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影响光伏装机意愿的最主要因素——硅料价格,有望伴随着产能释放逐渐回落。当前硅料供给主 要瓶颈,后续产能有序释放。据 CPIA 数据统计 2021 年,多晶硅产能大多集中在头部厂商, Top5 平均产量 8.5 万吨,CR5=86.7%,全国整体出货约 50.5 万吨。据 Solarzoom 预测,2022 年硅料产能较 2021 年或将翻倍,随着 2022 年扩产产能释放,预计这种头部集中的趋势会有所加 强。结合 Solarzoom 数据推算,2022 年硅料行业有效供给有望达到 80-85 万吨水平及以上,有 望匹配全球 240GW 装机需求。光伏装机,1H22 硅料价格涨势不减,抑制下游装机意愿。2022 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高涨,目 前均价已经达到约26.5万元/吨。各硅料厂商虽然在积极扩产,但是下游需求一直大于上游供给, 目前新增产能仍不能满足供需缺口,供不应求仍为市场主旋律。从并

(报告出品方:东方证券)

1、 国内储能电站:规划装机加速,行业火爆超预期

截至 2021 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209.4GW,同比增长 9%,电化学储能 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23.2GW;中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46.1GW,占全球总规模的 22%,同比增长 30%。由于商业化应用较早、与传统电力系统应用场 景的深度结合,抽水蓄能在中国和全世界范围的储能占比都接近 90%,但是该比例在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电化学储能的规模和占比快速提升:2013 年到 2020 年,全球和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 规模分别从 0.7GW 和 0.1GW 增长至 23.2GW 和 5.3GW。2021 年,全球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 10.2GW,同比 83%,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 2.4GW ,同比 126%。

我们统计了在北极星储能网公开的储能项目中标信息,剔除可研、监理、设计、勘察等项目, 1H22 国内已中标的大型储能合计 13.4GWh,同比 582%,远超 2021 全年中标量 6.6GWh。从 应用场景来看,1H22 独立储能(包括共享储能)成为趋势,占比 47%,发电侧风电光伏配储能 占比 25%。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1)

进入 2H22 以来,储能市场高度火爆。据北极星储能网统计,2022 年至今山西已备案 有 34 个百兆瓦时储能电站项目,项目总投资超 403 亿,储能总规模超 9.1GW/18.9GWh。

我们认为 2H22 国内储能电站有望超预期增长,主要原因是:(1)储能建设进度与新能源装机密 切相关,新能源电站下半年有望迎来装机潮;(2)政策明确了共享储能商业模式,储能电站投 资经济性明显改善;(3)EPC 价格有回落趋势,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1.1 下半年新能源装机进度提速,储能同步发展

发展储能的根本目的在于减轻由于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产生的波动性和季节性而造成的电网冲击, 根据国家电网的测算,2035 年前,风、光装机规模分别将达到 7 亿、6.5 亿千瓦,全国风电、太 阳能日最大波动率预计分别达 1.56 亿、4.16 亿千瓦,大大超出电源调节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构建 调峰体系,以具备应对新能源 5 亿千瓦左右的日功率波动的调节能力。因此储能的装机体量和装 机节奏与新能源装机密切相关。

光伏装机,1H22 硅料价格涨势不减,抑制下游装机意愿。2022 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高涨,目 前均价已经达到约26.5万元/吨。各硅料厂商虽然在积极扩产,但是下游需求一直大于上游供给, 目前新增产能仍不能满足供需缺口,供不应求仍为市场主旋律。从并网装机量来看,2022 年 1-5 月,光伏并网 23.71GW,仅完成年初目标 90GW 的 26%,下半年需要加快装机进度以达成年初 目标。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2)

影响光伏装机意愿的最主要因素——硅料价格,有望伴随着产能释放逐渐回落。当前硅料供给主 要瓶颈,后续产能有序释放。据 CPIA 数据统计 2021 年,多晶硅产能大多集中在头部厂商, Top5 平均产量 8.5 万吨,CR5=86.7%,全国整体出货约 50.5 万吨。据 Solarzoom 预测,2022 年硅料产能较 2021 年或将翻倍,随着 2022 年扩产产能释放,预计这种头部集中的趋势会有所加 强。结合 Solarzoom 数据推算,2022 年硅料行业有效供给有望达到 80-85 万吨水平及以上,有 望匹配全球 240GW 装机需求。

风电装机:因为疫情等因素影响,1H22 装机进度缓慢,下半年提速。抢装后需求呈现稳步回升 态势,后续展望有望景气向上。2020 高热度的陆风抢装潮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几年部分需求,截 至 2021 年,全国累计风电装机 328.48GW,其中 2021 年新增风电装机 47.57GW,同比减少 33.63%。截止 2022 年 1-4 月风电新增装机 9.58GW,同比增长 43.84%,叠加后续招标高景气数 据,需求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后续展望有望景气向上。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3)

1.2 共享储能商业模式明确,经济性改善

6月7日,发改委和能源局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明确独立储能主体地位,明确独立储能跨市场交易模式。政策提出多个独立储能电站收益来源: (1)中长期市场和现货市场;(2)签订顶峰时段和低谷时段市场合约实现移峰填谷;(3)参 与辅助服务,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由相关发电侧并网主体、电力 用户合理分摊。

1.3 EPC 中标价格回落,投资成本降低

根据对于国内储能电站 EPC 报价的统计,2021 年 11 月以来,电站储能 EPC 价格迅速上涨,平 均价从 2021 年的 1.1-1.8 元/wh 上涨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1.5-1.9 元/wh,7 月以来招标价格有回落 趋势,平均价格约 1.45 元/wh。

2、商业模式:新能源配储先行,共享储能增益

2.1 新能源配储:纯成本项,损失收益率

根据我们测算,发电侧配储受政策驱动,新能源电厂配置储能系统损失 2pcts 收益率。假设 100MW 光伏电站,配置 10%*2h,循环次数 5000 次,每天充放电一次。光伏电站运营周期 20 年,储能电池寿命 10 年,更换一次电池系统。按照当前光伏电站 EPC 价格 3.98 元/W,储能系统 EPC 价格 1.7 元/Wh。光伏电站 IRR 为 8.16%,度电成本 0.3530 元/kwh。光储电站 IRR 为 6.54%, 度电成本 0.3621 元/kwh。因此,要想获得更高收益,必然需要储能参与多个市场。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4)

2.2 共享储能多点获益,破解储能收益难题

强制配储、供需偏紧情况下电池厂的顺价,结果是对集成商、运营商的利润进行挤压。重重困难 下,强制配储的政策不会松动,产业链采取共享储能等方式进行自救。共享储能项目体量更大, 降低初始投资的平均成本,可以接受电网调度,赚取租赁费的同时参与辅助服务形成收益。共享储能电站可以提供多种服务,实现多重收益,包括帮助新能源场站实现弃电增发、减免考核,为 系统提供调峰、调频、黑启动服务,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等。 各省陆续出台有利于共享储能模式的政策。湖南、山东是目前共享储能电站盈利模式较为典型的 省份,共享储能电站可以获得调峰补偿、租赁费用、电费收益和奖励电量。青海省储能调峰补偿 标准 0.5 元/kWh,年利用小时数不少于 540 小时;宁夏省 2022、2023 年度储能试点项目的调峰 服务补偿价格为 0.8 元/kWh,年调用次数不低于 300 次;湖北、陕西等区域承诺储能租赁可视作 新能源储能配额;山西明确了共享储能电站可参与调峰、调频市场等。

当前投资水平下,共享储能电站具有经济性。共享储能电站收益来自:(1)新能源电站租赁费, 假设 200 万元/年;(2)低价充电高价放电的电价差收入。系统成本每降低 0.1 元/wh,IRR 提高 约 1pcts;租赁费每提高 10 万元/年,IRR 提高约 0.6pcts;充放电电价差超过 0.2 元/kwh,共享 储能电站有经济性。

3、市场空间:2025 年新增装机 48GWh,复合增速 79%

储能电站的需求空间与新能源装机量和节奏密切相关,假设集中式光伏储能配比从 2.8%提升至 15%,部分省份规定整县推进的分布式光伏也要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假设配比低于集中式的电 站,从 1.5%提升至 3%,假设风电配储比例从 3%提升至 12%,为了满足新能源波动性的需求, 配置储能的市场会逐渐提高,假设配储时长从 2h 逐渐提高至 2.5h。根据我们的测算,到 2025 年 中国储能电站市场空间达到 19.2GW/48GWh,2021-2025 年储能容量复合增速 79%。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5)

4、产业链:设备供应商-集成商-运营商

储能电站系统包括直流侧和交流测两大部分。直流侧以电池为主,同时包括温控、消防、汇流柜、 集装箱等设备,交流测以变流器为主,同时包括变压器、集装箱等。集成商负责设备采购、集成 和安装,最终向运营商交付储能电站。

根据我们测算的市场空间,以宁德时代的储能电池价格 0.82 元/wh,假设每年降低 5%,2025 年 电池市场空间 370 亿元。以变流器招标价 0.35 元/w 为例,假设每年降低 5%,2025 年变流器市 场空间 52 亿。

4.1 储能电池:直流侧核心部件,价值量占比最高

宁德时代:电池行业龙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断崖式第一

宁德时代成立于 2011 年,2018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两大业务:电池系统和电池材料, 其中电池系统分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 (1) 动力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及电池包,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 商用车以及电动船舶、叉车等; (2) 储能电池: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和电池柜等,涵盖太阳能及风能发电储能配套、 工业企业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站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应用领域; (3) 电池材料:将废旧电池中的镍、钴、锰、锂等金属材料提纯生产三元前驱体、碳酸锂等 电池材料,收集的铜、铝等金属材料出售循环利用。同时布局锂、镍、钴、磷等新能源 相关矿产及电池材料项目。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1303.6 亿元,同比增长 159.1%,归母净利润 134.42 亿元,同比增长 215.2%。公司整体毛利率 26.28%,净利率 13.70%。其中动力电池占比最高为 70.2%,储能系 统业务占比为 10.5%,增长最快,同比增长 601.0%。2022Q1 因碳酸锂涨价且顺价不及时,导致 利润率明显下滑。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6)

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三峡集团、阳光电源、中国能建等企业均有战略合作协议,产品出口至 35 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技术优势明显,牵头的国家重点专项“100MWh 新型锂电池规模储能技术开 发及应用项目”攻克了 12000 次超长循环寿命等难题。根据 CNESA 统计,2021 年在中国企业 中,宁德时代的全球出货量排名、中国 2021 年新增储能装机中排名均为断崖式第一。根据 ICC 鑫椤资讯数据,2021 年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市占率第一,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鹏辉能源:全能型锂电选手,乘储能之风顺势增长

鹏辉能源成立于 2001 年,2015 年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锂电池产品结构丰富,属于锂 电全能型选手。 公司生产的二次锂电池涵盖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业务全方位覆盖圆柱、方型 和软包,材料类型涵盖三元、磷酸铁锂和多元复合,下游应用覆盖数码消费、动力和储能三大领 域,属于锂电行业不多见的全能型选手:

鹏辉能源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56.9 亿元,同比增长 56.3%,归母净利润 1.82 亿元,同比增长 242.9%。公司整体 2021 年毛利率 16.21%,2022Q1 毛利率为 17.31%,净利率 5.7%。2021 年 应用于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二次电子业务占比为 90.5%,增长最快,同比增长 56.3%。

鹏辉能源在锂电池行业深耕多年有完整的全面的产业线和产品矩阵,2017-2021 年,储能业务收 入以 CAGR 59.5%的速度高增长,2021年和2022年 Q1分别同比增长 138%和 269%。截至2021 年年底公司总产能达 16.3GWh,其中储能电池 7.65GWh,储能电池为公司最主要扩产方向,计 划常州、珠海基地齐扩产,2022 年底储能电池产能预计达 13.65GWh。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7)

4.2 变流器:交流侧核心部件,实现交直流变换

阳光电源:光储齐驱,布局全球新能源发电市场 阳光电源成立于 1997 年,2011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 电站投资开发和储能系统及其他业务。 (1) 光伏逆变器产品包括应用于组串式光伏逆变器、集中式光伏逆变器和户用光伏逆变器, 涵盖 3~8800KW 功率范围,应用于户内、户外、大中小型光伏发电系统; (2) 电站投资开发业务依托于阳光新能源公司建设开发超过 2500 万 KW 光伏/风力发电站; (3) 储能业务主要产品为储能变流器、锂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储能核心设备;(4) 其他业务包括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风电变流器、水面光伏系统、充电设备、氢能业务 等。

阳光电源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241.4 亿元(yoy 25.2%),归母净利润 15.8 亿元。2021 年公司 整体毛利率 22.25%,净利率为 7.06%,2022 年 Q1 毛利率为 29.48%,净利率为 9.25%。2021 年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为电站投资开发和光伏逆变器等电力转换设备,分别占 40.1%和 37.5%, 储能系统占比 1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68.5%。

阳光电源是国内最早切入储能行业的企业之一,其储能系统广泛应用于中国、美国、欧洲、印度 等众多国家。储能行业营收以 CAGR 164.3%的速度增加,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2021 年公司定 增募集资金建造年产 100GW 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其中储能变流器占 15GW。根据 CNESA 统计,2021 年中国企业中,全球储能 PCS 出货量第一名为阳光电源。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8)

盛弘股份:逆变器产品功率场景全面覆盖,储能业务稳步增长

盛弘股份成立于 2007 年,2017 年于创业板上市。主要产品分为工业配套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 服务、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以及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1) 工业配套电源主要产品包括有源电力滤波器(APF)、三相不平衡调节装置(SPC)、 动态压力调节器(AVC)、低压线路调压(LVR)、不间断电源(UPS)、变频器、激 光发生电源等产品,主要用于解决用户用电过程中的工业配套电源问题; (2)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业务主要提供充电设备、交流充电桩、恒功率充电模块、充电站建 设及运营管理服务; (3) 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主要产品包括储能变流器、储能电站集成方案设计及实施,完成储 能电池与电网之间的双向电能变换及传输,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电力储能、微电网系 统等领域; (4) 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主要应用于电池研发及制造过程中充放电检测及电池化成和分容等 工序。

盛弘股份 2021 年和 2022 年 Q1 公司营业收入 10.2 亿元(yoy 32.4%)和 2.37 亿元(同比 31.06%),归母净利润 1.13 亿元(yoy 6.93%)和 0.23 亿元(同比-21.54%),公司整体分 别为毛利率为 43.5%和 41.33%,净利率 11.11%和 9.67%。2021 年营收占比最大的业务为工业 配套电源,占 39.6%,营收增长最快的业务为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同比 93.3%。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9)

盛弘股份逆变器业务近年来以 CAGR 81.7%高速增长,逆变器产品功率覆盖广,适用场景全面, 其功率覆盖范围为 30~1000KW,50~250kW 系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为全球首款能同时满足 UL、 CPUC、HECO 响应规范的大型并网逆变器,并同时满足并网和离网的需求。盛弘储能全球装机 容量已突破1.5GW,根据CNESA统计,2021年新增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重,盛弘股份储能PCS 装机规模排名第六,2021 年全球市场中,储能 PCS 出货量排名第六。

4.3 集成商:购置设备集成系统,资源能力是为核心

南都电源:立足通信后备电源龙头地位,战略转型通信储能

南都电源成立于 1994 年,2010 年于创业板上市,主营三大行业:智慧储能业务领域、通信及数 据业务领域、资源再生业务领域。主营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铅蓄电池、燃料电池、铅锂 资源再生产品 (1) 储能业务:公司自2011年即进入储能行业,投建多个储能电站项目。提供锂电、铅炭等 产品为基础的多种储能业务解决方啊,以销售、代建、共建等方式为主的业务模式; (2) 通信及数据业务:通信领域后备电池主要供应商,提供智能磷酸铁锂电池; (3) 资源再生业务:以废旧铅蓄电池作为原材料制作粗铅、成品铅及合成铅等系列产品;以 废旧锂电池作为原材料制造锂离子电池材料。

南都电源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118.5 亿元,同比增长 15.5%,归母净利润-13.7 亿元,2022 年 Q1 归母净利润为 4.79 亿元。2021 年及 2022 年 Q1 毛利率分别为 4.24%、8.86%,净利率分别 为-13.85%、16.06%。2021 年,营收占比最大的产品铅蓄电池产品,占 51.81%,该产品营收同 比增长 22.1%。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10)

2021 年南都能源营收增长最快的行业板块为储能行业和动力行业。在储能电站业务板块,公司中 标国内外多个储能项目,智慧储能业务实现营收 5.78 亿元,同比增加 45.38%。在通信行业,与 国内外主要通信运营商及设备上开展合作。国内市场方面 2021-2022 年中标多个通信中国铁塔、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锂电后备电池项目,累计中标 1754.97MWh,在 2021 年移动通信中标 规模中位列第一。

南网科技:发布 2022 目前最大 LFP 储能电池招标,重仓储能业务发展

南网科技成立于 1988 年,是南方电网下属广东电网控股子公司,于 2021 年登陆科创板。主营业 务包括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两大板块。 (1) 技术服务的产品包括储能系统技术服务和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应用于电力能源系统的 电源侧(发电环节)、电网侧(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和用户侧(用户环节) 全业务链条。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主要应用于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用于提升 新能源并网消纳能力、电源调峰调频能力、电网侧灵活调节和应急支撑能力、用户侧峰 谷调节能力,实现源网荷储的一体化。 (2) 智能设备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无人机 3 个类别。智能设备用 于对电力设施及其所处场景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用于自 动化巡检。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11)

公司储能业务包括智慧储能产品供应、储能电站 EPC 一站式服务、储能入网检测与评价,其中 EPC 业务主要针对火电厂及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网侧储能和大型独立储能。2021 年累计储能系 统技术服务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过 260MW。2022年 Q1,公司中标三峡新能源阳江沙扒海上风电 的储能电站 EPC 项目和台山电厂储能 EPC 项目,30MW/30MWh 的阳江项目是南方区域的首个 海上风电配套储能项目,也是广东省内首个新能源大型配套储能项目,60MW/60MWh 的台山项 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火储联调项目,中标金额合计达到 2.5 亿元,至此储能业务在手订单规模超 过 5 亿元。此外,7 月 12 日,公司发布 2022-2024 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计划招标 0.5C 磷酸铁锂电池 5.56GWh,为 2022 年最大储能电池框架,展示了公司储能业务发展 的信心。

4.4 运营商:拥有储能资产,共享储能回报率提升

林洋能源:业务聚焦新能源,加速布局储能电站

公司成立于 1995 年,2011 年 8 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 储能三个板块业务。 (1) 公司智能电网板块主营产品覆盖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用电信息管理系统及 AMI(先进计量体系架构)解决方案、低压智能断路器、智能配电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 电力运维服务、电力物联网智能终端及解决方案等。 (2) 新能源板块主营业务为开发、设计、建设、投资、运营各类光伏电站,包括大中小型工 商业屋顶电站、地面光伏电站、光充储微网等。 (3) 储能产品包括集中式风冷储能系统、1500V 液冷储能系统、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等。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12)

公司对储能业务进行了全产业的布局,电芯方面与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年产 10GWh 的储能专用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储能系统方面,2021 年公司针对新能源配套储能的应用场景, 研发了 1500V 高压液冷集中式风冷储能系统和组串式风冷储能系统,主要适用于中型和大型储能 电站的调峰和调频。同时,公司和华为联合研发组串式储能系统,该系统基于 iEMS 智能控制系 统、华为的组串式变流器和创新的电池直流侧设计,具有更高的电池利用效率和更长的电池使用 寿命,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效益更高。此外,公司拥有创新的电池模块设计能力以及整合的“3S” (BMS PCS EMS)融合技术,并针对新能源的应用场景,自主研发了基于 3S 融合的能源管理 系统 iEMS,于 2021 年通过国网电科院的测试认证。最后,公司同时在储能系统的散热和消防安 全方面做了布局,提高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和收益。截至2021年底,公司储能储备项目已经超过 3GWh,2022 年储能业务加速,连续中标新单,未来可期。

文山电力:资产重组注入抽蓄 储能,专注南网区域电站运营

文山电力成立于 1997 年,是南方电网旗下发配售电一体化电网公司,2004 年 6 月登陆上交所。 2022 年 5 月,公司资产重大重组细节落定,将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公司的资产注入文山电力,重组 后公司将成为南方电网下优质储能运营平台公司,主要业务为抽水蓄能、调峰水电和电网侧独立 储能业务的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 (1)抽水蓄能电站:已经投产运营 5 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合计为 7.88GW;在建 2 座, 2022 年内投产,装机容量合计 2.4GW;其余进入前期和核准期工作的电站共 12 座,装机容量合 计 13.8GW。 (2)电化学储能电站:已投运电网侧电池独立储能电站 4 座,共计 30MW/62MWh 。此外,有 3 个电网侧百兆瓦级独立储能站进入前期工作阶段,总装机规模 470MW/940MWh。 (3)调峰调频水电站:已投运 2 座,装机容量合计 1.92GW。

在南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并入文山电力后,南网将实现抽水蓄能业务和储能业务的整体上市, 公司成为南方电网旗下唯一上市抽水蓄能 储能平台,成为迈入储能黄金赛道。南方电网“十四五” 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新增抽水蓄能 6GW,推动新能源配套储能 20GW,公司作为南 网的储能上市平台,依托南网的深厚实力,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的推动下,储能业务将走上 快车道。根据公司公告,公司为储能业务上勾画了详细的发展轨迹,“十四五”期间,公司力争实 现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新增 6GW 的发展目标,装机容量 2030年达到 29GW,2035年达到 44GW。 电网侧独立储能业务方面,公司预计“十四五”到“十六五”期间新增投产分别达到 2GW、3GW 和 5GW。

储能电站市场情况,储能行业专题报告(13)

宝光股份:子公司宝光智中具有突出的电池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运营效 率

宝光股份成立于 1970 年,是中国电气设备集团旗下的上市子公司,2002 年 1 月在上海证券交易 所上市。主营业务包括真空灭弧室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储能及辅助服务,氢能。 (1)灭弧室、电子陶瓷、操纵机构等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力的输配电控制系统,还应用于冶 金、矿山、石油、化工等配电系统。(2)储能及辅助服务主要利用储能技术,为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能质量促进清 洁能源消纳,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调压、备用、黑启动等辅助服务。 (3)氢能业务主要从事氢气上、中、下游产业经营,基于氢气的上游制造、储运和下游产品和 产业应用发展,兼营如氮气等特征气体业务。

储能业务方面,2021 年,公司成立了以储能为核心业务的控股子公司宝光智中,完成储能调频业 务相关的资产收购事项成功进军储能行业。公司背靠西电大型央企的管理优势,叠加来自清华的 核心储能研究团队,已经在储能行业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公司的火电调频控制系统、新能源储 能控制系统、风光储一体化控制系统、源网荷储控制系统等各类细分领域的技术都很成熟。此外, 公司也纵向开发了电池管理系统,并成为首家通过具备 CMA/CNAS 资质的第三方权威检测认证 机构冀北电科院综合检测的储能 EMS,该系统已经过大量的工程案例验证,在调频、调压、电能 质量管理、电池 SOC优化等高级功能上具有领先优势,同时还是迄今独家具有抑制宽频震荡功能 的储能 EMS。另外,公司已经实现了青海、内蒙、海南、河南、山东等多地区的储能业务的全面 开花。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