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河南创新制造业: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河南创新制造业: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高端装备向智能化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作为国内客车领军企业的宇通客车,重点在新能源工厂进行了智能化建设。负责人介绍说,现已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和生产装备智能化,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5%,单车制造能耗降低40%,产品下线一次交接通过率提升41%。如今宇通客车又瞄准了智能网联技术,成立了涵盖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的智能网络研究院,率先在商用车行业建立了云平台,目前接入客车已超过14万辆,实现了远程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车辆维护、充电调度和危险驾驶行为管理、车路协同控制等先进功能。高端装备向智能化升级新乡化纤是我国生产纺织原料的大型企业,今年3月建成了全球第一条120头氨纶生产线,但在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飞速旋转的卷绕机纺出洁白的氨纶丝,车间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全部通过智能化实现,相比人工操作工艺更稳定、能耗更低。走进心连心化肥,干净整洁的厂区闻不到一丝化

河南创新制造业: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1)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去年以来,我省将实施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技术改造“三大改造”作为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力推动了全省工业平稳增长、企业效益回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全省“三大改造”工作推进会议召开前夕,省领导带领观摩组对新乡、郑州、洛阳的10家先进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对标先进、学习典型,将“三大改造”推向深入。

传统产业“改”出了一片天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企业。5月6日,观摩组在新乡市参观的新乡化纤、心连心化肥、大信家居3家企业都属于传统产业,但通过实施“三大改造”,有效嫁接新技术、新模式,同样焕发出新的生机。

新乡化纤是我国生产纺织原料的大型企业,今年3月建成了全球第一条120头氨纶生产线,但在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飞速旋转的卷绕机纺出洁白的氨纶丝,车间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全部通过智能化实现,相比人工操作工艺更稳定、能耗更低。

走进心连心化肥,干净整洁的厂区闻不到一丝化工企业的异味。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在推进节能减排方面舍得投入,2016年—2017年共投入3.15亿元用于绿色化改造。他们还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氮肥生产过程中放空的二氧化碳,经过回收加工成了食品级二氧化碳进行销售,每年可减少5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就连煤灰炉渣等固体废物也进行深加工作为建筑材料销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传统的家具在智能生产时代也能玩出新花样,原阳大信家居工业园不仅建成国内领先的大规模个性化全屋家居定制智能制造生产基地,还跻身工业旅游4A景区,去年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大信家居将顾客个性化需求模块化,通过自主研发的设计软件、ERP系统以及独立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仓储物流的全流程信息化。通过全流程的智能化,平均用材率从76%提高到94%,交货周期从行业平均水平的30—45天缩短到4天。

高端装备向智能化升级

高端装备向智能化发展已是迫在眉睫。作为国内客车领军企业的宇通客车,重点在新能源工厂进行了智能化建设。负责人介绍说,现已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和生产装备智能化,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5%,单车制造能耗降低40%,产品下线一次交接通过率提升41%。如今宇通客车又瞄准了智能网联技术,成立了涵盖车联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业务的智能网络研究院,率先在商用车行业建立了云平台,目前接入客车已超过14万辆,实现了远程状态监控、故障诊断、车辆维护、充电调度和危险驾驶行为管理、车路协同控制等先进功能。

河南创新制造业: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2)

在观摩团参观的中国一拖集团,新型轮式拖拉机总装车间新投入使用了机器人喷涂、清洗技术、在线检测设备等新工艺、新技术,具备单班日产200台、年产4.5万台以上的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和互联网的融合上,中国一拖牵头创建了河南省智能农机创新中心,通过农业物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共享经济与农业装备的结合,打造“互联网 共享 农业装备”的跨界协同创新体系。

中信重工的智能化改造则实现了“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双轮驱动。过去公司只卖产品,如今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2017年,打造了矿山重型装备物联网平台——“Predix”,服务装备接入量级达到万级以上,涵盖全国80%以上的矿山。此外,中信重工还在伊滨新区高起点建设“中信重工高端制造工业园区”,发展特种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大功率高端变频制造、无人机制造等,如今已成为智能特种机器人第一梯队企业,去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板块营业收入8.5亿元,利润2.4亿元。

三大改造演绎动力变革

观摩团参观的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绿色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新能源企业绿色发展的典范。公司负责人说,他们引入生态设计理念,从源头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生产环节推行清洁生产,使用储能电站、燃气直燃机等清洁能源设备,减少污染排放。两年下来,能耗总量大幅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明显减少。

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则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采用新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升级;另一方面则优化生产流程,升级加工工艺。近3年时间内,该公司总产能翻6倍,投入的6亿元技改资金,拉动了1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

观摩团参观的海尔郑州空调互联工厂、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也是智能化生产和绿色生产的典范。海尔互联工厂是先有用户再有产品,在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交互、设计、生产、使用等环节。去年投产的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则是高起点规划,仅焊接车间机器人数量就达到536台,自动化率超过99%。在节能降耗上,通过在工艺、公用动力、建筑等方面全方位优化节能方案,大幅降低工厂能耗。企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提升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将郑州基地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汽车整车制造工厂。

河南创新制造业: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3)

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解读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5月7日召开的全省“三大改造”工作推进会上,下发了《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我省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超前之举。如何理解《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记者采访了省工信委副主任朱鸣,请他做了解读。

《行动计划》着眼加强顶层设计,理清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目标与路径,解决“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问题,坚持“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示范引领、系统推进,遵循规律、分类施策,协同创新、开放合作”的原则,突出智能制造在“三大改造”中的引领作用,聚焦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着力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努力建设全国智能制造先行区,促进全省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的目标,到2020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努力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实现智能制造由点状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为此,我省将重点实施十大行动:一是实施关键岗位“机器换人”行动,实现“点”上突破;二是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行动,实现“线”上链接;三是实施智能车间建设行动,推动制造过程各环节动态优化,实现“块”上融合;四是实施智能工厂建设行动,推动生产系统智能化、制造营销协同化、上下游企业融合化,实现“面”上协同;五是实施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行动,全面推动企业生产运营、园区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智能化升级;六是实施智能装备产业升级行动,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四大领域;七是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行动,坚持综合平台、行业平台建设“双路突破”,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八是实施“企业上云”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九是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育行动,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支撑能力;十是实施智能制造标准引领行动,加快构建满足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标准体系。

《行动计划》还配套出台了《河南省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统筹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分类提出了6个方面18条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下一步,我省将从支撑保障、组织实施两个方面发力,夯实基础,严格督导考核,确保《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在实处。

2017年“三大改造”成绩单

智能化改造

◎积极推动“机器换人”,示范应用机器人2820台、数控机床2744台

◎评定50个省级智能工厂、73个智能车间、36个服务型制造企业

◎森源重工等5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轴研科技等8个项目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和新模式运用项目

◎中机六院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绿色化改造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国家级绿色园区2个、国家级绿色供应链1个

◎安钢等一批企业通过改造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技术改造

◎开展“三对标四提高”活动,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4789家◎中铁装备被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宇通客车等4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

◎森源重工和鹏鑫化工被评为国家工业品牌示范企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