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非遗成了春节文化大餐(非遗传承品京津冀非遗年味儿)
近年来非遗成了春节文化大餐(非遗传承品京津冀非遗年味儿)“盛锡福”是1911年创始于天津的老字号,20世纪30年代到北京开设分号。创始人刘锡三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聘请行业内的高级技师,并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北京: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今天小北就先带大家了解京津冀地区那些关于春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节将至
家家户户忙着迎接春来到
贴窗花、挂年画、穿新衣、戴新帽
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今天小北就先带大家了解
京津冀地区那些关于春节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是1911年创始于天津的老字号,20世纪30年代到北京开设分号。创始人刘锡三在生产经营中不断聘请行业内的高级技师,并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制帽技术,博采众长,最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皮帽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加工制作一顶皮帽通常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精益求精。配活时要求原料精良,毛的倒向要一致,长短粗细密度要一致,颜色、软硬也要一致。裁制皮毛时,可有直刀、顶刀、斜刀、人字刀、弧形刀、月牙刀、梯子刀、鱼鳞刀等多种刀法,不拘一格,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缝制时,要求顶子圆、吃头均、缝头匀。蒙皮面,要求缝对缝、十字平,其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的诸多要求更是精细异常。
盛锡福皮帽外形端雅大方,做工考究精致,戴着轻软舒适。民国时期,盛锡福皮帽就备受推崇,“头顶盛锡福”成为高品质生活的标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盛锡福皮帽更是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北京:东岳庙庙会
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它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至明代正式形成,入清后达于鼎盛。庙会以北京东岳庙为依托而展开,逐渐形成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体性系列活动。
历史上东岳庙庙会的会期主要在春节、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的东岳大帝诞辰日和每月的朔望日。庙会期间,人们到庙中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以祈福迎祥。各地民间香会在此行善助善,各行业也利用这一机会举办活动。除此以外,还有规模极大的庙市,出售节令用品、地方土特产、风味小吃及日常生活用品等。
河北:蔚县剪纸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吉禽瑞兽等多方面的内容。
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它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青睐。
河北:民间社火(永年抬花桌)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流行的一种民众自娱活动,它起源于古老的土地崇拜和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历史上以农立国的中国,土地用以耕种,火用以烧熟食物和取暖,两者都是人们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火按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其中造型社火包括布社火、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面具社火等列队游演形式,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包括地台社火、高跷社火等形式,主要在场院进行打斗表演。
永年抬花桌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于一体,是一种带有鲜明燕赵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舞蹈样式。它始于唐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河北省永年县的临洺关镇六道街。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在天津众多的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发源于千年古镇杨柳青。明代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天津漕运的兴起使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重要集散地,经济日益繁荣。周边地区的木版年画艺人先后迁居杨柳青镇,发展业务。而杨柳青镇外盛产的杜梨木非常适宜雕版,有了这种可用的工艺材料,杨柳青木版年画随即兴起,并日益走向兴盛,出现了全镇及周边村庄“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
杨柳青木版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制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成为我国著名的年画品种之一。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年画艺术的代表,在中国民间文化和天津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