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姑娘是什么神仙?花姑娘
花姑娘是什么神仙?花姑娘日本侵华后,士兵们明目张胆抢劫奸淫,对女性的侮辱性称谓变本加厉,称中国的良家妇女也为“花姑娘”。忍不住想起,早几年某地推出一个“游客扮演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真是无脑白痴到家!“花姑娘”一词源出中国,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是对不良女子的称谓。比如民国成书的《北洋军阀史话》里写道:“张敬尧部借口搜查乱党,擅入民家,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只要见到女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当作花姑娘欣赏。”“你的”、“我的”、“大大的”、“开路的”、“米西米西”、“死啦死啦的”这些词汇,是日本鬼子在中国常用的,在日本被称为“兵队支那语”,就是“士兵中国话”。这是一种糅杂着汉语和日语的语言变体,并不规范,但在当时的北方日统区里,很流行。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的解释是:“战争期间,数百万日本人作为士兵和‘在留邦人’来到中国大陆。但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想学中国话。他们、特别是士兵们使用一种自认为是中国话的奇妙的语言,对方中国人
有一本日本学者写的书,叫《“鬼子”们的肖像》,书中饶有兴趣的搜罗了晚清和民国以来,中国人对”日本鬼子“的形象描绘,大体是这样的:矮胖、龅牙、戴眼镜、留小胡子、残忍、愚蠢、好色,一开口就是“你的”、“我的”、“大大的”、“米西米西”、“花姑娘的”。
的确,这就是中国老百姓对于日本鬼子的经典印象。而抗战时期的汉奸、翻译官、老百姓,对日本鬼子的称呼更加奇特:太君。还记得当年陈佩斯在春晚上的小品吗:“太君说了……”
不过,日语里并没有“花姑娘”、“太君”,这些不伦不类的词是怎么流传起来的?
一、
“你的”、“我的”、“大大的”、“开路的”、“米西米西”、“死啦死啦的”这些词汇,是日本鬼子在中国常用的,在日本被称为“兵队支那语”,就是“士兵中国话”。这是一种糅杂着汉语和日语的语言变体,并不规范,但在当时的北方日统区里,很流行。
日本学者安藤彦太郎的解释是:“战争期间,数百万日本人作为士兵和‘在留邦人’来到中国大陆。但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想学中国话。他们、特别是士兵们使用一种自认为是中国话的奇妙的语言,对方中国人却认为是日本话。这种语言通俗地称为‘士兵中国话’”。
不过,“花姑娘”又是怎么来的呢?花一样的姑娘?日语中“女儿”写作“娘”,新娘则写作“花嫁”,并没有“花姑娘”这一词。
“花姑娘”一词源出中国,在晚清和民国时期,是对不良女子的称谓。比如民国成书的《北洋军阀史话》里写道:“张敬尧部借口搜查乱党,擅入民家,敲诈勒索,无所不为,只要见到女人,不问青红皂白,就当作花姑娘欣赏。”
日本侵华后,士兵们明目张胆抢劫奸淫,对女性的侮辱性称谓变本加厉,称中国的良家妇女也为“花姑娘”。忍不住想起,早几年某地推出一个“游客扮演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真是无脑白痴到家!
二、
太君,封建时代官员母亲的封号。比如我们熟悉的杨家将里杨六郎的母亲佘太君。
这个形容老太太的词放到日本鬼子头上,有点莫名其妙。其中原因,则是五花八门,有好几种说法。
1、“太君”可能是旧日本军衔“大将”(taishou)的音译;
2、可能是对于1939年日本陆军大队长(大尉,tai-i)军衔的音译;
3、可能是日语队长(たいちょう,tai-chou)的音译;
4、可能是大人(たいじん,taijin,对军官的称谓)的音译。
这其中,第四种说法,即“太君”就是“大人”的变体,风哥最认同。摘录一段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孙雪梅教授的解释,见下文:
“中国人说的日语中,有“大人”(Taijin)一词,主要是用来指日军军官。“大人”(Taijin),是对地位、身份比先生还要高的人所使用的敬语,这是日本兵一到中国战场就学会的中国话之一。
日本兵认为自己所说的读音为“Taijin”的“大人”是中国话时,中国人却将其当作日语加以接受;在必要的时候,还对其进行模仿、使用。问题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走样。结果,中国人就取其谐音,将“Taijin”一词以古已有之的“太君”(Taijun)二字读之、用之,并理解为代表“长官”之意。反过来,当他们如此使用时,日军则将其当作自己所熟悉的日语“大人”(Taijin)或新掌握的“大兵中国话”“大人”(Taijin)加以接受。所以,从源头上看,“太君”应是中国人对日本人所使用的“大兵中国话”中“大人”(Taijin)”一词的音译。”
这解释的很透彻了,“太君”就是指“大人”,只不过以讹传讹,日本人以为是中国人对其的尊称,中国人以为是日本人的自称,而写作文字则成了读音相同却风马牛不相及的“太君”。上图,为曾经的侵华日本兵斋藤邦雄所绘漫画《陆军步兵漫话物语》里的一幅,老百姓哀求鬼子为“大人”。
一个被凌辱被伤害的时代,造就了这些荒谬绝伦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