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参透本质,中俄伙伴关系为什么有独特魅力?6月5日,国家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新华社“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曾用三个“好”字道出中俄的邻里之道,强调经过70年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新华社评论提到,大国关系中间,中俄关系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众所周知,外交措辞向来字斟句酌,从无多余的话,国家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提无疑是双方存在相当高的互信和利益一致性。三十多年前,国家关系常被意识形态笼罩,“喜不喜欢”某国是媒体甚至外交官常用的词汇,如今是什么时代?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高度密切,“喜不喜欢”变得不重要,国家关系更多基于共同利益之上,“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上升。具体到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1年上升到全

6月5日开始,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1)

6月5日,国家主席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这是会谈前,两国元首紧紧握手,合影留念。 新华社

而在一个多月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刚刚访问中国并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回顾2013年以来,两国元首频频会晤,建立起密切的工作联系和深厚的个人友谊,这种高水平、高频率、高质量的元首外交,在大国交往中绝无仅有,显示出中俄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2)

2019年4月,普京来华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普京举行会谈。

“中俄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好邻居、守望相助的好朋友、精诚协作的好伙伴。”曾用三个“好”字道出中俄的邻里之道,强调经过70年发展,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新华社评论提到,大国关系中间,中俄关系互信程度最高、协作水平最高、战略价值最高。

众所周知,外交措辞向来字斟句酌,从无多余的话,国家间关系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提无疑是双方存在相当高的互信和利益一致性。三十多年前,国家关系常被意识形态笼罩,“喜不喜欢”某国是媒体甚至外交官常用的词汇,如今是什么时代?全球化时代,各国联系高度密切,“喜不喜欢”变得不重要,国家关系更多基于共同利益之上,“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在上升。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3)

具体到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1年上升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这一次访问中,6月5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的新机遇。双方宣布,将致力于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其目标和方向是:守望相助,相互给予更加坚定有力的战略支持,支持对方走自身发展道路和维护本国核心利益,保障两国各自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4)

6月5日,国家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新华社

参透本质,中俄伙伴关系为什么有独特魅力?

首先,这种关系不针对第三国,其升华是由两国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求所产生的内在逻辑决定,既不会对别国产生威胁,也不会为中俄各自与第三国发展关系所影响,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大使做过形象比喻:“如同函数公式,俄中关系是作为常量而非变量存在的。”其次,中俄能达成很高互信,在于两者不存在相互“制衡”,有的是相互补充,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科技、人文都是如此,一些外媒总想在中俄之间臆造出“老大哥”或“小兄弟”,试图暗示中俄之间有个“主导者”,这没有意义,中俄合作一向平等互利,即便某些领域并非彻底对称,但这种不对称从未催生出强势一方凌驾弱势一方的等级关系,相反,双方在每个具体事例中都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从而达成有利于两国乃至世界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两国构建起大量机制灵活、互为补充的合作模式,比如“一带一路”合作可谓创举。侧重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一带一路”倡议,不只是为了一个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更是降低地区政治紧张气氛,让沿线国家关系更紧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西方媒体经常把“一带一路”描绘成推广“中国方案”,而中俄用事实回击这种谬论。两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这些年,许多重大项目进展迅速,像中俄CR929宽体客机项目是去年珠海航展上才公开机头模型,而俄方研发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却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并由俄总统基金提供预研经费,因为俄罗斯对中国等“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有信心,“那里有足够的合作意愿与巨大市场去接受新飞机,俄罗斯敢于去冒险。”俄经济学家维多利亚·格拉米说,中俄都无意让对方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变成简单的“通道国家”,而是希望让自己乃至所有沿线国家都成为贸易上的“实力型伙伴”,把各自有竞争力的商品销售出去。中俄围绕“一带一路”周边项目做好文章,实现产业部门有效对接合作,达成某种一体化,就能让这条“共同命运之路”焕发全部活力。

中俄友谊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意义重大新华社罕见以(5)

中俄CR929宽体客机模型

可见,中俄友谊具有现实意义,面对复杂而不确定的全球形势,两国都应加强各个层面合作,而这需要民意基础作为支撑。指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提到,这些年,中俄文化交流的规模、层次、水平不断提升,极大增进双方民众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仅去年,赴俄中国游客超180万人次,来华俄罗斯游客则超过190万人次,这些客流里,“文化”是头号要素,像俄罗斯不仅用传统自然人文景点吸引中国人,更因新开发的“红色线路”风靡中国“驴友圈”,而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有志青年追求发展的目的地之一,他们与中国普通人的接触中,感受到中国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与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俄罗斯大使杰尼索夫注意到,从公民的角度评价中俄友谊,使用“喜欢”一词未必合适,更合适的是“尊敬”,承认对方国家和民族值得尊敬,能够认清为了自身利益需要去捍卫这种友谊,这恐怕是两国人民友谊地久天长的重要因素。不争的事实是,为什么中俄民众普遍对对方有好感,而不是别的感情?重要的是——两国人民的精神气质有太多相通相似之处,能为世界和平稳定注入了不竭的正能量。

新民眼工作室 吴健

编辑 | 顾莹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