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裴松之在为《三国志》题注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认为曹叡也不可能是建安九年,也就是204出生,极有可能是建安十年出生,只不过是陈寿把曹睿的生卒年搞错了。这话很明了,是在暗示曹叡将会是继承人的意思,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子,哪怕是血统有一点疑问,也是不可能被做为继承人的,要是仅仅当作故事来听,那秦始皇的故事比这个要精彩。能接受二婚可以理解,毕竟有遗传,但喜当爹这事,可不是谁都能接受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仗着甄姬美貌,曹丕说我忍了,那涉及到将来储君血统的问题,他的精明爹曹操也不能忍啊,就算是脑子被门挤八回,也是绝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的。所以说,虽然曹叡的出生时间不可考,史料也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有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年无论曹操、曹丕,以及当时的大臣大将们,都知道曹叡是曹丕的儿子,但凡有一点疑义,事关到皇室血统,史料必定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任何人对曹叡的出生有疑义,非但没有疑

聊到这个话题,老皮不禁虎躯一振,毕竟这种香艳的话题很提神。

这个话题争议的主要原因是一道数学题,来源是陈寿在《三国志》中说魏明帝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死的时候是36岁,也就是公元239年1月22日。

古人都是虚岁,对于周岁和虚岁的区别,我是这么理解的,周岁是从离开母体开始算,虚岁是从离开父体开始算的。

所以我们拿起计算器一算,曹叡应该是204年出生,但我们翻开《三国志》,曹军开始围攻邺城是204年二月,攻下邺城是204年的八月,曹丕纳甄氏也是204年八月,这样就有了冲突,甄氏总不能挺着大肚子成为曹夫人吧。

能接受二婚可以理解,毕竟有遗传,但喜当爹这事,可不是谁都能接受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仗着甄姬美貌,曹丕说我忍了,那涉及到将来储君血统的问题,他的精明爹曹操也不能忍啊,就算是脑子被门挤八回,也是绝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的。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1)

所以说,虽然曹叡的出生时间不可考,史料也没有确切记载,但是,有一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当年无论曹操、曹丕,以及当时的大臣大将们,都知道曹叡是曹丕的儿子,但凡有一点疑义,事关到皇室血统,史料必定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但事实上,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任何人对曹叡的出生有疑义,非但没有疑义,曹操还非常喜欢这个孙子曹叡,经常当人面夸奖他,甚至说:我曹家的基业,因为曹叡的存在,至少可以往后传到第三代。

这话很明了,是在暗示曹叡将会是继承人的意思,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子,哪怕是血统有一点疑问,也是不可能被做为继承人的,要是仅仅当作故事来听,那秦始皇的故事比这个要精彩。

裴松之在为《三国志》题注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认为曹叡也不可能是建安九年,也就是204出生,极有可能是建安十年出生,只不过是陈寿把曹睿的生卒年搞错了。

同样是《三国志·明帝纪》记载说:

延康元年,曹叡十五岁,封武德侯

延康是汉献帝刘协的第六个年号,也就是说220年,曹叡15岁,这样往前一推,年龄就对上了。

相比我国足每次算出线的分数,这道数学题很好算,甚至连我家狗都能算出来。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2)

另外,只要把袁熙的行踪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一目了然。

《三国志》记载袁熙担任幽州刺史后,甄氏长期待在邺城,曹操攻打邺城时,袁熙是不在邺城的:

太祖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攻尚於中山。尚走故安从熙,谭悉收其众。

可以看到,袁谭和袁尚兄弟俩撕逼,袁尚吃亏了,去找二哥袁熙,袁熙这个时候是在故安的,就是现在的河北易县。

打开高德地图,从临漳到易县,400多公里,很明显,高铁是没有嘀,飞机也是没有嘀,曹操围邺城打了半年,这时候八百里加急让袁熙赶回来,冒着枪林弹雨,只为见媳妇一面,咋的?你要上天啊。

与官修历史不同,陈寿是私撰历史,一没团队,二没经费,一个人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偶尔犯些小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三国志》一书中关于马谡的死法,权且看作是陈大师的无意之举吧。

所以说,这个瓜不保熟,曹睿到底还是曹丕的儿子,曹丕之所以久久不立他为太子,并不是疑心血统,很有可能是因为他赐死了甄宓,所以对曹睿有所忌惮,害怕他将来责怪自己。

所谓喜当爹的事,只不过是爱好八卦的人们茶余饭后聊资罢了。

另外,流传千古的《洛神赋》里边所描写的神仙一样的女人到底是谁,是不是甄姬呢?

南北朝时期大才子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古今所有人共占一斗。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3)

论自夸,大谢敢称第二,可真是没人敢称第一。

曹植毕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写出来的东西就是经得起玩味,《洛神赋》读了好多遍,虽说依然一知半解,但终究抵不住我这好为人师的性格。

一种观点:也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一种说法,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子甄姬。

王者荣耀里边甄姬的大招叫洛神降临,可以看到这种观点的市场了吧。

显然,天美的策划及美工显然也处在这一阵营中,那这种观点出自哪里呢?

唐代大学者李善在《昭明文选》后注解:

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珮,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4)

这个记载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曹植曾求娶甄宓,和他父亲曹操一样,却被大哥抢先一步,可见曹丕这手速,也是没谁了,父子三人同时在面对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时候,哈喇子流一地。

嗯哼,真是近猪者吃,画面都出来了。

这个记载大致意思就是曹植一直对甄夫人念念不忘,时不时意淫,有没有付诸行动,无记载。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5)

甄姬被赐死以后,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这时候曹丕已经当了皇帝了,曹丕让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姬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拿出一件东西—甄姬的遗物玉镂金带枕,看到遗物,曹植更扎心了。

这时候,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曹丕就把玉带枕送给了曹植,天那,把自己媳妇的遗物送给弟弟,这是什么神操作?

更不可思议的是,曹植还收下了,一个真敢给,一个真敢收,曹丕可说杀人诛心,难道说是曹丕掌握了甄姬和弟弟曹植之间潘西之交的证据了吗?

或者正如一千多年以后一名叫马金莲的女子一样,嫁曹丕时,已经和曹植互通有无了吗?

曹植天赋异禀,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但当时曹操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在与甄妃朝夕相处中,是不是就顺水推舟,郎情妾意了呢。

当然,这只是后人的想象,没有证据。

自古以来,这种事情是人们最乐于八卦的谈资,说的人多了,泥巴掉裤子里,不是屎也是了。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姬认定成洛神了。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6)

赵孟頫手书《洛神赋》

这种观点很有市场,但前提是曹植与甄姬之间一定要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认真起来,还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一,这种说法主要来源唐代李善的这次注解,已过去了400年,既然才子佳人有这样一段故事可做谈资,那此前400多年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提到过呢?这就相当于今年2022年,突然有人说,明熹宗朱由校当年去过美国,而之前没有任何记载,可信度诸君自行甄别。

而李善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这里简直有点匪夷所思、天马行空、不讲武德。

把自己媳妇的遗物送给弟弟,常人都做不到,何况是帝王呢?弟弟还收下了,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更像是一些小制作电视剧,经不起推敲。

第二,文中提到因令太子留宴,曹叡是曹丕临死前才册封的太子,称呼太子,也不合情理。

第三,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显然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并且随着曹植的长大,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继嗣的关系,兄弟感情本来就很紧张,这时候和自己的嫂子眉来眼去的,难道真的是爱不知火舞的哥哥,不知好歹吗?

有人说只要胆子大,贞子也能休产假,但是自古薄情帝王家,就算没有这种事情,曹丕还一直想要收拾你,难道你真的敢顶风作案 不怕掉脑袋吗?

曹植这样的身份,只要他愿意,女人可说少不了,所谓只要你有钱,媳妇还在幼儿园。

从曹植的为人看,虽然也是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这种叔嫂私通、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四 ,《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其实是鄄城之“鄄”。

古代“鄄”与“甄”是通用的,《康熙字典》在“甄”字项下,就首列“坚”的读音。

“甄”除了读作“真”、“坚”的发音之外,《康熙字典》“甄”的义项中有这样的解释:

音绢,同鄄,卫地。

作为姓氏的“甄”,本当读作“坚”,作为地名还读作“绢”,因避讳前秦的符坚以及隋代的杨坚,才改读作“真”音。

关于甄城改鄄城,据出土文物以及史料考据,自秦始置甄城县,至少到晋朝仍作甄城而非鄄城,之后约在南北朝时期改甄城县为鄄城县,直到现在现在山东省还有鄄城县。

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所谓“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7)

出土鄄城碑文

四年后(234年),也就是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可能是曹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文中的宓妃代指魏文帝曹丕,而自己求爱失败,实际上是映射了自己政治上的失败,做这篇赋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看的,大概是隐喻君臣大义吧。

这种观点倒是比较符合一个大才子的情操,曹植在赋中开篇即表明: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是有感于战国时期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所以做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植写下《洛神赋》这样的流传千古的佳作,绝不是单纯为一单相思的女子所做,寓意君王的说法更得人心。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 崔氏为名士崔琰侄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

因为穿的衣服太漂亮了,曹操说,你太过分了,我不能忍,你去死……

话说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崔氏这死法,哭都找不着调。

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

当然杀崔氏可能和杀孔融、杨修、崔琰,是相关的,曹操是为了震摄当时的大家族,使用了一些手段,毕竟你是崔琰的侄女,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正是因为怀念死去的夫人,感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写下《洛神赋》。赋中人物形象鲜明而具体,不象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媳妇啊,你怎么抛下我自己独自去了呢,现在阴阳两隔,我很是思念你啊。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

洛神赋和甄姬的关系,洛神赋甄姬曹丕(8)

老皮拙笔

这种观点认为此赋文字里行间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却不妥。

所以说大才子写的文学作品,总是能让人琢磨不透,想表达的意思可以让后人争论上千年,《洛神赋》的真实寓意,还是觉得第二种更靠谱些,您呢?

时值壬寅年中秋,各位看官留下小心心,点个小赞赞,老皮预祝铁子夜御十人山不倒,菊花百战色仍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