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大道旧改图:宝安大道改造后
宝安大道旧改图:宝安大道改造后宝安大道2003年开建,2007年建成通车。宝安大道改造前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大改造呢?因为这项改造工程就要完成7大部分包括“慢行系统重构”“绿化景观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等。宝安大道黄昏鸟瞰这项工程已经动工了一段时间了大家还记得改造前宝安大道是什么模样吗?
来源:滨海宝安、宝安管理局
宝安大道在宝安人心目中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必多说的
而宝安人都知道,宝安大道从去年就开始进行大改造了据说改造目标是
“公园即街道、道路胜公园”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大改造呢?因为这项改造工程就要完成7大部分包括“慢行系统重构”“绿化景观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等。
宝安大道黄昏鸟瞰
这项工程已经动工了一段时间了大家还记得改造前宝安大道是什么模样吗?
宝安大道改造前是什么样子
宝安大道2003年开建,2007年建成通车。
▲宝安大道改造前
而这几年来,交通拥堵日渐严重,市政设施陈旧、汛期内涝严重、给排水管年久失修、沥青路面龟裂、坑槽,导致事故频发。
除此以外,绿化环境还杂乱,休闲空间受影响。
是不是找回了那么点感觉?再看看改造之后的对比吧
宝安大道改造后是什么样子
1.便捷的交通环境
1.平均运行车速大提升
本次改造理念由“关注车辆通行”向“车行遵章有序、慢行安心舒适”转变,打造要素齐全的“完整街道”交通组织系统,营造了安全、有序、智慧的交通环境。
通过调取分析,改造范围内各路段平均运行车速,较改造前均有显著提升。
2.反向公交站台
通过保障公交路权,结合慢行空间释放,设置反向公交站台,达到优化站台位置、消除公交列车化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市民公交体验。
△改造前
△改造后
3.慢行系统重构
Ø 保障慢行系统路权,通过道路断面重构,保障全线慢行断面宽度;
Ø 根据停车需求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改造前
△改造后
Ø 优化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提升立体过街设施体验;
△甲岸路人行天桥,成为宝安“一桥一景”的范例。
Ø 在轨道站点出入口与公交站台之间设置风雨连廊,实现轨道公交无缝换乘;
Ø 通过抬高机动车出入口,减少机动车对人行空间的干扰;
Ø 完善过街无障碍设计,优化三面坡设计,提升慢行过街舒适性,实现全线慢行零高差过街。
4.U型街道
便利市民出行,打造U型街道。提升道路组织优化、慢行重构、空间释放、绿化提升,强调独立路权,推动街道形象一体化,打造共享全要素U型空间。
5.道路交叉口改善
Ø 增加慢行过街横道宽度,优化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组织,在人行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过街专用道,引导各行其道;
Ø 对渠化岛端头高度进行渐变处理,增强夜间警示作用,全面加强安全防护;
Ø 在右转专用道线型设计中,设置智慧道钉,采用“小圆 缓和曲线 大圆”的组合,提升警示。
2.市政管线完善改造
宝安大道地下管线分布较为复杂,多种市政管线交叉重叠,电缆沟、通信信号井等星罗密布。
经过反复踏勘、现场检测、精准设计,本次完善改造按照满足直至2030年的市政基础设施使用需求,一次到位,避免路段重复开挖。
3.园林景观改造
按照安全性、主题性、艺术化、参与性、色彩化与简洁化的设计原则,以“ 参天乔木、四季花乔”为特色,打造疏朗通透、简洁大气的园林景观。
1.完善慢行系统,提升街道品质。
在原十字路口四块闲置的空间上进行重构,极大程度保持原有优良树木,建设疏朗通透、简洁大气的林荫花径。
2.四季公园
在宝安大道与创业一路交会处,原来荒草丛生的灌木林,变成了如今全新的宝安四季公园。
建成不久,它就吸引八方来客前来休闲
四季之门在底光勾出轮廓后更有点点如星光点缀
四季更迭季季都有好风景
△春之声—草地音乐节
△夏之韵—网红打卡点四季之门
△秋之乐—儿童乐园
△冬之语—丝路明珠
改造提升后的宝安大道已成为展现宝安文化、生态、创新的地标门户
未来,宝安将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上持之以恒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提升周边环境提高通行效率,让市民出行更舒心便捷。
更多关于深圳交通领域的一手官方权威资讯,请搜索并关注“深圳交通”微信公众号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