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德经七十二章解读感悟,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道德经七十二章解读感悟,吾言甚易知甚易行③言有宗,事有君:主张是有来由的,事是有根据的。宗,宗旨,尊奉,效法。君,主子,主心骨,引申为根据,参见第二十六章注释。②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可天下没有人理解它,没有人实行它。莫,没有人。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可天下没有人理解它,没有人实行它;这些主张是有来由的,我要做的事是有根据的。正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我,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效法我的人可贵,所以圣人虽穿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道这块美玉。[注释]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言,话,主张。甚,副词,很,非常。知,理解。行,推行,践行。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①;天下莫能知,莫能行②;言有宗,事有君③。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④。知我者希,则我者贵⑤,是以圣人被褐怀玉⑥。

[通释]

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可天下没有人理解它,没有人实行它;这些主张是有来由的,我要做的事是有根据的。正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我,所以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少,效法我的人可贵,所以圣人虽穿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道这块美玉。

道德经七十二章解读感悟,吾言甚易知甚易行(1)

[注释]

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言,话,主张。甚,副词,很,非常。知,理解。行,推行,践行。

②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可天下没有人理解它,没有人实行它。莫,没有人。

③言有宗,事有君:主张是有来由的,事是有根据的。宗,宗旨,尊奉,效法。君,主子,主心骨,引申为根据,参见第二十六章注释。

④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正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我,所以不理解我。无知,没有了解。前一个 “知”, 了解,后面省略了“我”;后一个“知”,理解。不我知,即“不知我”,否定短语中代词“我”是宾语,置于动词“知”前,这是宾语前置短语。

⑤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理解我的人少,效法我的人可贵。希,同“稀”。则,效法,以……为准则。贵,可贵,难得。

⑥是以圣人被褐怀玉:所以圣人虽然穿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美玉。“被褐怀玉”中,“被褐”与“怀玉”具有转折的逻辑关系。被,同“披”,穿。褐,音hè,古人穿的粗布衣。怀,名词用作动词,怀揣,心中有。玉,这里指美好的道德。

[意义归纳]

本章感慨道不为人们所知,强调道可贵。

[解读与点评]

“言有宗,事有君”老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言论、行事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所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道”。

正因为他们没有了解我,所以不理解我。 “无知”与“不我知”这个“不知”有什么区别吗?虽为一个“知”,但“无知”之“知”是“了解”,“不知”之“知”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前提,因为“没有了解”,所以“不理解”。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明显带有失望之情。老子的失望之情应该来自对统治阶层的认识。统治者惑于躁欲,所以对“吾言”“莫能知”;迷于荣利,所以对“吾言”“莫能行”。

《道德经》传世两千多年,世人对老子说的道的认知依然如故,决策者、统治者中许多人背道而驰,现实社会这种情况太多太多,中国有,国际上也有。

本章的“吾”“我”已经与“道”合而为一了。“我”是“道”的化身,“我”即是“道”,“道”即是“我”。

则,既可释为他动词(及物动词)“效法”,又可释为自动词(不及物动词),用为意动用法“以……为准则”。效法我的人可贵,所以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但却有玉一样美好的品质。 因此圣人穿着粗糙的衣服,保持着美好的品德——这本身是不是“则我”呢?

“圣人被褐怀玉”是比喻的修辞表达,“被褐”就是不张扬,不铺排,是“珞珞如石”的外在表现,是从众,是从俭;“怀玉”是内在的品质。虽“不欲琭琭如玉,(而)珞珞如石”(第三十九章),但内在的品质是不能改变的。

本章有成语“被褐怀玉”,并衍生出成语“被褐怀珠”。

“怀疑探索者”按:读来叹息一声。科普工作者们集体感觉到内心的悲哀。

文/陈广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