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人简介及事迹:1949年离开大陆将中华文化传遍世界的名人
中华名人简介及事迹:1949年离开大陆将中华文化传遍世界的名人当世界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认识到古文化的重要意义,想当年民国时有一位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人,他就是钱穆。他可以说是精研中华文化,他的国学和史学著作达千万字以上,绝对当得上是国学大师。2016年4月6日,张大千晚年所画的《桃源图》拍出2.4亿港元高价,足见世界对他的认可。在纽约张大千获得“国际艺术协会”金奖,为评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实在是名声在外啊。1976年举家移居台北,张大千将敦煌壁画摹本62幅捐赠台湾故宫博物馆,看来敦煌壁画在哪儿都能发光啊,哪怕是临摹作品。1983年4月2日,弟子遍天下的张大千因心脏病离世。
未来风云备忘录08
新中国解放之际,一部分大陆文化名人离开大陆奔赴世界各地,还有些是蒋介石特意照顾下连哄带骗地带到台湾的。
先说一个世界级的画家张大千,这位年青时就留大胡子那才华与胡须同样横溢。青春躁动时张大千因为失恋而出家三个月,当时取法名大千。后来还俗张大千游历世界自创泼墨画法,他与画坛高手徐悲鸿、齐白石 、毕加索等交游切磋。在我们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存线上时,人家张大千拿着笔开始有计划地临摹敦煌壁画,据传后来张大千成了“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也因为张大千对敦煌壁画剥损永久破坏了一些画作,让世人议论纷纷。
1949年张大千被蒋介石接到台湾以后,潜心画作,先后在印度新德里、日本、汉城、中国香港等世界各地办画展。后来张大千又迁居巴西圣保罗市,当时张大千的画展威震巴西。
在纽约张大千获得“国际艺术协会”金奖,为评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实在是名声在外啊。
1976年举家移居台北,张大千将敦煌壁画摹本62幅捐赠台湾故宫博物馆,看来敦煌壁画在哪儿都能发光啊,哪怕是临摹作品。
1983年4月2日,弟子遍天下的张大千因心脏病离世。
2016年4月6日,张大千晚年所画的《桃源图》拍出2.4亿港元高价,足见世界对他的认可。
当世界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认识到古文化的重要意义,想当年民国时有一位被尊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的人,他就是钱穆。他可以说是精研中华文化,他的国学和史学著作达千万字以上,绝对当得上是国学大师。
1930年以后,因国学造诣深厚,钱穆担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1949年钱穆离开大陆,于1950年钱穆感叹在香港学生流离失学状况,发愿而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后与另外两所大学合并为香港大学)。
1960年应邀一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马来西亚大学讲学,精神远播四方。
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去逝,享年96岁,后骨灰归葬于中国太湖。
民国时有两部很牛的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作者就是林语堂。
林语堂是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早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才华横溢,后来他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有世界影响力的职务。
林语堂也是较早用幽默笔法写作的民国作家,他当时曾推翻原来写好的作品重新用幽默通俗语言写作,获得极大的成功。
其实林语堂还搞了一个最早的中文打字机发明,1947年时林语堂创造了"上下形检字法"设计出的键盘打字机,不用训练就能操作,绝对是一个有远见的发明啊。
1952年,林语堂与人合作在美国创办《天风》杂志,1954年,在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授,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去世,享年81岁
按李敖的性格,当年如果他自己有决定权是不会离开大陆到台湾的,但那样也不会成为敢于向权贵嘻笑怒骂的李敖。
1949年,14岁的李敖是随同家人离开大陆迁往台北的,李敖坚持骂蒋介石批国民党立场声闻天下,许多年过去他因激进的思想而入狱多年。
李敖100多部大作被查封90多部,终于创下了世界记录。被西方媒体赞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如果只是批评世界虚伪和不公平那还不是李敖,真实的李敖风流潇洒,五任女友和妻子都才气逼人又漂亮得不像话。最知名当属电影明星,作家,翻译家胡茵梦,相伴最久为他生儿育女的是王小屯。
李敖是这么评论胡茵梦: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 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这个评论道尽了胡茵梦的独特,也可以洞见李敖强大的白话文驾驭能力。
李敖著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等个性鲜明的作品。1990年获得全美华人协会杰出华人成就奖。
有一首诗,当年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每读起来都热泪盈眶,这首《乡愁》让余光中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成为不可替代情感桥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49年,立志要成为文学学的21岁余光中迁居香港,1950年到台湾考入台大外文系。1964,余光中在美国讲学一年,1969年任科罗拉多州寺钟学院客座教授。1974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1991年获美西华人学会的“文学成就奖”。
他的诗独特包容中西文化,境界优美回味悠远,在世界传唱广泛多次获奖,提升了中华文化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