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基于反洗钱等相关考虑,2007年央行联合各个监管部分发布了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里,也明确了这点。对了,这个管理办法是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这个操作合理吗?答案是合理的。关于身份证到期更新的疑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简单聊下。首先银行开户都是会基于开户证件来的,而大部分银行开户的证件都是存在有效期的。以身份证为例,有效期5-20年不等(超过46周岁,发的会是长期)。证件既然存在有效期,就自然而然会过期。如果你在银行预留的证件超过有效期的话,一般银行会限制你的转账、网上支付等功能。并强制要求你会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柜面等渠道,更新你的证件影像信息、有效期。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1)

大家好,^-^ 我是可以让你了解更多金融知识的“道叨”!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昨天碍于时间问题,简单写了一个不成熟的小意见。然后引发了一些朋友的疑问,纷纷私信我,问我为什么这么说。

好吧,本期就展开聊下,关于证件有效期在银行存款业务的一些事情。

关于身份证到期更新的疑问,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简单聊下。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2)

一、证件有效期的缘由

首先银行开户都是会基于开户证件来的,而大部分银行开户的证件都是存在有效期的。以身份证为例,有效期5-20年不等(超过46周岁,发的会是长期)。

证件既然存在有效期,就自然而然会过期。如果你在银行预留的证件超过有效期的话,一般银行会限制你的转账、网上支付等功能。并强制要求你会通过网银、手机银行、柜面等渠道,更新你的证件影像信息、有效期。

这个操作合理吗?答案是合理的。

基于反洗钱等相关考虑,2007年央行联合各个监管部分发布了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里,也明确了这点。对了,这个管理办法是涉及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领域。

第十九条 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关注客户及其日常经营活动、金融交易情况,及时提示客户更新资料信息。
.......
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的,客户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3)

二、为什么建议及时更新

这里,我也再完善下我的建议,及时更新身份证影像件!

首先大家在三方平台的存款开立的银行账户背后都是2类账户,本质也是属于银行账户的一种。

但由于各位当时存入存款产品的情况和平台(有银行APP、银行直销平台、三方平台等)都是不同的,简单整理下可能会有的4个顾虑:

1.部分银行自有平台不支持2类卡绑定注册,因此无证件影像件更新入口;

2.部分三方平台不支持银行的2类账户证件更新(可能是平台原因、可能是银行);

3.存在有三方平台会关闭后续银行相关服务入口的可能;

4.不排除未来2类账户证件方面、用户信息核实新规出现的可能;

另外很多朋友可能有一个误解,由于我的表述问题,让一些朋友误以为一定要去更新证件有效期。大多数朋友可以理解为“及时”更新即可,无需过分在意。

目前简单统计了一下,看了下群友的情况,自己去尝试了一些银行的更新。还真被我发现了,并不是所有历史在三方平台销售过存款产品的银行都支持2类账户的在线影像件更新(虽然只找到了一个,但是这里也不排除是我没找到让入口的问题。具体银行,我就不更公布了,容我再研究一下)。

这里补充一句(非常重要),如果你是在三方平台开立的2类电子账户,然后存入的银行存款的。请注意,你在三方平台更新身份证影像件,不代表相应银行2类电子账户的影像件也会更新。

身份证快过期了什么时候可以办?聊一下关于身份证有效期更新的4点顾虑(4)

三、唠叨几句

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个“风险偏好极小”的人。当初觉得可以写银行存款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种产品安全。只要我不过分“飘逸”,那再怎么写,“风险”也是不会找到我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存款产品够简单,你看到的基本就是全部。不像大部分理财、基金等,背后都是黑盒(不代表不好),普通用户你很难判断。这种信息相对透明的,其实除了存款产品之外,保险产品也是如此(所以后续也可以聊这个,但强调一下,这里指的不是理财型保险哦)。

所以刚开始写文章一段时间,我是穿插着产品信息普及和基础知识来写的。后来发现很多朋友的基础认知会有一些缺失,所以开始加入了一些基础认识的内容

不过这段时间有2类群友是蛮让我“蛮头大的。一种是问我一些让我不知道该不该回答的问题(比如这个存款、银行安全吗?)。另外一种是喜欢在群里发一些或说一些不知所谓的话或内容的(比如突然发一篇文章,然后说这个银行有风险,别存了)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接触的加深,让我意识到,很多群友容易“踩雷”的最大原因其实不是“认知”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恰恰是惰性

不愿意深入的了解,看到了一点皮毛就以为看到了全部。配合未知带来的恐惧,很容易去做一些不是十分理智的选择。

那怎么样才能改变这个呢?个人推荐吃一堑长一智的好方法。也许吃亏了,就会改变自己的习惯。比如最早入群的那些朋友,多少有被网贷伤害的经历。

请问,年初入手不少基金的群友们?收益如何?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