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向延华讲起这些,感觉就在昨天。20多年过去,那副标语的每个笔画,那一段歌声的每个音符,依旧让他动情。于是,这些感受都被他写在近期的随笔《云端上的歌声》里,“20多年后,我又在南方夏日迷蒙的晨光中,听到了‘善建者’的歌声。在一阵叮叮当当的工具碰撞的声音里,这歌声反倒是一种最出格、最梦幻、最优美的存在。”“其实,在此之前来深圳的路上,我也曾被一段歌声打动过。”向延华仍记得当年在富士康进厂面试的环节,他说:“主管问我,从内地城市到深圳,有何感触?我说,来深路很漫长,长途车无聊难坐,但车到深圳地面,接近傍晚时分,路过一处巨大的在建楼宇的脚手架下,居然传来了泥瓦工唱歌的声音,虽然歌声嘶哑,但唱得相当用心且动情,足以使我对那个辛苦的、乐观的劳动者充满敬意。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幕,居然使我爱上了这个忙碌、奋进的城市。所以,我决定留在这里,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我记得,面试主管边听边点头,也许,他也感同身受。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 通讯员 舒欣 郑红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1)

【自1992年《万科周刊》创刊始,深圳企业内刊已走过30年历史。如今,面临融媒体发展的新时代,内刊人在各自的阵地上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记录他们忙碌的身影,了解深圳内刊业的现状与未来,近日,记者走近这些深圳内刊业精英们,不仅回顾峥嵘往昔,更倾听他们当下的努力和思考的声音。】

本期,《深圳内刊主编故事》采访富士康企业文化总监、《鸿桥》总编辑向延华,听这位从业20余年,被誉为深圳内刊界“元老级”人物的内刊人讲述与文字、与企业、与媒体打交道的故事。

“从大学老师到内刊主编”

向延华,湖南溆浦人,199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9月就职于湖南林业专科学校,主讲大学语文、公文写作。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2)

从长沙到深圳,只因为一句话、一首歌。听起来,这个过程很“文艺”。但事实的确如此,向延华回忆,1995年,那是一个奋进的年代,“我应好友之邀,来深游玩,并随之参观富士康位于宝安西乡107国道边的深圳海洋厂。进大门,右转第一栋建筑一楼转角处,见一正衣镜,上贴一副标语,内容为‘品质是价值与尊严的起点’。朋友介绍说,这是郭台铭先生的嘉言。

当时的我,睹此标语,深受震撼。感觉郭先生从工业制造中所获得的感悟,已升华至人生哲理的高度,展现了非凡的眼界和格局,足以振聋发聩、导正人心。我就想,具备如此眼界和格局的企业家,肯定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随后,在朋友介绍下,我当即决定放弃内地高校教职,加入当时不过区区几千人的富士康。”

“其实,在此之前来深圳的路上,我也曾被一段歌声打动过。”向延华仍记得当年在富士康进厂面试的环节,他说:“主管问我,从内地城市到深圳,有何感触?我说,来深路很漫长,长途车无聊难坐,但车到深圳地面,接近傍晚时分,路过一处巨大的在建楼宇的脚手架下,居然传来了泥瓦工唱歌的声音,虽然歌声嘶哑,但唱得相当用心且动情,足以使我对那个辛苦的、乐观的劳动者充满敬意。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幕,居然使我爱上了这个忙碌、奋进的城市。所以,我决定留在这里,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我记得,面试主管边听边点头,也许,他也感同身受。”

向延华讲起这些,感觉就在昨天。20多年过去,那副标语的每个笔画,那一段歌声的每个音符,依旧让他动情。于是,这些感受都被他写在近期的随笔《云端上的歌声》里,“20多年后,我又在南方夏日迷蒙的晨光中,听到了‘善建者’的歌声。在一阵叮叮当当的工具碰撞的声音里,这歌声反倒是一种最出格、最梦幻、最优美的存在。”

“刊物与企业共成长”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3)

“内刊的发展与企业的成长密不可分。”向延华告诉记者,当时的富士康,在电脑外涉及周边产业开始崛起,电脑用连接器是其主打产品。彼时,公司虽小,但已处于科技潮流的主航道,整体呈现高速成长态势,多家知名国际IT公司都成为其战略客户。

“加入富士康后,我成为其深圳总部人力资源部干部训练中心的一名培训管理师,工作方向为干部培训管理,兼顾技术工培训管理。自己也担任讲师,主讲《公司简介》《企业文化》《郭三条诠释》《从业道德》等。”向延华表示,不论在何岗位,都是锻炼和学习。1996年初,已创刊近一年的集团刊物《鸿桥》,在提升办刊质量上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当时的HR主管决定让向延华从员工培训,转型为企业文宣,首先从刊物再造打开局面。于是,向延华进入《鸿桥》,正式成为一名内刊人。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4)

向延华表示,当时刊物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一)排版用繁体字系统。由于编辑部工作人员一直在简体字环境中学习成长,对繁体字识别和应用上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而刊物出刊是不能容错的,所以时间上很急迫。(二)办刊品质达不到集团公司创办人郭台铭的严格要求。(三)当时富士康已经迈上成长快车道,集团领导也崇尚“大即是美”,这就对刊物运营主管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接手《鸿桥》后,向延华从各方面对刊物展开再造。他介绍说,首先,自编《繁简对照表》,将最易出错的繁体字予以识别和规范使用,然后再过渡到全刊均使用简体字系统;其次,明确刊物定位——“整合人文平台,宣达科技使命”,同步落实“大即是美”,适应员工踊跃投稿见刊的诉求,先将《鸿桥》月刊扩容为136P,后来又将其技术相关栏目独立出来,另创《技术暨品质》双月刊;此外,推行组稿作业的“事业部责任制”,让各事业群轮流担当主要组稿任务,并与市新闻出版局和市出版业协会密切合作,接受规范和专业的指导。

再造后的《鸿桥》月刊,从此走上了办刊的正轨,而向延华也正式成为集团公司文化总监、鸿桥系列刊物总编辑,并兼职集团公司总部单位工会主席,先后荣获集团最佳主管、深圳十佳内刊主编、优秀工会工作者等荣誉。

“知识改变命运”

富士康优秀管理事迹,深圳内刊主编故事之富士康鸿桥总编辑向延华(5)

如今,向延华仍记得《鸿桥》月刊创刊号上,集团公司创办人郭台铭的题词:“致富士康所有同仁: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请谨记在心——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工作中学习,学习后工作;胸怀千万里,心思细如丝。”

经过多年耕耘,以《鸿桥》月刊为基础,富士康成立了鸿桥文化传播中心;然后以鸿桥文传和影视文传为主力发起部门,筹组成立了集团宣传部,业务功能涵盖集团性的刊物、网站、新媒体、电视台、广播站、文史馆、广告部、动漫部、书画部、社会公益部等。刊物方面,以《鸿桥》月刊为母刊,衍生了区域性月刊《鸿桥·华北版》《鸿桥·华西版》,员工漫画季刊《鸿桥·富漫》,员工健康季刊《你好富士康》(与集团健卫单位合作)。鸿桥先后还创办了《品质》(月刊,共8期)、《技术暨品质》(双月刊,共57期)等。与此同时,为适应移动互联和多元社交的需求,鸿桥文宣也开始转型。刊物方面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发行;网络文宣重点运营集团内最大的综合性内网:富士康文化网,兼营简体版集团官网和员工才艺及交友等相关网站;新媒体业务主要以鸿桥公众号、视频号为阵地;鸿文馆(鸿海-富士康文史档案馆的简称)建立了集团级海量文档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等。

向延华表示,很庆幸,集团创办人郭台铭,现任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以及其他主管,都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也为此投入相当大的资源。集团各事业群、集团人资、工会联合会、富士康大学等单位,也对文宣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传播上助力良多。即使在这几年疫情期,刊物出版始终如常,“没有减少一个字。“作为刊物负责人,向延华表示,面对融媒体时代,内刊刊物不仅是传达、沟通的内部刊物,更是整合性、专业性、时代性、颇具品味的专业媒体,“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思考,并付诸实践。”

面对新世代、新人类、新思维、新生态,企业文化建设将迎接变革再造的巨大挑战。向延华认为,作为排名世界500强第20位、拥有百万员工的智造巨子富士康,企业文化在逐步向精勤、当责、互利、分享的方向迭代演进。企业文化建设尤其需要响应企业转型升级、员工诉求多元、跨国文化融合、永续经营发展等战略性营运需求。内刊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产业技术发展、员工精神追求的潮流脉动。“在企业文化的变革再造中,刊物将在文宣统筹、文化传承、平台建设、发展记录、产品输出、文创赋能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向延华介绍说,这也是集团公司对《鸿桥》未来发展的定位与期许。

向延华认为,未来的文化变革,一定是在积累中蝶变,在立新中迭代, “要忙起来,才会感觉时代的律动。未来的文化世界,就是虚实结合的世界,线上线下联动,无远弗届体验。个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只能以创新消弭互卷,以当责跨越横躺,越忙越创造,越勤越思考。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到今天,依然适用。”向延华说。

审读:谭录岗

猜您喜欢: