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精亏损型耳鸣耳聋的3种食疗方法,多因肝肾精血不足
肾精亏损型耳鸣耳聋的3种食疗方法,多因肝肾精血不足左慈耳聋丸:熟地、山茱萸、山药、磁石、柴胡、茯苓、丹皮、泽泻。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既善大补肝肾精血,又可聪耳明目的方子——左慈耳聋丸,出自《饲鹤亭集方》。中医认为,耳为肾窍。因此,耳朵出了问题,多半都和肾息息相关。肾主藏精,肾精亏虚,自然难以濡养到我们的耳朵。所以,当我们的耳朵开始“嗡嗡”作响,出现耳鸣症状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了。此外,肾为先天之本,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渐长,肾气就开始逐渐衰退了,而我们前面讲的肾精就是肾气所化生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耳聪目明的,到了老年,耳朵、眼睛的问题都冒出来了。
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耳鸣耳聋的问题。
所谓耳鸣,说的是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诸如,时常会感觉到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然而,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
耳鸣可以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持续性存在。若是短暂性的耳鸣,来得快,去得也快,属于一般正常的现象,大家也无须太过担心。若是持续性的耳鸣,同时伴有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的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应尽早就医。须知,严重的耳鸣是可以让人一刻不得安宁的,甚至还有影响听力,过早致使耳聋的风险。
那么,耳鸣到底从何而来呢?
中医认为,耳为肾窍。因此,耳朵出了问题,多半都和肾息息相关。
肾主藏精,肾精亏虚,自然难以濡养到我们的耳朵。所以,当我们的耳朵开始“嗡嗡”作响,出现耳鸣症状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告了。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我们每个人随着年龄的渐长,肾气就开始逐渐衰退了,而我们前面讲的肾精就是肾气所化生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的时候耳聪目明的,到了老年,耳朵、眼睛的问题都冒出来了。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既善大补肝肾精血,又可聪耳明目的方子——左慈耳聋丸,出自《饲鹤亭集方》。
左慈耳聋丸:熟地、山茱萸、山药、磁石、柴胡、茯苓、丹皮、泽泻。
看完了方子,想必一些有中医基础的朋友会发现这个方子好眼熟。
是的,左慈耳聋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了磁石、柴胡。
先来说一说熟地,
熟地,是由生地炮制后而得,其性温,主入肝肾经,功善大补肝肾精血。
我们前文就讲过了,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精之处也!可以说,肝肾精血是生命的源头活水。
所以你可以去看,但凡是针对上焦、中焦的治疗大都是治标。相较而言,充足下焦肝肾阴血,为生命灌根才是治本之道,好多慢病反反复复总是好不透,其实就是光治标了,而忽略了治本。
中医有一句名言叫“久病及肾”,说的是大多数的疾病到最后几乎都是殊途同归,都会耗竭肾精,伤及生命之根基,伤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免疫能力、纠错能力、自稳能力,所以很多疾病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缠绵难愈。
众所周知,衰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可逆,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将之减慢、延缓它的进展,所以就要充实肾精,填益人体的根基,而熟地正是益精填髓之要药。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熟地
山茱萸酸涩而温,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入肝、肾经,既能补肝肾阴液,又可温肾阳,为补益肝肾阴阳之要药;
其味酸涩,中医讲,酸可收敛,是故,山茱萸补益之中尤善固肾涩精,堪称补敛并俱之佳品。
《药性论》:"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山茱萸
山药,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滑滑的,黏黏的,口感很不错。
上好的山药因主产于古怀庆府,而得名“怀山药”。而怀庆府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
你去看,山药埋在土里的时候,它是直直地往下生长,能长到很深的地方,吸收土地里的灵气。而脾胃五行主土,是故,山药得土气至厚,主入脾经,善助脾胃转运输布精微,兼入肺、肾经,既能补气,又可养阴,为平补三脏气阴之良药。
此外,山药兼具涩性,具有收敛固涩之效,一些久病、体虚多病者吃上一点山药粥也是极佳的。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山药
磁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吸铁石,是一味矿石类药材,其质地沉重,善镇肝阳而平息内风。
又入肝、肾经,为滋肝补肾、聪耳明目之良药。
磁石
柴胡轻清升散,主人肝经,善疏解肝郁,用在这里,主要是助磁石平抑肝阳,泻其内热的。
柴胡
茯苓,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靠着健脾祛湿的功效,在中医界扬名立万的。
茯苓主要生长在松根之下,李商隐早就在诗中提及:
草堂归来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你看松柏,四季常青,即使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万物几近凋零的时候,它也依然苍翠欲滴。茯苓比邻松根生长,近朱者赤,自然而然地也就吸收了松柏的灵气,因此,茯苓也被称为“四时神药”。
在古时候,采摘茯苓可是一门技术活,若是你不了解茯苓的习性,就要走很多弯路,即便是翻山越岭也难觅茯苓的踪影。而有经验的老药工是怎么寻找茯苓的?首先找到松柏,其次再是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
道理很简单,你去观察,有茯苓生长的地方,周围的土壤大都会显得干燥一些,这主要是由于,茯苓可以把土壤中的水分吸附掉。
因此,在服用茯苓后,茯苓可以把我们身体里的湿气先吸附过来,再通过其利尿的功效,将湿浊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加上茯苓性平,本就无寒热之偏,是故,其利水之余而不伤正气。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茯苓
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清泄,入肾、膀胱经,
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泻肾与膀胱之热,可助茯苓将体内的湿气、郁火尽数排出体外。
《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泽泻
最后用了一味丹皮,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牡丹皮。
牡丹皮味苦而辛,性微寒,辛能行散、苦能降泄、寒可清热,是故牡丹皮尤善清热凉血而散瘀,既能协同泽泻一同清泄相火,又可制约山茱萸之温涩之性。
牡丹皮
#守护银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