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精神山本耀司:潮主义山本耀司
时尚精神山本耀司:潮主义山本耀司一辈子崇尚反叛的山本耀司成了鸡汤大师,这大概是当代互联网世界制造的又一个经典反讽。他的惊人之语层出不穷,比如“年轻女孩都是一副娼妓面孔”,震惊四座;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励志名言,诸如“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以及“一个女人的性感之处并不在于脸、皮肤还是曲线,而是想法和身体的混合”。这类金句在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会被翻出来引用,以至于在本职之外,他还意外地成了中国社交网络上最知名的鸡汤教主之一。NHK则以《超越时空的黑色》为题,为他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服装设计师像他数十年如一日痴迷于同一种色调,并几乎穷尽一生去演绎它。当年和他并称为日本时装设计三巨头的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都已退休,而76岁的他仍然活跃于时尚界,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NHK纪录片《超越时空的黑色》除了标志性的乌漆麻黑,山本耀司还以名言金句著称。他可能是当代最“
“他来了,带着他乌漆麻黑的背景和同样穿得乌漆麻黑的模特又来了。”
因疫情的影响,本季巴黎时装周转移到了线上,从前的走秀变成了视频秀。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在看到这一片熟悉的乌漆麻黑时脱口而出设计师的名字:山本耀司。
《纽约时报》称他为“黑色的诗人”,因为黑色是他的标签。
NHK则以《超越时空的黑色》为题,为他拍摄过一部纪录片。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服装设计师像他数十年如一日痴迷于同一种色调,并几乎穷尽一生去演绎它。当年和他并称为日本时装设计三巨头的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都已退休,而76岁的他仍然活跃于时尚界,继续“一条道走到黑”。
· NHK纪录片《超越时空的黑色》
除了标志性的乌漆麻黑,山本耀司还以名言金句著称。他可能是当代最“出圈”的设计师之一,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充沛的表达欲和与之相匹配的表达力。
他的惊人之语层出不穷,比如“年轻女孩都是一副娼妓面孔”,震惊四座;但更出名的是他的励志名言,诸如“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以及“一个女人的性感之处并不在于脸、皮肤还是曲线,而是想法和身体的混合”。这类金句在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会被翻出来引用,以至于在本职之外,他还意外地成了中国社交网络上最知名的鸡汤教主之一。
一辈子崇尚反叛的山本耀司成了鸡汤大师,这大概是当代互联网世界制造的又一个经典反讽。
黑衣、黑裤、黑鞋;黑外套、黑帽子、黑围巾。这不光是山本耀司模特的经典打扮,也是他本人的经典打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本耀司本人,就是他作品的最佳代言人。
在他眼中,黑色首先是一种保护色:“黑色既温和又傲慢,既慵懒又神秘,但最重要的是,一切形式的黑色都在诉说同一句话:‘我不去打扰你,你也别来打扰我!’”
一语道尽当代都市社恐患者们的心声。
除了黑色,山本耀司的设计还有一大特征:宽松。他认为这同样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宽松的衣物让人得以隐匿自己的身体。
39年前,当他第一次在巴黎召开时装发布会时,这种时而空空荡荡、时而破破烂烂、全部乌漆麻黑的设计让评论界一片哗然。原因无它:它们与当时流行的风潮实在太过不同。
· 1981年山本耀司巴黎时装发布会
上世纪80年代初,时尚圈的主流审美是所谓“女性美”:突出身体线条,显露性感美艳。而在山本耀司的T台上,模特们的曼妙身材被布料遮得严严实实。
他和与他一道来到巴黎的川久保玲,以各自颠覆性的发布会告诉时尚界:他们的野心不只是改变未来几个月的时尚潮流,而是要重塑整个时装工业对女装的认识。
在山本耀司看来,无论是在日本还是欧洲,时尚界对女装的审美几乎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塑造出女性或清纯甜美、或性感撩人的形象,最终的目的是取悦男性。
而他对此深恶痛绝。
这种深刻的反感,源自他的成长经历。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在东京,1岁多时,父亲被迫应征入伍,一去不返,做裁缝的母亲一手将他抚养大。
战争、死亡、母亲的丧服,组成了他的童年记忆,也是他对黑色的特殊情结的最初起源。
母亲夜以继日地工作,靠着一双勤劳的巧手养家糊口。一开始,她在别人店里打工,后来手艺越来越好,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店。正是从她的身上,山本耀司看到了女性自立自强的力量。
· 上世纪50年代,山本耀司的母亲站在自己的成衣店门口
多年后,他仍然经常回忆从前母亲忙碌操劳的背影。对他来说,认真工作中的女性,比任何时候都更美丽。
母亲为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最好教育。山本耀司考进了名校庆应大学的法律系,但他对法律毫无兴趣。毕业后,为了能在母亲的裁缝店里做事,他又去了东京的文化服装学院深造。
学习间歇,他也在家中的裁缝店帮忙,每天接待许多女主顾。这些女性与山本耀司的母亲完全不同。她们养尊处优,不需要工作,来店里定做华丽的服装,通常是为了觅得好夫婿,或是取悦自己的丈夫。
山本耀司不喜欢这样的女人,更不喜欢为了取悦男性而设计的服装。从那时起,他开始萌生起一个念头:让女性穿上男人穿的衣服。
1977年,山本耀司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Y’s。他的想法逐渐清晰:要为女性设计一种服装,不以取悦男性为目的,而是让女性“悦己”。
· Y’s品牌标识
这样的理念在今天已经毫不稀奇,甚至成了一种新的审美政治正确,但在当时,特别是在更为传统的日本社会,堪称是先锋中的先锋。
“在我看来,一个沉浸于工作中、丝毫不把心思放在讨好别人上的女人,既强大又敏锐,其实是更性感的。她越是隐藏和舍弃她身上女性的色彩,她真正本质的东西才越是会显露出来。一条剪裁出色的纯棉长裤比华丽的丝袍更美。”
数年后,当他带着这样的理念进军欧洲时,争议自然在预料之中。山本耀司回忆,当时只有一名记者肯定了他和川久保玲的设计,其他人都嗤之以鼻,甚至喊话让他们滚回日本。
但比起评论家的笔,顾客用脚投的票更有说服力。山本耀司在巴黎的店面很快被挤爆,顾客蜂拥而至。
外界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女主顾们不光争相抢购女装,还热衷于试穿店里的男装。一些女性甚至不买女装,专门来给自己买男装穿。
山本耀司认为,自己的判断得到了印证:很多女性并不喜欢市面上所谓“女性化”的服装。相比之下,设计更简洁的男装才是她们真正想要的。
曾被贬斥得一钱不值的风格最终大获成功。像一切经典设计一样,它引起了一阵大规模跟风,时装季和都市街头一时间到处乌鸦过境。
跟风者终究会追逐新的潮流离去。但有趣的是,那些竭尽全力追赶时尚的人,常常被时尚无情抛弃;而看似固守在一片黑色天地的山本耀司,却能在数十年间一直以先锋之姿立于潮头。
对他来说,追逐时尚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走在时代之前,而且不能提前太多。“提前半步,这样才前卫;提前两步,那就是傻瓜了,和时代脱节了。”
山本耀司一直是个矛盾体。
他是知名时装设计师,却对“时装”“时尚”之类的名词颇有抗拒。因为“时装”意味着潮流,而潮流意味着要去追赶新风潮、揣摩顾客的心理:“对我来说,这太忙碌了。”
他不止一次公开批判消费主义,尤其厌恶快时尚,但他又和大众流行品牌搞合作搞得热火朝天,与阿迪达斯合作的Y-3至今都是商业上最成功的潮牌之一。
他厌恶时尚圈的“男性凝视”,设计理念呈现更强烈的性别平等色彩。但在女性问题上,他的一些激进言论也数次引起争议。
譬如他对于被消费社会俘获的年轻女性的描写和批判,可谓既毒且辣:
那种女孩,我不觉得她们是“女人” ,是愚蠢的小女孩。她们被宠坏了,觉得年轻就了不起,年轻就最伟大。我又年轻又貌美,你一定想约吧?她们脸上就这么写着。对于过了25岁的女人,就侮辱性地以“欧巴桑”称之。
……为什么日本的年轻姑娘,会有这样不可一世的姿态呢?我指的是这些,16岁左右到22 岁左右的小姑娘。要让我说,这些女孩从高二、高三开始就已经是一副“娼妓”面孔了。
山本耀司的意思不难理解:女孩年纪轻轻就被“女人的价值在于取悦男人”的观念洗脑,是十分糟糕的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以当代性别意识视角来看,这些女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洗脑而不自知的受害者,比起她们,那些把持审美话语权、施加洗脑术的男性,似乎才应该是更值得如此猛烈开火的对象。
当然,艺术家的偏激总是相对容易被容忍。特别是在这个人人说话都要掂量政治正确的时代,正确的废话批量生产,偏激反而有种难得的真诚,至少带来了观点碰撞的空间。
山本耀司的私生活中,最著名的一段公案是和川久保玲的往事。
· 山本耀司与川久保玲
他们相识于上世纪70年代。川久保玲正是在山本耀司的劝说下第一次来到巴黎开发布会。之后若干年间,他们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同时也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设计理念和风格相近,但个性完全不同。川久保玲性格极度内向,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我、输出设计理念。而山本耀司从不吝于侃侃而谈,宛如金句制造机。
这两个人有没有谈过恋爱、谈了多久、为何分手,是时尚圈经久不衰的八卦话题之一。川久保玲自然不会对外界讲述自己的感情史,山本耀司对此也一直语焉不详。去年他接受杂志专访时,亲自盖章承认两人曾相恋并同居,多年八卦才算终于有了实锤。
山本耀司算不上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没有赚到太多钱。作为生意人,他甚至遭遇过惨败。
2009年,他的公司因为财务部门决策失误,背上了6500万美元的债务,幸而在最后时刻得到了一家私募公司的帮助,才起死回生。
甚至他一些最著名的作品,在商业上也并不叫座。1999年春夏季,山本耀司的婚纱秀被视为他的巅峰之作之一,他因此被评为年度设计师,但这个系列在商业面非常失败,多年后他自嘲:“谁会买那些婚纱礼服啊?”
· 山本耀司所设计的婚纱
过去的山本耀司以反时尚的先锋设计著称,迈入70岁之后,他也终于开始面临“创意乏力”“重复自己”的负面评论。更尖锐的声音则批评他频繁跨界不务正业,卖人设大于卖设计。
社交网络时代,虽然可能并非他所愿,但山本耀司言论的影响力的确已经超过了他的设计。他出书、搞联名、参加商业活动、做音乐,似乎也确实“不务正业”。其实他本就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从小画画、空手道黑带、吉他弹得非常出色,象棋棋艺高超……
· 1999年,山本耀司在坂本龙一圣诞音乐会上演奏吉他
而这个年纪的山本耀司,已经不再在意外界的看法。如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他已经坦然接受。他说,误解也是一种了解,很多时候,人们对他的设计师一连串的误解,并因为误解而购买。
刚成名时,山本耀司一度因为时尚界将他归纳为“日本风”而困惑。作为战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推崇欧美,抛弃日本传统。后来他才意识到,日本的哲学和审美其实一直沉淀在他的血脉中。
“如果以百分比来表明一件作品的完成度,那么我总是会在达到100%之前就停下来,留下百分之五、百分之七、百分之十的空白或未完成的部分。留白甚至比视觉和文字实际呈现的更重要。”
接受误解,接受人们对他的种种评价,或许也是山本耀司为自己的人生所做的留白。有人问过他,是否担心将来过世后在世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他的回答是:“都忘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