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作品(建筑大师贝聿铭的)
1977年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作品(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小山美秀子女士对「桃花源」的意境颇为认同,当即同意了贝聿铭的提议。建筑平面灵感来源于「桃花源」的故事基本概况:美秀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于1997年11月开馆,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建筑,也是贝聿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美术馆建筑面积为17429 平方米,馆藏艺术品约三千件。特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术馆设计。要说这座位于大山里的美术馆,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晋代文人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贝聿铭老先生第一次到看设计场地时,他表示:希望将中国故事「桃花源」献给设计委托方——小山美秀子女士。
内容来源 | 丈量城市公众号
文 | 宋琪
摄影 | 李忠 李海涛
区位:日本 滋贺县 甲贺市
基本概况:美秀美术馆由贝聿铭设计,于1997年11月开馆,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全球十大建筑,也是贝聿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美术馆建筑面积为17429 平方米,馆藏艺术品约三千件。
特点: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术馆设计。
1、「再现」桃花源要说这座位于大山里的美术馆,就不得不提到中国晋代文人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贝聿铭老先生第一次到看设计场地时,他表示:希望将中国故事「桃花源」献给设计委托方——小山美秀子女士。
建筑平面灵感来源于「桃花源」的故事
小山美秀子女士对「桃花源」的意境颇为认同,当即同意了贝聿铭的提议。
有了业主与设计师的高度共识,才有了树木葱郁的徐徐坡路,才有了若隐若现的曲线隧道,才有了穿过隧道的豁然开朗。
通往博物馆的时光隧道
长达200米的隧道,使步履匆匆的游人慢了下来。隧道内壁磨砂的金属墙壁,将隧道那一头的声色漫射进来。初春樱花的粉紫色,初夏树木的葱郁绿色。总之,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部感官,才不致流失捕捉一个个美感瞬间的旅程。
隧道尽头的植被色彩映射其中
隧道的尽头,96根钢索圆拱划破天际,优雅地拉拽起长达120米的桥梁,桥梁的厚重被悬索的轻盈巧妙削减。
从钢索桥回望隧道
视线,随着悬索延伸的方向,全然地汇集到远方建筑的主入口。游客在不自觉间,就完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寻」的心态转变。
从钢索桥入口处远望美术馆
2、与自然共舞在区域规划制度极为严苛的日本,想要在山中修建一座美术馆,约束极多。美秀美术馆的场地条件属于:森林法的保安林区域、防沙法的指定区域、自然公园法的县立公园第三种特别地域,形成对整座美术馆的限定条件——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3m,可见屋顶面积不得超过200㎡。
隐没在山中的美秀美术馆
建筑只有部分屋顶突出地表
看似严格限制的设计条件,实则让美术馆更为有机地与周边山林融为一体。就连贝聿铭先生自己也说到:「这些限制其实帮了我们,由于必须在环境的限制条件下做设计,我们的设计因此与周围的环境更加协调。」
美术馆入口与环境融为一体
与建筑外部「融入自然」相比,建筑内部更加注重「引入自然」。进入正门后,开阔的玻璃立面就将对面山谷的景色「送」到每一位游客眼前。
将自然引入室内的中庭
建筑内部的中庭和连廊,都尽量引入自然、呼应山水。自然,赋予了整栋建筑「透气」的生机。
美术馆室内空间强调与环境的互动
「我肯定来这里的人将会明白,我是有意识地令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
——贝聿铭
3、传统元素扎根一座大山里的建筑,一位非本土设计师,建筑除了与自然相融,在文脉上,如何生根?
「我对于这块地的灵性和历史根基深信不疑。你不能随随便便在这里建栋房子,指望它自己生根。」贝聿铭先生如是说。于是,美术馆主建筑前,采用与很多日本寺庙一样的台阶设计,凸显建筑的重要性。
入口大台阶透露着传统庙宇的意向
入口处的圆形玻璃门,则是东方古典园林的意向。配合通透的自然景致,与建筑主体融汇和谐。
入口处标志性的圆形玻璃门
大厅内,对景的三株迎客松,由贝聿铭先生亲自挑选,形成对日式门厅屏风的隐喻。
对景的迎客松
可视不可游的庭院设计,再次契合日式庭院的审美需求。
日式庭院景
4、让光线做设计利用自然光线雕刻建筑空间,是贝聿铭先生设计手法的精髓之一。在美秀美术馆中,光线的运用同样是重要的设计主题。
建筑顶部的光影
入口大厅的玻璃屋顶,以等边三角形勾勒出变化多元的屋顶形态。钢结构骨架搭配木格栅,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光影空间,完美诠释「让光线做设计」的理念。
室内千变万化的光影
美秀美术馆在展品光线设计上,也与其他美术馆有着根本的不同——利用自然光赋予展品以生命力,呈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室内处处体现着对自然光的利用
贝聿铭是一位重视细节的建筑师,从近乎完美的细节中,可见一斑。
顶部设计细节
细心的读者看到这可能会问,为何没有艺术品的照片?答案很简单。美秀美术馆内,除大堂、走廊、咖啡厅和指定艺术品以外,均不可拍摄。下图为展馆内唯一允许拍照的展品——酒神戴奥尼索斯(马赛克画)
酒神戴奥尼索斯
除了建筑和展品本身,美秀美术馆细致周到的服务同样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美术馆内的轻餐饮服务
接待中心作为服务核心,为游客提供免费的寄存服务、免费的轮椅、婴儿车、拐杖租借服务、免费的交通接驳服务、有偿的语音导览租赁服务,并配备哺乳室、尿布台等设施。
功能复合的接待中心
美术馆特提供免费的电动代步车,方便行动不便的参观者,以每10~15分钟的频率运行。
电动代步车
美秀美术馆,称得上是业主、建筑师与大自然,共同谱写的「建筑诗篇」。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人置身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这里终了,艺术在这里开始。」
科技创新区如何崛起?来看波士顿的创新答案
北京上庄,最后的「海淀」,最好的「海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