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冷漠的心理机制,心理学面对社会冷漠
对人冷漠的心理机制,心理学面对社会冷漠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他能提供帮助,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帮助受害者。因为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继而产生“我不去救,别人也会救”的心理。他人的存在和出现影响着个人对全局的理解、判断和解释,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判断自己不熟悉的情况 ,人们缺乏对行为测量和行为信息的心理准备。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的每个人的行为,以探索事情的真相。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于猎奇产生的“凑热闹”现象。为什么在灾难发生后,那么多人都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对于社会冷漠现象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我们每个人在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当多数人在场时,我们通常都会把自己的行为
你知道什么是社会冷漠现象么?大部分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社会冷漠就是当别人需要帮忙时,我们大部分人都选择“见死不救”,而我们在心理学上又称这种现象为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当一个人被要求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时,他将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会积极做出回应。但是,如果一个团队需要一起完成任务,那么这个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很弱的责任感,
并且在面临困难或责任时往往会退缩,期望其他人承担更多的责任。可能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换成自己,肯定不会袖手旁观的,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真实案例: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七分钟之内,18个经过的路人竟然熟视无睹。最后,一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这一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居民聚集在事发现场哀悼小月月,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为什么在灾难发生后,那么多人都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对于社会冷漠现象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得出了如下结论:
社会比较理论我们每个人在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都会产生自己的看法,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但是,当多数人在场时,我们通常都会把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防止使自己陷入难堪的境地。 当其他人都不采取行动时,就会产生对个体利他行为的社会抑制作用。 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与在场旁观人数成反比,即旁观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众心理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有模仿他人行为的倾向,在紧急情况下更为突出。面对紧急情况,即使个人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提供帮助,但如果其他人不采取行动,个体往往会遵从大家一致的表现。
多数人忽略他人的存在和出现影响着个人对全局的理解、判断和解释,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判断自己不熟悉的情况 ,人们缺乏对行为测量和行为信息的心理准备。因此,每个人都试图观察在场的每个人的行为,以探索事情的真相。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于猎奇产生的“凑热闹”现象。
责任扩散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他能提供帮助,他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帮助受害者。因为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继而产生“我不去救,别人也会救”的心理。
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