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书推荐介绍:风靡全球的畅销书1Q84是如何起源的
畅销书推荐介绍:风靡全球的畅销书1Q84是如何起源的另外,《1Q84》中有如下语句——“假如当时鼓起勇气打了招呼,我的人生也许就与现在不同了”,但这样的表现与读者(我们)卷入其中的语言位相略有不同。“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若干个‘假如’:假如田丸说话再简短些,假如青豆其后没有边想心事边煮可可,就该看到滑梯上抬头望天的天吾,并立刻跑出房间实现时隔20年的重逢。”像这种“假如”之类的语句以及由此而生的想象的展开比比皆是。 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天吾对自己的表现深感懊悔。更准确地讲,是对自己表现不够积极主动深感懊悔。当时该对那位少女传达的话语,现在可以想起很多。想对她说的话、不能不说的话本来就在自己心中。而且后来细想,在某处叫住她说说话并非难事。假如当时能找准时机、有点儿勇气就好了。可天吾没能做到,因此永远失去了机会。(《BOOK2》,画线部分由引用者标注)
如果说村上文学对反实假想式爱之回忆的描写具有某种特征的话,那么这篇描写反实假想典型的《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确实堪称村上文学的原型。首先,如果对这种村上文学即反实假想的部分进行印证,确认村上春树的多数作品都是以这篇《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为原型,那么这些作品可谓引发了一个重大现象,在超短篇作品中竟然可以找到村上文学的原型。让我们将目光转到《1Q84》。
《1Q84》在2009年掀起空前的热潮,并在2010年4月出版了读者热切期待的续篇《BOOK3》。在该作品的读书指南、新潮社4月的《新刊介绍》中写道:“如果《1Q84》的世界里有爱,或许就是完美的爱。在全日本、在全世界引起热议的故事,热切期待的《BOOK3》出版!”“完美的爱”!换而言之亦可称作“百分百的爱”。讲谈社在发售《挪威的森林》时,曾在腰封印上了“百分百的爱情小说”这种赞美的语句(这也使“百分百”成了村上的代名词)。新潮社也赞颂这是“完美的爱”,意味深长。此外“如果有爱”的假设方式也与反实假想的“假如”相通,很有意思。回头再看《1Q84》之《BOOK1》的腰封,写的是:“‘或许这样’过去的昏暗镜像浮现的是‘或许不曾那样的’现实状态。”这种重复就是稍稍扭曲的表现,但在对“就是这样的过去”做出“如果这样”的假定时,可以说便符合那般空想描述的反实假想。在《BOOK3》的展开中,或许可以说,那就是希望将假想的现实再次反转的世界。
“时间绰绰有余。那里有的是为挽回失去时间的时间。”(《BOOK3》)这句话必然使人联想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1Q84》中的天吾在小学四年级“十二月初的某个晴朗的午后”,在“放学后清扫下课的教室”时,被青豆握住了手。假如他在那时也紧紧地回握少女的手,世界就应该不是如今这个样子。该作描述的正是川奈天吾与青豆雅美的反实假想的世界。就是说在《1Q84》中,也能看到完全重合于《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中相关表现的语句,如以下引文中的画线部分:
后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天吾对自己的表现深感懊悔。更准确地讲,是对自己表现不够积极主动深感懊悔。当时该对那位少女传达的话语,现在可以想起很多。想对她说的话、不能不说的话本来就在自己心中。而且后来细想,在某处叫住她说说话并非难事。假如当时能找准时机、有点儿勇气就好了。可天吾没能做到,因此永远失去了机会。
(《BOOK2》,画线部分由引用者标注)
另外,《1Q84》中有如下语句——“假如当时鼓起勇气打了招呼,我的人生也许就与现在不同了”,但这样的表现与读者(我们)卷入其中的语言位相略有不同。“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若干个‘假如’:假如田丸说话再简短些,假如青豆其后没有边想心事边煮可可,就该看到滑梯上抬头望天的天吾,并立刻跑出房间实现时隔20年的重逢。”像这种“假如”之类的语句以及由此而生的想象的展开比比皆是。
如此将《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看作《1Q84》的原型者,论证《1Q84》“Genesis”(起源)的铃村和成(“村上春树·战记/《1Q84》的Genesis”,彩流社)已率先论及《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这自然令人感觉沮丧。不过,铃村所论述的是以下内容:
但是,村上在1983年《袋鼠佳日》收集的《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这部特长标题的超短篇小说中,曾写过这种“突发恋爱”及其后过程、偶然邂逅的故事。
这是以恋爱中偶然要素为主题的作品,开始是“很久以前”,结尾是“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全Ⅰ5、28),从这部超短篇中,能够看到青豆与天吾“悲恋”的“起源”(Genesis)。(中略)
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正如《1Q84》中的天吾与青豆的命运之恋和结局中20年后悲剧性的失之交臂。
最后的“命运之恋”与“20年后悲剧性的失之交臂”果然是大致重合。而说它与《1Q84》重合,毕竟是“我”之想象的“假设”世界,并非《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这种超短篇的世界本身。铃村将此看作“‘突发的恋爱’及其后过程、偶然的邂逅”之描写(都是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完全没有看到《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的“反实假想”性。这样一来,就算“青豆与天吾的‘悲恋’的‘起源’”能够(准确地在假设中)适用,也不可能在作品中找到“反实假想”般的故事的起源。
春树文学的起源
在力图展现村上春树超短篇作品魅力的本书中,无暇对《1Q84》进行深入的探讨(非“深绘里”),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与此前多数作品各个部分存在互联和重合之处的《1Q84》,具有某种(在此时点的)春树文学集大成的性质。
这样,既然《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是《1Q84》的起源和原型,那就很容易接受《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是村上文学的起源这个说法了。在此列举一个具体实例:为探讨“反实假想”性重合,需要介绍全部作品的梗概,这会变得十分繁杂,难免脱离超短篇的解读而变成长篇的解读。所以在此尝试,引用本身能否归类于超短篇型故事。看看这个部分能否嵌入作品《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之中。
在《海边的卡夫卡》中,住进甲村图书馆的田村卡夫卡少年听馆员“大岛先生”讲了如下故事:
少年在18岁时考入东京的大学。成绩优秀,所以还想进行专业方面的深造,并希望去大都市看看。而她则考进了当地的音乐大学专攻钢琴。这里是保守的地方城市,她也是在保守的家庭里长大,独生女,父母不想把女儿送到东京去。因此,两人这是在出生后初次天各一方,简直就像是被上帝挥剑劈开了一般啊!
当然两人每天互寄书信。他信中写道:“也许这样暂时离别也很重要”,“因为只有在分离之后,才能验证彼此多么珍视和需要对方”。可是,她却并不这样想。她很明白,两人的关系十分真实,没有必要特意验证。这是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命中注定的结合,本来从最初就是不可分离的关系。她明白这一点,而他却不明白。或者说就算明白他也没能轻易地完全接受。所以,他才会毅然决然地前往东京。他可能是想通过考验使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坚实吧。男人往往会这样想。……
这是佐伯与青梅竹马的恋人的故事,被大岛称作“童话般的爱情故事”。而对于《海边的卡夫卡》的读者来说,在阅读这个片段的过程中,关注点或许会被头脑中浮起的柏拉图《飨宴篇》的阿里斯托芬之说—— 即“被上帝挥剑劈开的”恋人故事(文本内的)记忆所转移,因而难以唤醒村上春树文学谱系中的记忆。
不过,这恰恰是与《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中“我”的“假设”中的少男少女故事完全重合的情节。“百万分之一概率的、命中注定结合”的一对恋人,由于少年提出的建议——“只有在分离之后,才能验证彼此多么珍视和需要对方”,两人就经历了毫无必要的分离……而且,这个故事中的佐伯等二人也与《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中的少男少女一样,以失之交臂终结(少年的不幸死亡)。
这是《海边的卡夫卡》受到《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影响的部分—— 即便不能称作引用也可称作蓝本。如此推论,《海边的卡夫卡》即起源于《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进而促使了《1Q84》的完成。因此,《在四月某晴朗早晨遇见百分百女孩》这部作品正是村上春树文学谱系的起源或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