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老街就在新都,700年老街逆生长
民国风老街就在新都,700年老街逆生长山海四合也会不定期举办有关出版物和艺术的展览,以纸媒作为纽带传播文化,激活在地。近期在举办的有“第二届abC艺术书奖长名单入围作品巡展”“独立书店复兴计划”等。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的前身曾是东四七条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后来随着居委会的搬迁,空间便随之闲置。所以并不奇怪,改造后的山海四合也更加强调“社区”的概念。山海四合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它集书店、咖啡厅、共享办公空间于一体,并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社区创造者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交流场域,从而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在东四驻留。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可以说是今年东四北大街上最亮眼的“新物种”。明亮的落地窗,通透的亚克力书架,极简而干练的金属风格,各种充满艺术调性的书籍……让它很快便蹿升为东四北大街上的热门打卡地。近年有关于纸媒已死的言论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疫情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这种环境下
对于一个艺术媒体人来说,东四是最常走访的区域之一。这里坐落着国家级的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以及首都剧场、嘉德艺术中心、木木艺术社区等重要的文化艺术机构。
重新关注东四,是因为近一年来,东四涌现了一股开店潮,各种店铺、空间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尤其是东四北大街甚至被媒体评价为北京“最卷”的街区。
北京的秋日是最舒服的季节,走在东四北大街的马路上,会不自觉地慢下来,茂密的参天大树、屋檐下的鸽子、胡同里闲庭信步的大爷大妈……
漫步在东四,还会有一种穿越历史的错觉。东四南北大街,北起北新桥路口,南至干面胡同西口,这一带自元代以来就是商业中心,后历经明、清、民国、现代等多个历史时期,方圆几公里之间,浓缩着北京城几百年的历史。从恒昌瑞记商铺旧址到宝泉局东作厂旧址,从车郡王府、福康安宅到叶圣陶、孟小冬等名人故居,连同一栋栋精美考究的四合院民居共同串联起老北京的历史轨迹。如今时过境迁,但东四依然保留了自元代以来的格局,相比较车水马龙的现代街区,这里依然留存着最适合人“闲逛”的尺度。
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下,各种新的餐厅、咖啡店、小酒吧、书店、文化空间在东四街区中不断萌芽、成长,为老街注入全新的活力。
艺术商业「城市漫游计划」从城市人的精神需求出发,是一个关注城市人文的内容计划。第一期我们从东四出发,探访了附近的一些宝藏空间,它们有的已经在东四耕耘多年,有的于今年刚刚开放。正是因为这着这些空间的存在,城市才成为一个更加有趣丰富的存在。
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
书店如何“在地化”
东四北大街303-2
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可以说是今年东四北大街上最亮眼的“新物种”。明亮的落地窗,通透的亚克力书架,极简而干练的金属风格,各种充满艺术调性的书籍……让它很快便蹿升为东四北大街上的热门打卡地。
近年有关于纸媒已死的言论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疫情又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在这种环境下,依然不乏逆行者,它们为讨论后疫情时代书店与实体的运营提供了新的样本。Jetlag Books就是后疫情时代的产物,2022年春,继三里屯店后,Jetlag Books又与城市内容运营品牌共享际合作在东四开出了第二家实体书店,即我们看到的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
相比三里屯Jetlag Books在选书上更偏重杂志,山海四合在书的选品上要更加多元,除了一系列有关设计、艺术的书籍外,还囊括了很大比重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集。
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的前身曾是东四七条居委会的办公场所,后来随着居委会的搬迁,空间便随之闲置。所以并不奇怪,改造后的山海四合也更加强调“社区”的概念。山海四合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它集书店、咖啡厅、共享办公空间于一体,并为媒体人、自由撰稿人、社区创造者提供了一个文化的交流场域,从而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工作者在东四驻留。
山海四合也会不定期举办有关出版物和艺术的展览,以纸媒作为纽带传播文化,激活在地。近期在举办的有“第二届abC艺术书奖长名单入围作品巡展”“独立书店复兴计划”等。
南阳·共享际
老城更新的一种样本
南阳胡同6号
摄影:小枝️@ICYWORKS
南阳共享际所在的南阳胡同6号,原本是一个建造于六七十年代的汇报演出场地,后来废弃多年。如今的南阳共享际共4000平米,是一个集剧场,文创工坊,办公,商业和居住于一身的多元业态文化社群。南阳共享际在改造后依然延续了“戏剧”主题,并衍生拓展出读书分享、艺术展览、音乐演出、文创展售、实验性演出和文艺市集等文化活动。
这样一个体量的文化空间,人们首先会关注到它内容的运营及其延续性。在戏剧方面,目前南阳剧场所采用的是内容共创的方式,合作者有驻场的表演艺术工作室,也有项目制合作。能够入驻南阳的工作室,一般是比较成熟的自有品牌,譬如猫头鹰喜剧、QFun等,他们与共享际签订合作协议,并保证一定的内容与产出频率。
相比较我们所熟悉的传统剧场,南阳共享际要更加的亲民和在地化,正如南阳共享际戏剧板块顾问安妮所述,“南阳剧场没有艺术总监、没有节目总监、没有剧场经理,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剧场工作人员’。我们希望南阳共享际不是漂浮在胡同里的一朵彩色云朵,它应该落在地上,跟周围的邻居、来探访的客人发生互动,以空间为载体共享一段人生。”
布衣古书局的四只打工喵
南阳共享际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它还集合了一些其它的业态:一层坐落着铁手咖啡全国旗舰店,空间以欧洲著名画家为空间设计灵感,艺术感十足;二层的布衣古书局则是国内不多的几家展售古本的书店,在淘书的同时还可以顺便撸一撸店主的四只打工喵;位于露台的Joyland Coffee & Music Bar则是北京第一家以黑胶唱片为主题的爵士酒吧,不定期有livehouse演出,演出结束后,可以喝一杯,感受下胡同的晚风。
Joyland Coffee & Music Bar
Nest巢空间
面向年轻人的戏剧空间
东四北大街425号
提到南阳共享际,就不得不提东四北大街上今年新开放的NEST巢空间。NEST巢空间是猫头鹰与南阳共享际合作共同打造的以年轻人为主要客群的喜剧空间。早在Nest巢空间入驻东四北大街之前,猫头鹰喜剧就曾入驻南阳共享际,以开放麦、专场演出的形式呈现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内容。
猫头鹰喜剧的合伙人大雄对胡同有某种执念,大雄觉得,胡同的特殊质感是北京单口独一无二的特色,其中的生活气息让现场的交流更具生命力。Nest巢空间有中世纪风格的书架、会显示歌词的音箱、大热动漫《鬼灭之刃》里的手办……这些物件把主理人们的生活痕迹带到了他们的演出现场。
盘子空间PLATESPACE
“游牧”式的街头艺术空间
东四十条98号
盘子空间PLATESPACE以橱窗的形式在东四十条的马路街边呈现,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一个有关先锋艺术的项目,涉及到Web3.0、虚拟、生态、声音等等多元主题。与周边一系列商业店铺相比,盘子空间似乎显得“格格不入”,但这正是空间主理人所追求的状态,他们认为,艺术就应该在城市最鲜活的地段持续发声,与更多的人产生关联。盘子的两位主理人曾在国外旅居过一段时间,他们发现国内的艺术生态中相对缺少有趣而多元的独立空间,再者小体量的空间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更好实现,于是便选择以独立空间开始一系列的艺术探索和实验。
袁铭个展现场
盘子空间位于东四十条的艺术橱窗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几十场展览。目前正在举办袁铭个人展览,艺术家用连接到电脑的金属纺针,即兴编织一件覆盖自制音箱的海马毛编织物。在这一项目中,表演创造了声音和艺术品的实体,同时也是艺术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路过的观众来说,盘子的每一次展览无疑都是一次惊喜的邂逅。
Camera Stylo糖房咖啡
影迷的聚集地
东四十一条64号
Camera Stylo糖房咖啡位于东四十一条64号,白天是一间咖啡厅,晚上则是酒吧,标准的早C晚A的配置。它还有另一个更“学术”的名字——摄影笔。2015年,主理人怀揣着梦想创办了“Camera Stylo电影沙龙”,名字意指电影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在短短几年内,这家沙龙就成为青年导演、编剧、影评人、艺术家、以及迷影青年们时常汇聚之地。
不同于千篇一律的网红风格,摄影笔的空间设计要更加的多元而浓烈,空间里张贴满了电影海报,红与绿的强烈对撞,霓虹灯装置,马赛克地板,都营造出浓浓的复古气息。屋顶的露台是空间的亮点之一,可以同时看到老北京的胡同景象和大街上的车水马龙。一个小彩蛋,每周二和周三,带上你的工作并且向工作人员出示工作进度,可以享受消费半价的优惠。
fRUITYSPACE
不会搞“学术”的livehouse不是好酒吧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13号
用官方的介绍,fRUITYSPACE是“美术馆东街13号的一个破地下室”。2016年,主理人翟哥和二手玫瑰吉他手姚澜把一家前身是面馆的地下室承包下来改造成了今天的fRUITYSPACE。fRUITYSPACE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酒吧,也是最具有京味儿的livehouse,空间还经常举办放映、沙龙、读点东西、展览等等有意思的活动,是“臭味相投”的文艺青年们的据点。
艺术商业“后视镜”fRUITYSPACE沙龙活动现场
CMP
古与今的碰撞
东四北大街107号
今年东四北大街的新事物还有CMP艺术家居空间。CMP的空间改造自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老建筑,设计师在重新设计建筑的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老屋顶、五十年代的水磨石地面,此外,他还挑选古木做为梁柱,形成一种古与今的对话。
主理人陈大瑞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业内一位资深的设计师,多年来他一直在思考国际语境下的中国原创设计。CMP主要陈列陈大瑞分化出的三个品牌——Maxmarko木美、谱物与CHEN DARUI,分别代表了他不同方向的探索。空间的二层是品牌的研发部门,同时可以看到陈大瑞和他的家具从图纸、模型再到打样的创作过程。
联合设
二环里设计师与艺术家的聚集地
东四北大街167号
联合设所在的东四北大街167号,原本是环卫仓库,在改造后,定位为京城艺术家、设计师们文化创意的交流中心。空间会周期性的举办展览、美学课程等文化活动,其中的阳光客厅spaceX 每季都会邀请艺术家、设计师进行现场创作,为观众提供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另外有趣的是,临街的“艺术橱窗”还会每月定期更换艺术家作品。
联合设正在展出是艺术家南超个展“对画”,南超从传统水墨画中提取灵感,创作了一系列综合材料的装置作品,展览同时呈现了明末清初八大山人—朱耷及相关大师的作品,可以在这里感受一场古与今的对话。近期,联合设的咖啡厅重装后开放,翻新后的咖啡厅为更多人交流品鉴提供了空间。
且慢CAFÉ
老国企的一次跨界
东四北大街117号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以咖啡馆的形式进行联名跨界,让咖啡的赛道越来越“卷”。在这股浪潮中,一些老牌国企的举动尤其引人注目,譬如中国邮政,再譬如新华书店。开在东四北大街的且慢CAFÉ就是新华书店的联名咖啡馆,馆内外驻留了很多前来打卡的人群,可见IP的号召力。
咖啡馆内部整体偏极简的工业风,水泥墙体搭配原木色桌椅,拾阶而上是一个半圆形的镂空书架,墙上摆放有各式书籍,搭配有精心设计的绿植景观。店里的招牌是一款新华字典芝士千层,表皮是翻糖做的经典新华字典式样,内里由茉莉花香味道的芝士奶油与千层皮叠加而成。除了联名咖啡,新华书店近期还在和平里东街开了一家宠物主题店,可以在逛书店的同时撸猫,在实体艰难的当下,可以说真正的求生欲满满了。
Mēr coffee
咖啡、骑行、鸽子、老北京胡同
东四四条甲 82-3 号
在去往胡同博物馆的路上,会路过Mēr coffee这家社区咖啡店。空间整体的设计简约明快,保留了水泥的粗旷感,与老北京胡同的质朴有机融合在了一起。咖啡厅的外部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可以坐在这里喝杯咖啡,观察老胡同里形形色色的路人,感受老北京的生活脉搏。
咖啡店主理人之一Moka是一位艺术系毕业的海归,店内布置也充满了艺术气息。譬如摆在吧台后面从各种淘来的手作咖啡杯,店内藏书角严明的影集,可爱的羊驼小潮玩……
杏仁dirty是Mēr coffee的招牌产品,在甜品上的选择上,主理人有着自己的执念,她认为不应为了拍照,耽误了每一杯咖啡的最佳赏味期。所以花很久的时间选了纯素的提拉米苏,成本很高,但用料良心,不过分美丽,而耽误了喝咖啡。
店铺的吉祥物是一只蜗牛,之所以叫做Mēr是因为Moka的小名叫作哞哞,再有就是,她和另一位主理人佩奇都属牛。主理人作为小布的忠实用户,这也是一家骑行友好店铺。
因为篇幅有限,并不能一一尽述,在东四一带,还有更多可爱有趣的空间等待你的探索和挖掘。
东四其它宝藏空间
MONA bar&grocery
隆福寺街95号隆福大厦首层东门
Self Coffee
东四北大街125号
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
东四北大街 138 号
SALTY ICE PLUS café&bar
东四北大街 210 号一层北侧
一块小宇宙
东四北大街 465号
CÉNCHI汵奇咖啡
东四南大街 114 号
©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
Papà Danilo
达尼罗叔叔·意大利面
东四九条 88 号
D·A·O 新废墟
东四九条 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