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最大的误区是什么?是当今书法人最大的弱点
对书法最大的误区是什么?是当今书法人最大的弱点一方面,要具备有别于前人的面貌与风格,即自己独到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具备了自身特点也就意味着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很有可能又暴露出新的毛病。苏、黄二人均是如此。不可否认,苏东坡和黄庭坚,既是北宋的书法大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毫无疑问,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开宗立派的高度。但开宗立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把双刃剑。(黄庭坚书法被苏轼评“死蛇挂树”)(苏轼书法被黄庭坚评“石压蛤蟆”)如果放到现在,估计很多书法家都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因为很多人心里压根就知道,自己的书法根本就不行,但是想赚钱想要名,所以,谁都别随便批评我。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
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大致意思是说,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
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二人相对大笑,认可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黄庭坚书法被苏轼评“死蛇挂树”)
(苏轼书法被黄庭坚评“石压蛤蟆”)
如果放到现在,估计很多书法家都难以接受别人的批评,因为很多人心里压根就知道,自己的书法根本就不行,但是想赚钱想要名,所以,谁都别随便批评我。
不可否认,苏东坡和黄庭坚,既是北宋的书法大家,也是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重量级人物,毫无疑问,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开宗立派的高度。但开宗立派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要具备有别于前人的面貌与风格,即自己独到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具备了自身特点也就意味着突出自己特色的同时,很有可能又暴露出新的毛病。苏、黄二人均是如此。
苏东坡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肥扁朴拙,明代人项穆夸大苏字的丑,说其书法“似肥艳美婢,抬作夫人,举止邪陋而大足,当令掩口”。黄庭坚书法与苏轼截然不同,而是笔画瘦长且多波折。所以用“石压蛤蟆”和“树梢挂蛇”来比喻苏黄二人的书法,着实是再生动形象不过了。
我们再分析一下苏、黄二人受到对方调侃后的反应。“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也就是说,苏、黄二人没有恼怒,没有不快,也没有尴尬,而是开怀大笑,认为对方深深说中了自己的书法弊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能反映一种大家风度。
如今在现实中,能做到苏、黄般大度的恐怕不多。一般说来,书法家叫人看自己的作品,最希望听到的往往是赞赏,而不是他们口头上所谓的请赐教、请指正等。
所以,当别人哪怕是晚辈请我们指点其书法时,除非是特别熟悉又真诚的人,我们一般都会考虑对方的面子与心理承受能力。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有一位练字才几天的人拿着自己的作品向一位书法家请教,书法家看透了他的意图,心想,如果我说他好,就有悖于自己的良心;如果说他不好,就可能很尴尬。于是就说,你的字写得真黑啊!这很像是鲁迅《立论》中描写的那段给他人儿子过满月,既不想说谎又不想遭打的经典台词。
学好书法,除自身的天分与努力外,还要真诚地与同行交流,向大家请教,虚心倾听人家的看法,这样才有可能长进快。苏、黄二人在辈分上有长幼之别,黄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年龄上相差8岁,这种亦师亦友之间的坦诚戏谑,不但没有遭到后人的诟病,反而成了千古美谈,苏、黄胸襟之坦荡、待人之真诚与大家之风范,是很值得我们这些书法人深思的。反观当代,书法圈严重缺乏批评精神,一片“和谐”。
不断的反思与自我批评、以及耐心、真诚地听取别人的批评,可以使你获得一个比较精确的角度,和一个比较高的起点。我们要学会敏锐、感觉、方法、思考与创造的基本功夫,设身处地地自我思考与调整,努力去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很多人所谓的书法家,都是自封的)
所以说,学书法,极其需要自我反省和批评,否则食古不化、自以为是,必死无疑,最多成为写字匠。
- end -
—版权声明—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为传播而发,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总监丨冯错
编辑丨凌晨 Anna
责编 | 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