,不仁则辱

这里的荣辱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外在的尊荣和耻辱,成功和失败。主要是指别人对你的态度,是真诚的尊重,还是轻贱怠慢。

另外一层是内在的的体验。仁未必能给人带来外在的尊荣,但一定能让人体会到人性的高贵、自由、温暖和尊严。

如果一个人活着,没有人性的高贵、自由、温暖和尊严,就会被现实的利害得失扰动身心,充满焦虑不安,活得很卑微,这难道不是生而为人的耻辱吗?

如果厌恶这种耻辱的生活,就应该追求仁义道德,明理而集义,做养气的工夫,开启自己的精神生命。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4)

未雨绸缪

成语未雨绸缪,也写作桑土绸缪。有一种鸟用桑树根的皮筑巢,它们非常勤勉,只要天晴的时候,就修补自己的巢。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正是为国都应当效法的。

国家没有灾难,没有战事,相对比较太平。这个时候要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对各项政策和法律进行优化,完善。特别是要制礼作乐,对百姓进行教化。正所谓治定功成,礼乐乃兴。

如果国家正乱的时候,正打仗的时候,则顾不上做这个工作,做了也没有效果。就像几十年前,人都要饿死了,还教育他们成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这太难了。而现在国家繁荣安定,正是制礼作乐、施行教化的好时候。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5)

福祸自求

福祸无不自己求之者。福是自求的,祸也是自找的。

前面我们又说过福祸有天命在,这里又说福祸是自求的,是否前后矛盾呢?

也不矛盾。天降福,也降灾,对每个人都一样。比如今年风调雨顺,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这是天命,天降福给我们。你只要认真耕种,就能获得丰收。有人非常懒惰,不好好干活,庄稼收成很少。这是自求。

到第二年,风不调雨不顺,庄稼收成都不好。这还是天命,天降灾了。怎么办?还得认真耕种,能打多少粮食是多少,总比没有强吧。如果懒惰呢,可能一点收成也没有,孩子老婆就饿死了。这不是自找的吗?

关于孟子的人生境界的名言:浅读孟子永言配命(6)

换一个比方,同样是好年成,大家都丰收了。有的人享乐挥霍,所剩无几。有的人省吃俭用,存了很多粮食。第二年虫灾旱灾不断,庄稼颗粒无收。那些节俭的人活得好好的,挥霍的人饿死了。都是自求的。

这也正应了这一章开头说的,仁则荣,不仁则辱。仁,就是符合天道。

所以,天命的,和自求的,并不矛盾。天降灾祸,人还可以通过避险措施减少损失。自取其祸,便没有挽救的余地了。

无论天命如何,人都应该努力修身进德,沿着天道的方向不断奋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